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卫生》杂志社记者来电约稿,邀我对中国医疗卫生界方兴未艾的医联体建设的几个热点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问题可谓一针见血,回答也应当简明扼要为好!这里谨记一、二:
1.问:中国的医联体建设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是紧密型的?什么是松散型的?
答:中国的医联体是现阶段中国医改中,医院为适应医疗需求,满足社会、患者、医院发展需要的一种新方法、新策略。客观上讲,医联体发挥着部分三级医疗网的作用!通过分级诊疗的实施,逐步引导患者初诊在社区、康复在社区。常见病、小病到二级医院。大病和疑难复杂等急性病进入三级医院。目前,中国的2200多家三级医院中已经开展各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的应当已经超过了50%以上。
所谓:紧密型的医联体主要是指核心医院对于成员医院有行政管理关系或者财产管理关系。属于命运共同体性质。而松散型的医联体则基本没有这两个方面的制约关系。只是以医疗服务的互补性为纽带的一种医疗合作形式。
2.问:中国的医联体紧密型好?还是松散好?分别适合于什么条件下?
答:从中国的医联体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当然是紧密型的好。紧密型的医联体可以使医疗服务的功能和上下医疗机构的配合做的更好。这其中取决于两个核心的条件:一是核心医院要有积极性,要发挥好主体医疗的作用!二是区域的卫生行政部门要配合好!需要让渡部分行政权力和部分财产处置权力等。
一般来说,在中国紧密型医联体比较适合于统一的行政区划或者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医疗机构。包括绝大多数的县域医疗机构。而松散的医联体则一般来说,没有什么限制条件,可以是跨地区的、跨所有制的、也可以是网络化的、远程医疗性质的等等。
3.问:中国的医联体与深圳的医共体和北京的专科医疗合作联盟有些什么区别?
答:在中国深圳和安徽等地出现的医共体,可能是一种更加特殊形式的医联体了。它应当称为集团化的医疗联合改革。在深圳罗湖地区有28家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共同组成了深圳罗湖医共体,28家医疗机构拥有同样一个法人代表。建立了统一的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医务部。实行的是近似完全统一的行政领导。这个结构可以说已经超出了医疗联合体的定义了。实质上是一种医疗集团化的改革与发展模式。
而北京儿童医院等发起的以儿童医疗为依托的跨区域儿科医疗合作联盟,则是建立在儿科一个比较单一的病种或者人群上的医疗合作。他的医疗合作相对单一,更多的像是一种专科会诊和MDT形式的医疗配合。他不太涉及医疗服务的基本形式和需求,是一种特殊的专科医疗合作,严格上讲也不是我们所讨论的医联体,两者有较大的不同。
4.问:中国的医联体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何突破的方法?
答:从目前中国的医联体运行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医联体作为打破行政管理架构的约束,开展医院之间的医疗协作和完整的医疗配合,这其中必须要有严谨的医疗管理制度来保证和上下协调,以及院际通畅的分级诊疗制度作为保障。而从目前现行的区域医疗管理看,全国尚没有一个比较成熟和完整的医联体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主要还是依靠医院的自觉性和医联体内部的一些约定来进行,缺乏刚性的要求和制度的保障。二是医保的支持和支撑不够。现在很多地方医联体开展困难,主要原因就是医保的结算政策支持不够,比如核心医院在一、二级医疗机构开设联合病房和专家门诊,其医保定额如何结算,两家医院如何合理地分配等,影响了医联体开展的积极性和分级诊疗的可持续性。三是医联体的建设受到了原有卫生行政体制的制约和限制,使得医联体内部的管理不顺、不强、不利,尤其是核心医院的引领作用得不到管理的支撑、经济的支持,这样的医联体改革是较难长久的。这就需要卫生行政部门让渡出一部分行政管理和经济权力给医联体的核心医院,使之管理更为有效。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就是医联体未来发展的新突破和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