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来自基层的声音--慢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实践 来源: 好医生 孙静维 分享:中国护理之声 发发 一、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因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终生。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有重要意义。 东柳街道常住人口73447人,其中户籍人口为53379人。老年人口为7881人,慢性病人口为11647人,占常住人口的15.9%,其中糖尿病2807人,占常住人口的3.8%。 二、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1、专科门诊管理 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科门诊的基础上,设立的内分泌专科门诊,本中心内分泌主任医师王雪君每周二、四、六上午坐诊;中心还邀请了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内分泌专家每月月初、月末的周六上午来中心门诊,为辖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优质的糖尿病专科诊疗服务。 2、慢病随访管理 中心成立慢病医生团队,分辖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监测病情控制和治疗情况,开展健康教育、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管理指导;对血糖控制不达标、有并发症/合并症或并发症/合并症不稳定的患者,严密监测病情控制情况,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自我管理技能指导,督促规范用药,注意疗效和副作用,提出并发症预警与评价。 3、健康教育管理 中心成立了糖尿病慢病俱乐部,每月开展一次,由内分泌专家王雪君主任亲自为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讲座;中心健康教育团队还不定期下社区,为社区里的患者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讲座;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中心每年组织医疗、预防保健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义诊以及健康咨询服务。 4、护理门诊管理 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卫计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的支持下,于2015年4月开设了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实行医护连体模式,探索糖尿病管理新途径。 每周二、四、六的上午内分泌专家门诊的同时以及每周三下午开设护理门诊,由中心资深护师和经过糖尿病护理门诊专业培训的护士坐诊,为患者提供足部震动感觉阈值检查,对患者的整体情况做出评估,制定健康饮食处方、运动指导处方、自我监测处方 、胰岛素注射处方,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开展饮食、药物、运动和自我监测等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指导。 三、糖尿病患者护理门诊管理实例 基本资料:患者姓名:姚玉兰,女,年龄55岁,小学文化, 体重67KG , 身高158CM, BMI指数26kg/m2,血压140/90mmHg。疾病诊断:2型糖尿病。 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伴尿量增加,未诊治。后患者体检时查空腹血糖:15.7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先服用二甲双胍,因腹泻后改为阿卡波糖+格列齐特缓释片,血糖控制不佳,空腹在12mmol/L波动。患者3年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未予诊治。1年余出现双下肢麻木。 实验室检查:HbAlc 9.1% ,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78.06—0.42、140.22—0.74、125.92—0.78、115.14—0.82、121.92—0.90,胆固醇 9.8mmol/L,甘油三酯11.6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05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5.79 mmo/L。 糖尿病护理门诊个体化健康指导 血糖(mmol/L)监测: 四、取得成效 经过1年来的实践,护理门诊在专科门诊的支撑下逐渐被更多的患者接受和认可,门诊量稳步上升,每周平均服务人次约为40人,2015年全年中心全年糖尿病门诊人次15103,护理门诊人次约1560,占门诊量的10.33%。在结合用药治疗、血液检验、仪器筛查等多种手段帮助以往血糖居高不下者逐步靠近目标值。 五、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病人相信只要医生开药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对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依从性较低,需要护士做更多的工作以提高居民的认可度。 2、门诊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中大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已经根深蒂固,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后的行为改变比较困难。 3、护理门诊还处于摸索阶段,慢病护理门诊的护士主要为兼职人员,离规范化运行还存在一定距离,需要配备更多专业人员或专职人员。 4、来护理门诊的患者就诊缺乏连续性,缺乏后续的追踪以及数据的支撑。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进展性疾病,很多患者无法长期忍受控制饮食、吃药、每日注射胰岛素以及经济压力等等因素,不能按时服药,自动减量或停药,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医生应尽量使用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药物,门诊护士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注意患者有无思想顾虑,多做解释工作;跟踪随访,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医护共同合作,本着高度责任心,以一切从患者出发的角度,保证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