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世界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日,缓和医疗专注于提高患有威胁生命的疾病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他们的家庭一起面对这个时期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
不可逆转的疾病究竟该不该不顾一切去抢救?
重庆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缓和医疗科有厚厚一摞“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也被大家俗称为“死亡笔记”。
该科主任余慧青介绍:该记录本记载着每一位逝者的全程诊治情况,这有利于医生之间业务的交流,也有利于余慧青对缓和医疗进一步分析,因为其中包含了一项重要内容——生活质量。
“这里的生活质量是指患者在临终前一段时间的生活状态,包含承受的痛苦、心理的压力、以及亲属的照顾等各方面。”余慧青说。
据相关统计,2017年,中国大概有429.2万例新发肿瘤病例,有281.4万例死亡病例,相当于每天有12000人新患癌症,7500死于癌症。余慧青告诉记者,行医这些年,她的“死亡笔记”不断更新,记载太多被病魔疼痛折磨的人。
“医疗本质是治病救人,但面对不可逆转,药石无效的疾病,是否真的要不顾一切去抢救,只为延续分毫的生命时间?”余慧青说,看着他们躺在病床上不断的煎熬,满身插满的管子、羸弱的呼吸、憔悴的样子,她仍不时感到悲痛。
》》现状
缓和医疗要推广还需病人和家属观念转变
缓和医疗想要更好、更大面积的推广,让更多人正确认识和接受,病人和病人家属观念的转变是指向性的因素。
2017年底,《经济学》人智库发布了一项《全球死亡质量排名报告》,聚焦世界各国缓和医疗的实施情况。
结果显示,在80个国家及地区中,英国排名第一,随后是澳大利亚、爱尔兰、比利时等国,中国大陆地区则排名第71位。
报告指出,中国是少数几个处于低收入国家分组,但对缓和医疗需求较高的国家。2015年,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占中国人死亡原因的80%以上,2020年中国将有13%的人口达到65岁以上,这意味着中国将有更庞大的缓和医疗需求。然而现状是,目前的医疗条件只能满足0.3%患者此方面的需求。
“面对如此复杂情况,医学不得不停下来思考。是继续勇往直前、横冲直撞、不计后果地治病救命 ,还是缓和下来另寻出路。”余慧青说,缓和医疗既可以被理解成在不可抗拒的死亡和有局限的医疗手段面前的“示弱”,也可以被理解成对人本质深入思考后,文明和理性的结晶。
》》方式
疾病到末期院方和家属三方同意确认缓和医疗
在我国,如果病人遭遇了重大疾病,通常医生会先告诉病人家属,而大多数家属会对病人隐瞒。这种情况下,病人对自身的病情往往知之甚少,更谈不上选择何种治疗方式。
当疾病到了末期,病人往往不再有选择的能力,但常规的治疗可能给病人带来较大痛苦,是很多病人不愿意接受的。
谁来决定是否缓和医疗?余慧青说,目前,市肿瘤医院的接受缓和医疗的病人都是经过患者本人、家属和医生三方同意,签署相关的确认书。
缓和医疗遵从以下原则:
1、提供缓解一切疼痛和痛苦的办法;
2、将死亡视为生命的自然过程;
3、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
4、综合照顾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5、用系统方法帮助患者过尽量优质的生活,直至去世;
6、用系统方法帮助患者及家庭应对面临死亡的危机;
7、以专家协作的团队满足患者及家属需求,包括丧亲辅导;
8、提升存活质量,积极影响疾病过程;
9、有时也适用于疾病早期,与其他疗法,如化疗或放射共同使用以达到延长生命的目的。
10、更好地管理并发症带来的所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