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重医疗 轻管理”弊病处方 2015-11-10 中国护理之声 编辑:周海发
[导读]: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服务经济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医院作为医疗与服务并重的载体,患者对于医疗与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医院面临着越来越沉重的管理压力,本文将通过中国护理之声主编李冰带领培训咨询团队在进行一些咨询培训时对于医院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一、目前基层医疗单位存在的医院管理问题: 1、医院的管理体系不健全,重医疗轻管理。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担负民众健康的重任,但是体制内思维太严重,一切工作围绕医疗为核心,重医疗轻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专业人才多,接受专业管理培训的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比较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医院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医院工作效率不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能充分调动,患者对于医院的服务和管理不满意,最终也将影响医院的整体声誉、发展和完善。 2、医院追逐经济效益重于社会效益。由于政府对于基层医疗的定位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投入不足,但是大部分基层医院的职工过分依赖医疗市场,在开展公共卫生事业各项工作时未能体会政府的深意,工作表浅追求数量而非质量,没有正在意义上的实现:政府出钱解决社区民众基本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因为医疗的体制问题导致现有的情况严重化。使医疗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造成部分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 3、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淡漠。长期以来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缺乏人文素质培养, 行风建设措施未落实, 造成一些医护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态度生硬, 医患之间潜在的危机随着沟通不良升级, 演变成医疗纠纷, 医患关系不断恶化。有的医院不顾自身能力、条件盲目开展大型、复杂手术,还有的医院医疗病历堆积成山未及时归档处理。
4、医疗质量管理薄弱, 医疗安全存在隐患。基层医院由于人才与体制的不健全,忽视医疗质量管理, 三级查房基本没有实施或者流行形式, 观察病情不仔细, 诊断治疗不及时, 死亡病例、疑难病例讨论不深入, 危重病人交接班制度不落实。不合理检查、用药和治疗情况依然严重,医务人员不按技术规范开展诊疗, 不重视患者临床表现, 过分依赖辅助检查结果, 处方管理不严, 药物应用不合理, 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
5、院长全能化,团队散沙化。大部分基层医院都存在环境脏乱差、人才队伍跟不上、不重视优质服务及层级管理。管理弱化现象严重,单纯的依赖院长的个人能力而非团队整体的能力提升。院长身兼多职,大到医院全面发展建设,小大职工修水修电都要院长亲力亲为,职工过渡依赖,造成院长的能力没有用到刀刃上,团队弱化明显。
二、针对现在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创造良好的管理体制,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好的管理体制就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就是制定一套切实可行,适用于该医院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在应用中把这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形成医院的规矩。管理的关键是落实,制度一旦制定并公布, 上自院长下至每一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制度规定的角色运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任何人违反了制度,就必然受到相应的处罚,做到制度人人平等,使每一个人都有奋斗目标和晋升的空间。避免管理上的“慈母管理”。 2、提高医院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强化团队意识 所谓“管理出效益”,一家医院除了医院的院长要具备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一个好的管理医院管理团队可以事半功倍。在创新医院管理理念的同时强化管理意识的培训,加强团队意识、管理意识、成本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的学习。在全院职工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引领全院职工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将医院的发展放眼于更加长远的未来。 3、强化服务与安全意识,加强风险控制 医院要永远信守“以病人为中心,视患者如上帝”的服务理念,在诊疗活动中广泛开展“病人选医生”、“护理星级服务”和“全程优质服务”活动,为病人院前、院中、院后提供高品质的人性化服务。做到入院有人接、住院有人办、检查有人陪、出院有人送、回家有人访。医疗质量和病例专项管理与绩效挂钩,加强医疗与病例质量控制,避免管理漏洞。 4、加快人才培养,实行绩效激励
医院是技术密集型部门,无论是保障手术质量,还是开发新技术,人才都是关键。很多基层医院基本都是吃大锅饭,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员工做事没有积极性,也不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因此要有计划的引进或培养高学历、高资历的专业技术人员,更要注重绩效的实施激励,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增强医院发展的后劲。
中国护理之声原创编辑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