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来自荷兰鹿特丹港市伊拉斯谟医学中心医院外科的 Deerenberg 和 Harlaar 医学博士等开展了一项双盲、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STITCH),结果发现采取小针缝合术后并发症更少,该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 The Lancet 上。 试验中所使用的小针和大针缝合技术要求如下:小针缝合技术的原则是使用 USP 2-0 PDS Plus II 缝线 和 31 mm 针,边距 5 mm、针距 5 mm,缝合时只把腱膜缝进去,避免缝合脂肪或肌肉组织;而传统的大针缝合或全层缝合使用的是 USP 1 双袢 PDS II 缝线和 48 mm 针,进针边距 1 cm、针距 1 cm。 该研究中,两种缝合技术均是自伤口两侧向中间进行,并在伤口中央部重叠 2 cm,头端和尾端的缝合均独立进行并分别打结。缝合后应探查缝合密度, 如有间隙应予间断缝合修补。 将计划施行择期腹部手术并且 ≥ 18 岁的病人随机分为小针缝合组和大针缝合组,采用双盲方法,并按中心和医生进行随机化分层,并且采用最小化法保证均衡分配。 首要结果是切口疝的发生率,切口疝的定义采用欧洲疝协会的标准——即术后切口瘢痕区域经体检观察或触诊或影像学发现任何腹壁缺损、有或者没有突出。次要结果包括短期术后并发症(比如切口处感染)、腹脏内伤(筋膜裂开)、心脏事件、住院时间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研究者假定小针组术后切口疝发生率低于大针组。采用意向性分析法。 2009 年 10 月 20 号到 2012 年 3 月 12 号期间共纳入 560 名病人,随机分为小针组 284 名和大针组 276 名,随访截止时间为 2013 年 9 月 30 号。小针组筋膜缝合针数多于大针组(平均针数为 45:25);缝线长度与切口长度小针组较高(5.0:4.3 cm);缝合时间小针组较长(14:10 min)。 1 年随访后,大针组发生切口疝的有 57 人(21%、共 277 人),小针组发生切口疝的有 35 人(占 13%、共 268 人),两组均有近乎半数出现其它并发症,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该试验最终表明,在没有导致更高并发症的情况下,与传统的大针法缝合腹正中切口相比,小针缝合更加有效的预防切口疝的发生。因此,小针缝合技术应该成为缝合腹正中切口的标准方法。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