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
点击查看2000年以前,品管圈在我国大陆地区医疗领域的存在状态只能用“零星”两个字来形容;至2017年可以说已经在国内医院“遍地开花”,在2016年举办的第四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上,共有400圈、共计2400多人参加了比赛。
短短十几年,从籍籍无名到炙手可热,品管圈在国内应用情况究竟怎样?医院在品管圈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品管圈真的不适合在行政领域应用吗?怀揣这些疑问,健康界拜访了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刘庭芳和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钱庆文。
图注: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刘庭芳教授
多应用于临床一线 护理是大户
纵观近年来品管圈在国内医疗行业的发展,护理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首先是从绝对人数上讲,护士是医院人数最多的群体,医院的职工有一半以上都是护士;其次,护士在临床各个单元的分布广泛,门诊有护士、病房有护士、手术室有护士等等;再次,与医生相比,护士与病患接触的时间更长、密切度更高。”刘庭芳总结说,“人数多、分布广、密切度高,是品管圈在护理领域应用广泛的主要原因。”
“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的方式调整结构,2013年第一届全国品管圈大赛的时候,护理领域的应用占了95%,其余的5%是医技科室,例如放射科、检验科等,后勤几乎没有。2016年第四届大赛的时候,护理领域的应用已经降到了48.5%,剩下的51.5%以医疗为主。”刘庭芳补充,“但是护理的绝对量还是在大量增加。”
行政管理领域应用不多 未来会有发展
与在护理、临床领域的广泛应用相比,品管圈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原因是什么?
“品管圈理论来自于生产一线,也被首先应用于生产一线,具有基层属性,因此,一定是临床一线为主的。”刘廷芳认为,根据管理学理论,我国的医院管理大多是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从管理理论角度讲,金字塔顶层叫决策者,相当于医院的院长级别;下一层叫管理层,相当于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科研处等医院行政部门;再下面一层叫执行者,就是医院里的科主任、护士长;最下面一层叫操作者,指所有的医生、护士。品管圈被普遍应用的一线显然是指最下面一层的操作者,即医护人员。
图注: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钱庆文教授
“事实上,行政属于管理领域,也是适合应用品管圈的,只不过现在行政管理在医院还没有受到高度重视。”钱庆文相信,等医院的竞争内容从护理扩展到管理的时候,行政领域的品管圈应用会越来越多。
扎实的管理理论缺失是品管圈合理应用的门槛
虽然品管圈理论来源于生产一线,也主要应用于生产一线,但这并不是说品管圈的应用没有门槛,任何人想应用就可以应用。事实上,作为一个科学管理工具,品管圈的应用需要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如果管理理论欠缺,就会导致品管圈的应用走入错误方向。
“要懂得卫生统计学,要懂得PDCA四个阶段,还要精确掌握其他手法,才能把品管圈做好。”刘庭芳坦言,有的医院没有接触过正规培训,只是看了品管圈的书籍,依葫芦画瓢,短时间内只能摸索,很难掌握。“在摸索的过程当中,可能某一个圈没有做好,这是一个对知识掌握的过程,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时间。”
“很多医院需要对品管圈足够了解的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但目前看,这种老师现在非常缺乏。”钱庆文坦言。
比赛规模日大 组织遍地开花
品管圈是最常用、最有效、最有影响力、数量级最大的医院管理工具之一。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自2013年举办第一届开始,至2017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其几何倍增长的参与规模让人惊叹。
“第一次大赛500多人参加,第二次1000多人参加,第三次2000多人,第四次来了将近3000人。”提到品管圈大赛,刘庭芳如数家珍,“凡是参加过品管圈大赛的医院,没有一个停下来不再做的,都是越做越大。现在全国共有40多万人参与了这项活动,实实在在地解决了4万个医疗质量问题。”
“作为一项医院质量管理工具,最后肯定要落实到医疗实践之中,比赛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要掀起大家的热情。”钱庆文表示。
2017年的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将于9月份在吉林举办,而事实上,品管圈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不是一年一届大赛的季候性活动,而是已经固化下来成为被长期应用的管理工具。健康界了解到,河南省、云南省、山东省、辽宁省、上海市等都成立了品管圈联盟或者类似的医院品管圈应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