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众所周知,持续高血糖水平与并发症高风险关系密切。但两者之间的联系仍未完全阐明,其中可能涉及到多个不同的过程。 血糖高就会发生糖尿病并发症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搞清楚,血糖变化和糖尿病并发症有什么关系。 目前有研究显示,葡萄糖可以粘附到各种蛋白质上(就像它们黏附到血红蛋白上,从而形成糖化血红蛋白一样)。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糖通过「黏附」的方式可能就此改变了蛋白质的功能,损害各种组织。这就是「糖毒性理论」。 高血糖还可以影响某些分子在组织中生成和清除的速率,最终导致维持组织正常工作的分子数量减少,或是导致某些分子积聚,最终损害组织。末梢神经和眼球的晶状体就是这两种方式的受害者,肢体麻木、晶状体浑浊是它们在高血糖作用下的不幸结局。 此外,当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血脂水平升高时,脂肪就会在动脉堆积,从而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发生心肌梗死和中风等大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压又能反过来加重动脉硬化。它本身也是大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表明,血糖的长期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这项试验确立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血糖控制得不够好,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增加。 但注意:这不表示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就必定会出现并发症,也不意味着血糖控制佳的患者就一定不会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都有哪些?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对血管的损伤。按照受损害的血管分类,有两大类:
一般来说,1 型糖尿病在发病时常表现为微血管病变,但随着病情进展,情况可能发生转变;2 型糖尿病则以大血管病变为主,但也会存在微血管病变。 以下内容读来可能耸人听闻。但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能更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 1. 微血管病变 这类病变仅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2. 大血管病变 这类病变在普通人群中也会发生,但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高发。它们包括以下几方面:
除了损伤血管,糖尿病还会引起神经病变,患者会在戴手套或者穿袜子的那个区域感觉异常,感到麻木或针刺样,后期甚至影响运动。 此处需注意,并不是每个糖尿病患者都一定会出现这些并发症。 哪些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除了前面提到的血糖控制因素,在下述情况中,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1. 糖尿病病程长 糖尿病病程短于五年的患者,以及尚处于青春期前的青少年患者,一般极少出现并发症。 然而,一旦过了那个阶段,随着病程加长,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就会明显增加。 2. 吸烟 多项研究均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中,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有更大的可能发生并发症。 在出现并发症后,前者的疾病进展速度也远快于后者。 因此,拒绝吸烟可以大大降低该风险。 3. 高血压 合并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并发症。 升高的血压对肾脏、心脏和血管都有负面影响,服用有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所以,规律监测血压是糖尿病病情监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4. 高血脂(脂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会出现血脂水平升高(被称为「高脂血症」),也有些人生来就更容易出现高血脂。 在这两种情况下,升高的血脂水平均可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概率。 所以,在糖尿病病情监护中,筛查高血脂是另一个重要方面。 5. 肥胖 严重超重的患者更易出现大血管病变,因此,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运动锻炼丰富的生活方式不仅应用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更应该推广到每一个人。 儿童糖尿病会得并发症吗?上述并发症在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几乎不会出现,在青少年患者中也属少见。但从糖尿病发病的那一刻起,它们可能就已开始潜滋暗长。 青春期前患儿受并发症影响相对小一些,但从青春期起,并发症的早期改变即会快速进展。 所以,自确诊的那刻起就控制好血糖,对提升总体长期健康有益无害。 对于 1 型糖尿病患儿,从青春期起,以及糖尿病患儿病程达到三至五年时,就该开始糖尿病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的筛查工作。 对于 2 型糖尿病患儿,从刚确诊的那刻起,就该开始糖尿病并发症和危险因素的筛查工作。 虽然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但筛查工作仍不能免。 怎么做糖尿病并发症筛查?这里列出了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常规完成的血液和尿液检查项目,其中一些检测是为了排查并发症,有些是为了监测血糖控制情况,还有一些是为了监测特定糖尿病类型常见的病变情况。
如果查下来没问题,那暂时可以放心地度过一段时间了;如果查到了并发症的早期表现,就得采取措施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发展,或至少延缓疾病进展。 如果发现问题,医生会建议您增加检测频率。 1. 1 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2.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项目和检查频率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