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
一、概述
胆囊结石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混合性结石或黑色素结石,常与急性胆囊炎并存,为常见病和多发病。
二、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2)开腹胆囊切除术(OC)。
三、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急性疼痛:与胆囊结石突然嵌顿、胆汁排空受阻致胆囊强烈收缩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
3.潜在并发症:出血、胆瘘、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控制疼痛:评估疼痛的程度,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素,诊断明确者遵医嘱给药。
(2)合理饮食:进食低脂饮食,以防诱发急性胆囊炎影响手术治疗。
(3)呼吸道准备:病人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避免感冒、戒烟等,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利于术后康复。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观察腹部体征,了解有无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等;有引流管者,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体位与活动:清醒且血压稳定者,改为半卧位;指导病人有节律地深呼吸,达到放松和减轻疼痛的效果;鼓励并指导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3)饮食护理:腹腔镜术后禁食6h,术后24h内饮食以无脂流质、半流质饮食为主,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4)疼痛护理:实施疼痛评估,联合药物镇痛与非药物镇痛方法,实现个体化疼痛管理。
(5)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根据渗液、渗血等情况,按无菌原则更换伤口敷料。
(6)并发症的护理
1)出血: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和伤口渗血情况;有腹腔引流管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出现面色苍白、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腹腔引流管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2)胆瘘: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等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汁渗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CO2气腹相关并发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肩背部疼痛、皮下捻发感;呼吸困难、气促;低体温;心律失常、下肢静脉淤血、血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应立即给予以下护理:①术后取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给氧、深呼吸,促进体内CO2排出。监测呼吸状态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做血气分析,纠正酸中毒。②皮下气肿者取半卧位或坐卧位,症状轻者延长吸氧时间,CO2可自行吸收。
4)高碳酸血症: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鼓励深呼吸、有效咳嗽。
五、健康教育
1.合理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2.疾病指导:告知病人胆囊切除后出现消化不良、脂肪性腹泻等情况的原因;中年以上未行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病人应定期复查或尽早手术治疗,以防结石及炎症的长期刺激诱发胆囊癌。
3.复查指导:出院后如出现腹痛、黄疸、陶土样大便等情况应及时就诊。
胆管结石
一、概述
胆管结石为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结石。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肝总管和胆总管结石为肝外胆管结石,汇合部以上的结石为肝内胆管结石。
二、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
2.非手术治疗
三、主要护理诊断及问题
1.急性疼痛:与结石嵌顿致胆道梗阻、感染及Oddi括约肌痉挛有关。
2.体温过高:与胆管结石梗阻导致急性胆管炎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疾病消耗、摄入不足及手术创伤等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胆汁酸盐淤积于皮下,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胆瘘和感染等
四、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病情观察:术前病人出现寒战、高热、腹痛、黄疸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有黄疸者,观察和记录大便颜色并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
(2)缓解疼痛:对诊断明确且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消炎利胆、解痉镇痛药物。慎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
(3)降低体温 根据病人的体温情况,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4)营养支持: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的普通饮食或半流质饮食。禁食、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5)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肝功能受损者肌内注射维生素K1,纠正凝血功能,预防术后出血。
(6)皮肤护理:应指导病人修剪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破损;穿宽松纯棉质衣裤;保持皮肤清洁,用温水擦浴,勿使用碱性清洁剂,以免加重皮肤瘙痒。
2.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情况,评估有无出血及胆汁渗漏。
(2)营养支持:禁食期间,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胃管拔除后根据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由无脂流食逐渐过渡至低脂饮食。
(3)T管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防止T管扭曲、折叠、受压。引流液中有血凝块、絮状物、泥沙样结石时要定时挤捏,防止管道阻塞。
2)加强观察:观察并记录T管引流出胆汁的颜色、性状和量。如T管无胆汁引出,应注意检查T管有无脱出或扭曲;如胆汁过多,提示胆总管下端有梗阻的可能;如胆汁混浊,应考虑结石残留或胆管炎症未完全控制。
3)预防感染:长期带管者,定期更换引流袋,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
4)拔管护理:若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14d试行夹管1~2d;夹管期间注意观察病情,若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可经T管行胆道造影,造影后持续引流24h以上;如胆道通畅,无结石或其他病变,再次夹闭T管24~48h,病人无不适可予拔管。
(4)并发症护理
1)出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一旦发现出血征兆,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
2)胆瘘:观察患者有无发热、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等表现,或腹腔引流液呈黄绿色胆汁样,常提示发生胆汁渗漏。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
3)感染性休克: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五、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定期驱除肠道蛔虫。
2.复诊指导:非手术治疗病人定期复查,出现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3.带T管出院病人的指导: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管道受压;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覆盖引流管口周围皮肤,以防感染;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T管导致管道脱出;出现引流异常或管道脱出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