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善终服务(hospice)(2013-06-16 04:15:41)
这些年来在与晚期病人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引导他/她们为绝症病人做决定时,我发现美国人的家属这方面更容易引导和沟通,而亚裔家属,(包括中国,印度),莫西哥,中东移民家属对这方面话题难以沟通并接受,可能是与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有关系吧。我早就有个想法谈谈临终关怀或善终服务,几次提笔后又放下。这些年来,三五天就是一个节日,每周快乐的事有的是,写不完的写。 在说吧,这个话题很容易搞坏大家的心情,博客上谁愿意看这样使人哀思的话题呢?当看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开始接触或面对生老病死时,我最后下决心还是把这个话题拎起并铺开,我想让朋友们以平静的心情来了解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内容中有些是引用安宁医疗协会的指导资料,在此感谢作者。你若今日心情不好,就此打住,改日再来。 临终关怀(HOSPICE), 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 or Comfort care ),这是两种相似的善终服务,即安宁缓和医疗。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 这并非是一种普通医院的医疗服务,而是一种专注于在不治之症的患者疾病晚期,在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及由疾病症状而引发的痛苦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hospice)是为晚期重症病人生命短于六个月的一种安抚关怀服务,病人和医生一致同意放弃所有能够延缓生命的药物和介入性治疗。病人一但进入临终关怀(hospice),经治医生就完全把病人办理出院,由临终关怀团队接手。病人一般多是回家,有临终关怀人员上门访问。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保证病人应有的尊严,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自然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安宁缓和医疗,中国又叫宁养医疗(palliative care),安宁缓和医疗虽然意味着患者放弃所有能够延缓生命的药物和介入性治疗,但可以继续服用慢性病维持药物,患者仍然可以由自己的经治医师在安宁时继续一切治疗,随时可以按照家属或本人要求停止任何治疗,一般是经过几天病情稳定后转入老人院或回到家中。宁养医疗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点。近十余年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安宁缓和医师来领导宁养团队。美国现在这种服务也已经很完善,很人性化,并且有医疗保险来承担。(当然有很多细节,有时间上的说道因你买的保险而不同) 从词源上讲,临终关怀(hospice)一词始于十二世纪,原指朝圣途中的休息驿站。这种驿站主要为朝圣者提供温暖、医疗护理及食物供给。到了十九世纪,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驿站逐渐消失。后来人们引申其意,以hospice专门指称那些护理临终患者的相关医疗机构。1879年,都柏林的一位修女玛莉·艾肯亥将其修道院主办的hospice作为专门收容癌症晚期病患之场所,以爱心照顾他们。1905年,伦敦市另一家修女办的圣约瑟临终关怀医院也专门收容癌症晚期患者。当时,这两家医院都着重秉承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来照顾病患,并没有融入先进的医学技术减缓病人生理上的疼痛。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圣约瑟临终关怀医院护士的西西理·桑德丝女士看到一位年轻的癌症病人大卫疼痛至死无法缓解,刻骨铭心,而大卫在去世之前留给她五百英镑当作基金,劝她将来设立一座更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医院,能减除病人的身体痛苦,也给予心理及灵性的照顾。桑德丝女士受此激励,攻读了社会工作及医学专业,身兼医师、护士及社工的背景,更加意识到要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宁护理。她于1967年,在伦敦郊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兼具医疗科技及爱心照顾的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桑德丝医师亲自带领医疗团队着手进行一连串的癌症疼痛及症状控制的研究。很快地,桑德丝医师的临终关怀医院可以将所有的痛苦减至最低,而病人们也能在平稳中有尊严地死去。于1976年,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的一组医疗人员前往美国康州,协助美国人建立了第一座临终关怀医院。从此以后,圣克利斯朵夫模式的临终关怀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各国建立,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台湾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了这项服务。Hospice被翻译成“临终关怀”并在中国大陆广泛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的成立。 临终关怀或宁养服务(hospice)多是为晚期癌症及其他晚期不治之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心理辅导等方面照护的服务。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得到心灵的慰藉。使其获得尊严,提高生命质素,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关爱,安详及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以人为本,全人服务,提高癌症 绝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爱心关怀、专业知识及积极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服务,包括身体、心理及灵性上的照护。 使晚期癌症及其他不治之症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生与死,有生必有死,即“人固有一死”,我们称从生到死的这个过程为人生。似乎我们来世间走这一遭就是为了诠释生与死的价值。孟子认为: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里无非是一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生命里有我们不可承受之重,也有我们不可承受之轻。我们脆弱的肩膀到底能承受什么? 死亡是生命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种完整照顾的特殊服务。而与临终关怀相伴而生的死亡教育也日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强死亡教育对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2 3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