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孟馥
作为一名资深的临床心理科医生,孟馥多年来始终探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而身为一名医院管理者,她又十分理解为医者的心情。
当面对医患关系这一矛盾重重的社会难题时,孟馥有着自己特殊的见解:她认为医患关系本该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病人来看病,把自己的生命交托于医生,没有什么比这种关系更亲密了。
那么,如何让本该亲密的医患双方重拾信任与尊重呢?孟馥道出了自己的见解。
医生的眼里不该只有病,而看不到病后面的人
不久前,孟馥遇到了一位情绪急躁的病人,候诊时就在走廊里与护士起了冲突。
见病人走进诊室时一脸的不悦,孟馥问道:“您刚才为什么和护士不开心?”病人说,他觉得护士对病人们的态度不公,对有钱的态度好,对没钱的就差,他心里气不过,就吵了起来。
“可是,在短时间里,护士怎么知道你有钱没钱呢?”病人答不上来,他说,自己总觉得身边有许多不公平的事。
见病人的名字里有个“野”字,孟馥便与他聊起名字的来由,病人说父母随便给自己起了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让他像野草一样随意生长。继续聊下去,孟馥得知,病人的母亲在生产时因为大出血而去世,父亲心里总觉得是医院的过失。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医院有一种抗拒和敌意。
了解了这些情况,孟馥便理解了为什么这位病人对医护人员带着一股怨气。
她说:“每一位病人其实都是某种疾病(心理或者生理)的载体,但这个载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生物体,而是一个一路走来的人,他从自己的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里,来到医生的面前,所以医生的眼里不该只有病,而看不到病后面的人。”
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什么样的人得了病,比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孟馥是这样解读这句话的:许多看似纯粹的身体疾病,其实都有一些身体之外的因素,比如最常见的感冒,大家都会认为是最近抵抗力下降导致的,可是抵抗力为何会下降?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工作压力太大,可能是跟家人产生了矛盾、又或许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总之当人与周遭环境的协调适应出现问题时,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以疾病的方式呈现。
当医生面对一个情绪不佳的病人时,如果能够意识到病人可能正在面临着各种困境和难题,也就能够有助于他理解和接纳患者的坏情绪,并去应对、转化这些坏情绪,而非想办法躲避或者防备。
病人走进医院,就是把生命交给了医生
在孟馥看来,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医疗技术关系,通过多年来对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她逐渐发现,病人与医生之间的交流模式往往与他从小在家庭中的人际关系雏形以及人际互动模式有关。
有些病人对医生带有“天然”的防御心理,甚至怀有敌意,可能和他成长在一个无法带给他安全感的家庭环境里有关;有些病人特别容易和医生产生矛盾甚至起冲突,可能和他的家庭从小给他一种压抑感有关,为了挑战权威,他就会不自觉地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甚至是攻击的行为。
一个人在家庭中最初的人际互动模式对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在一般的社会关系中可能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当人进入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比如恋爱、婚姻、养育子女时,这种最初的模式就会不自觉地呈现出来。
医患关系也是一种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恋爱与婚姻般的亲密,但也确实可以用亲密来形容。孟馥说:“每个人一生中的重要时刻:生、老、病、死大都是与医生一起经历的,当病人走进医院,就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这就是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
在这种特殊关系中,病人对医生的期待要比在其他人际关系中的期待要高得多,病人在医生这里希望获得安全、温暖和治愈,就跟孩子受伤了会寻求父母的帮助是一样的。所以当医生有丝毫怠慢和冷漠时,病人的心里一定非常不好受。
这种期待对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因为一个医生每天不仅要面对复杂的病情,要调动和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承受病人的种种期待,面对各种负面情绪的涌入,一旦医生的情绪调控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影响和病人的相处,也就容易形成职业倦怠,激发医患矛盾。
孟馥说,她希望医生和患者对这份特殊关系都能有更多理性的认识,这样医患关系也就有了改善的空间和基础。
望触叩听,是医患之间建立信任与亲密的重要仪式
当医生理解了病人的情绪、理解了病人对自己的期待后,该如何获得病人的信任?是孟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有不少病人抱怨,找医生看病,就像找机器看病,医生总是动不动就开出一大堆检查化验单,而不愿意好好听自己说两句话,有时候甚至看都不看病人一眼。
“这其中固然有就诊病人太多,医生看不过来的客观原因,可是从主观上说,医生往往在忙碌中忽视了一些本不该忽视的基本环节。”孟馥说,“过去的医生都强调望、触、叩、听,这不仅是医生最基本的医疗技能,更是医生和病人之间建立信任与亲密的重要仪式。”
当医生将听诊器在手里面捂一捂,暖一暖,放在病人的身上,仔细的倾听他的心跳时,病人会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重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医生,并不急着开检查单,而是通过仔细触摸,就大致判断出一些常见的疾病。病人把生命托付给这样的医生,怎么会不放心呢?而有了这种信任甚至崇敬感,才会有良好的就医依从性。
现在不少医生感叹病人的依从性越来越差,给他开了药他也不吃,让他来治疗他又不放心,还要去其他医院再查。其实,依从性来源于医患之间信任感的建立。
而当病人产生了信任,愿意很好地依从医生的诊断和遗嘱时,医生也会从中获得最大的职业认同感,医患之间就能形成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