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善终服务,茉莉博客

2020-7-5 04:16| 发布者: libingccmb| 查看: 360| 评论: 0

摘要: 善终服务(hospice)(2013-06-16 04:15:41)转载▼标签:健康分类:健康这些年来在与晚期病人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引导他/她们为绝症病人做决定时,我发现美国人的家属这方面更容易引导和沟通,而亚裔家属,(包括 ...

善终服务(hospice)

 (2013-06-16 04:15:41)
标签: 

健康

分类: 健康

这些年来在与晚期病人家属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引导他/她们为绝症病人做决定时,我发现美国人的家属这方面更容易引导和沟通,而亚裔家属,(包括中国,印度),莫西哥,中东移民家属对这方面话题难以沟通并接受,可能是与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有关系吧。我早就有个想法谈谈临终关怀或善终服务,几次提笔后又放下。这些年来,三五天就是一个节日,每周快乐的事有的是,写不完的写。 在说吧,这个话题很容易搞坏大家的心情,博客上谁愿意看这样使人哀思的话题呢?当看到身边的朋友们都在开始接触或面对生老病死时,我最后下决心还是把这个话题拎起并铺开,我想让朋友们以平静的心情来了解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内容中有些是引用安宁医疗协会的指导资料,在此感谢作者。你若今日心情不好,就此打住,改日再来。

临终关怀(HOSPICE缓和医疗(Palliative care or Comfort care ),这是两种相似的善终服务,即安宁缓和医疗。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同。 这并非是一种普通医院的医疗服务,而是一种专注于在不治之症的患者疾病晚期,在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及由疾病症状而引发的痛苦的医疗护理。临终关怀(hospice是为晚期重症病人生命短于六个月的一种安抚关怀服务,病人和医生一致同意放弃所有能够延缓生命的药物和介入性治疗。病人一但进入临终关怀(hospice,经治医生就完全把病人办理出院,由临终关怀团队接手。病人一般多是回家,有临终关怀人员上门访问。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保证病人应有的尊严,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病人内心宁静地面对自然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

安宁缓和医疗,中国又叫宁养医疗(palliative care,安宁缓和医疗虽然意味着患者放弃所有能够延缓生命的药物和介入性治疗,但可以继续服用慢性病维持药物,患者仍然可以由自己的经治医师在安宁时继续一切治疗,随时可以按照家属或本人要求停止任何治疗,一般是经过几天病情稳定后转入老人院或回到家中。宁养医疗没有时间限制, 可以一直延续到生命终点。近十余年美国有专门执照的安宁缓和医师来领导宁养团队。美国现在这种服务也已经很完善,很人性化,并且有医疗保险来承担。(当然有很多细节,有时间上的说道因你买的保险而不同)

从词源上讲,临终关怀(hospice)一词始于十二世纪,原指朝圣途中的休息驿站。这种驿站主要为朝圣者提供温暖、医疗护理及食物供给。到了十九世纪,交通的发达使得这些驿站逐渐消失。后来人们引申其意,以hospice专门指称那些护理临终患者的相关医疗机构。1879年,都柏林的一位修女玛莉·艾肯亥将其修道院主办的hospice作为专门收容癌症晚期病患之场所,以爱心照顾他们。1905年,伦敦市另一家修女办的圣约瑟临终关怀医院也专门收容癌症晚期患者。当时,这两家医院都着重秉承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来照顾病患,并没有融入先进的医学技术减缓病人生理上的疼痛。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圣约瑟临终关怀医院护士的西西理·桑德丝女士看到一位年轻的癌症病人大卫疼痛至死无法缓解,刻骨铭心,而大卫在去世之前留给她五百英镑当作基金,劝她将来设立一座更人性化的临终关怀医院,能减除病人的身体痛苦,也给予心理及灵性的照顾。桑德丝女士受此激励,攻读了社会工作及医学专业,身兼医师、护士及社工的背景,更加意识到要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安宁护理。她于1967年,在伦敦郊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兼具医疗科技及爱心照顾的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桑德丝医师亲自带领医疗团队着手进行一连串的癌症疼痛及症状控制的研究。很快地,桑德丝医师的临终关怀医院可以将所有的痛苦减至最低,而病人们也能在平稳中有尊严地死去。于1976年,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医院的一组医疗人员前往美国康州,协助美国人建立了第一座临终关怀医院。从此以后,圣克利斯朵夫模式的临终关怀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在欧美各国建立,亚洲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及台湾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展了这项服务。Hospice被翻译成临终关怀并在中国大陆广泛应用,始于1988年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中心的成立。

临终关怀或宁养服务(hospice)多是为晚期癌症及其他晚期不治之症患者提供镇痛治疗、护理心理辅导等方面照护的服务。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得到心灵的慰藉。使其获得尊严,提高生命质素,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关爱,安详及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以人为本,全人服务,提高癌症 绝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以爱心关怀、专业知识及积极态度,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服务,包括身体、心理及灵性上的照护。 使晚期癌症及其他不治之症患者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能提高生活质量,活得有意义、有尊严。

生与死,有生必有死,即人固有一死,我们称从生到死的这个过程为人生。似乎我们来世间走这一遭就是为了诠释生与死的价值。孟子认为:生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哈姆雷特说: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这里无非是一个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问题. 生命里有我们不可承受之重,也有我们不可承受之轻。我们脆弱的肩膀到底能承受什么?

死亡是生命运动发展过程的必然归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存质量的关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种完整照顾的特殊服务。而与临终关怀相伴而生的死亡教育也日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加强死亡教育对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临终关怀

       1. 1   临终关怀现状 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关怀与照料。临终关怀机构是1967 年英国的西希里博士在伦敦创建的。1971 年美国耶鲁大学护理学院主任弗洛伦斯沃尔特创建了美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病院。1988 7 月天津医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所临终研究中心。1990 3 月台北马偕医院建立了中国第一幢临终关怀安宁病房。1992 年第一个独立的善终服务病院- 白普理宁养院在香港沙田落成 2001 年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先后在中国建立了20 家具有大陆特色的宁养院。 据我所接触的少量中国病患家属中感到,中国大众对这方面知识还是很有限

      1. 2  临终关怀的概念 临终关怀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心身照护与支持,使病人平静、安然地度过人生的最后历程 
       1. 3
  临终关怀的目的 希望帮助末期病人了解死亡,进而接纳死亡的事实,使自己活得更象真正的自己,提高生存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另一个目的,是希望给予病患家属精神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的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
       1. 4   
临终病人的心态 临终病人的心理过程一般可分为六个阶段。忌讳期,此期狭义来说病人已患绝症,但未知病情。家属和病人之间不谈论死,刻意回避,即使垂死者将不久将离开于人世,想找人谈谈时,往往被家属的逃避态度所阻止。广义来说一般人平日视死亡有关的言论为禁忌。震惊与否认阶段,是作为知悉自己即将死亡的第一个反应。愤怒阶段,常常迁怒家属及医护人员,发泄他们的苦闷及无奈。讨价还价阶段,对生还存有希望,也肯配合医疗。沮丧期,即将死亡的事情已非常明显。在正视自己死亡的时候,悲伤、生活萎缩、情绪低落、胃口减退、体重下降、甚至自杀都可能发生在此阶段。接纳期。此6个阶段的顺序和时间并不有一定的规律,可能同时发生,可能重复反应,或停留在某个阶段。
       1. 5   
临终病人家属的心态 因对死亡的知识太少,导致家属面临死亡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或持何种态度对待亲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终究也无法回避死亡的事实。传统意识中除了对亲人不到最后一刻不该舍弃的伦理观念支配人们的选择外,在心理层面上,还有一种由无知而引发的恐惧感、焦虑以及生死之间的距离感。当家属不能正确面对死亡时,这种影响会持续不断地存在。理智地说,这是种缺憾的文化构成。

死亡教育
       死亡是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的必经历程,有生必有死亡。从人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人便同时开始得面对死亡。人们提倡优生,重视优活,却忽视优死。通过进行死亡教育,以便使人们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高人生之旅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以坦然无憾的心情告别人生。 死亡教育的目的是促使人们意识到死亡为生命之一部分,是将有关死亡的知识及其应用方法传递给人们。死亡教育可以从心理、精神、经济、法律等不同方面增进人们对死亡的意义,它所探讨的不只是死亡本身的问题 。死亡教育的主要目的有三个:根本目的就是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与实现人的优死;引导人们改变传统观念中缺憾构成,使人们对死亡由无知进入到有知的境界;提供人们为临终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获得健康的死亡知识。死亡教育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哲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医学、护理学、生物学、经济学、法律学、心理学及文学艺术等。凡是与死亡相关的问题,都是死亡教育应探讨和研究的内容。死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

死亡教育的意义
       3. 1
  死亡教育具有人生观、价值观的意义 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名为谈死亡,实乃谈生。由死面追问生反思生,唤起人们去直面死神,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作深刻的体验; 促使人们充分认识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因而去珍惜生命。生存一天,就应善待生命一天;生活一日,便应充实生活,赋予价值。

       3. 2  死亡教育可促进人类文明,提高人口素质 死亡文明基本上有三个环节:文明终- 临终抢救的科学和适度; 文明死--从容、尊严地优死文明葬- 丧葬的文明化改革。文明死是死亡文明中的中心环节部分,尚存在着盲目和愚味,只有进行普遍的健康的生死观和死亡文明教育,才能促进社会崇尚科学文明死亡的文明风尚。

       3. 3 可缓解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 死亡教育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致力于提高病人对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认识。通过死亡教育,使病人可以真实表达内心感受,得到家属的支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保持平衡的状态及健全的人格 


       3. 4
 帮助病人安然接受死亡现实 当病人经过医生诊断为不可逆性质时,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及临终关怀护理,使病人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是不可抵抗的自然规律。能直言不讳地谈论有关死亡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病人能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自始至终保持病人的尊严,从而提高生命阶段的质量。


       3. 5.
 预防不合理性自杀 临终病人不堪忍受病痛折磨,在他们以死亡解除痛苦的要求得不到医生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部分病人采用服毒、自溢、坠楼、割脉等手段结束生命,令人惨不忍睹。死亡教育使人树立科学文明死亡观念,可以预防不合理性自杀。建立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以正确对待荣辱得失,珍惜生命,从而避免自杀行为所致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3. 6
  死亡教育可以安慰死者亲属 有的临终者自己本身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事实,而死者亲属却难以接受死亡的事实。异常悲哀,悲痛欲绝,精神痛苦更为强烈,且时间持续很长。一般地说,死者亲属的悲哀期为一到六个月不等,因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社会背景等不同而异。健康的死亡教育可使死亡后亲友的心理得以平衡,给予家属以慰藉、关怀,疏导悲痛过程,减轻由于死亡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因此而继发的某些精神方面的神经衰弱,精神忧郁症,焦躁症等。


       3. 7
  死亡教育可提高临终关怀工作人员的素质 临终关怀工作者接受死亡教育,提高自身对死亡科学认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对临终者及家属身心整体照护的能力。针对死亡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帮助临终者尊严地、安宁地死去,也帮助丧亲者渡过最困难的哀伤阶段。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心理的影响,掌握有关死亡知识,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