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1)病情观察: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出入量等生命体征。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素;与饮食、体位、睡眠的关系;腹膜刺激征及莫氏征是否阳性;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黄疽,有无急性腹痛,警惕胆囊穿孔;观察有无休克表现,为进一步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2)对症护理:对于诊断明确的剧烈疼痛患者,可予止痛治疗;发热患者根据其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的方法尽快降低患者的体温;予以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加强术后出血、胆漏和感染的护理。 (3)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用药。 ①解痉止痛:腹痛主要由于结石引起胆总管平滑肌及Oddi括约肌痉挛,应使用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或与哌替啶合用。单独使用吗啡类药物会引起括约肌痉挛,故不宜使用。 ②应用抗生素:胆石病因结石或损伤胆囊、胆管均可诱发细菌感染,故应常规应用抗生素,尤应选择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使用中注意观察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 ③改善凝血机制:胆道疾病患者多脂溶性维生素K吸收障碍,致血中凝血酶原减少而影响凝血功能,故应经静脉或肌内注射维生素K 10 mg,每日2次。 (4)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①出血:术后早期出血的原因多由于术中结扎血管线脱落、断面渗血及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应加强预防和观察。术后要卧床休息,改善和纠正凝血功能,加强观察引流液,注意生命体征,及早发现腹腔内出血可能。 ②胆漏: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阻、T管引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胆漏。术后患者如出现发热、腹胀和腹痛等腹膜炎表现或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患者发生胆漏,要及时处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颜色及性质。 ③感染:采取合适体位,病情允许可以采取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利于引流,预防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 (5)术后护理:胆囊切除术后,在短期内胆总管未建立胆囊的浓缩功能,胆汁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如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出现腹泻。因此在术后3-6个月内仍以少油饮食为主,忌食含钙质多的食物,例如豆制品、海带等。注意锻炼及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息要有规律。长期服用消炎利胆药;对带有“T”管者应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脱落;注意皮肤清洁,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发现异常或不适随时就诊。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