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乡镇医院靠什么生存?

2015-9-27 13:51| 发布者: libingccmb| 查看: 1343| 评论: 0

摘要: 央视医改报道:乡镇医院靠什么生存?正文我来说两句(18人参与)扫描到手机2014-07-25 15:39:27来源:央视网手机客户端保存到博客 一、央视医改报道:乡镇医院靠什么生存?  【导读】:医改难,其中一个很大的症结, ...

央视医改报道:乡镇医院靠什么生存?

来源:央视网

    一、央视医改报道:乡镇医院靠什么生存?

  【导读】:医改难,其中一个很大的症结,就是医疗资源的配置问题,城乡不均、地区不均、即便在同一个地方,医疗资源严重不足和资源浪费的现象也经常同时存在。而这,正是眼下各地政府推进医改的重点。探索以中医药的方式,来破解甘肃医改的坚冰。甘肃医改的做法亮点在哪里?请您关注7月26日CCTV财经频道21:55分播出的《医改新药方:陇、沪调查》特别节目。敬请关注

  我们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政府财政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明显不足,而哪个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在取消药品加成以后,还能留住好医生吗?西部城市的财政能不能负担得起?面对市场,他们能不能有灵活的机制去应对?

  甘肃敦煌市,即便在西部地区,也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城市。为了保障百姓的基本医疗条件,2013年当地政府在财政仅有7亿元收入中,拿出了2100多万元补贴乡镇卫生院,免强维持乡村医生的工资。而这里的普通棉花种植户,每人年收入近8000元,乡村医生的收入只比农民们好一些,每人年收入约1.5万元,平均每个月工资1200多块钱。

  医生流失,对孟家桥乡卫生院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过去两年,这里已经走了3位乡村医生,卫生院现在还有1人的空缺。

  今年35岁王强兵,并不是肃州本地的医生。十年前他从甘肃省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敦煌市里的中医医院工作,现在已经是主治医师。不过,最近一年每个双休日,王强兵都要和同事们一起下乡。

  敦煌市中医医院主治医师王强兵说: 交通工具当然是我们坐公交车,来的时候10块钱,走的时候10块钱,一天就是20块钱车费,然后医院给我们报销20块钱,然后每天给我们补助20块钱,两天就是40块钱。我每天八点,早晨都坐公交车到这儿来,大概也就是20分钟左右到半个小时左右,就到这儿了。

  记者:您坚持多长时间了?

  一年了,从开始每周周末都到这儿来,是星期六、星期天两天,到这儿来,我们就是重点,还是一个帮扶的,来了然后就是带教,然后查房,再就是看一些病人。

  在这里,王强兵他们的工作,还不仅仅是帮患者看病。

  王强兵说:你在这个过程可以给他讲,再一个临床操作技能,你可以给他教一点,他在哪些可能不对的,你可以帮他,然后进行交流,纠正一下。再一个就是查房的过程,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和患者进行怎么交流。

  像王强兵这样,从市里到基层乡镇医院帮扶的中医医生,全市每周都有200多人。这也是甘肃正在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他们在全省选拔了1200名优秀中医师,请他们按照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每人下乡带3名徒弟。以解决乡村医生技能不足,医疗水平不高的问题。

  王强兵说:当时没有下乡的时候可能就是找你看病的,可能就是一两个,三五个的,然后住院的可能一两个的,然后通过这个下乡,到我那儿来可能看病的大幅度增了,当时可能五六个的,现在可能十来个,但是住院患者就增加了,五六个, 六七个,增加了,所以这方面就是有明显的改观。

  诊疗量上来了,医院的收入也开始增加。仅2014年上半年,孟家桥乡卫生院门诊总数就达到了2075次,比改革前增加了8%。这半年医院总收入达到了47518元。虽然不到五万块钱的收入看似凤毛麟角,但对于这家过去平均年收入,都不到4万元的小卫生院来说,已经是巨大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乡卫生院增加的诊疗量当中,有将近65%都来自中医门诊,中医科室的收入也占到了全部收入的四成左右。医生下乡怎么会有这么大作用?为什么要选择中医作突破口呢?当地人建议我们找王三吉聊聊,当初正是他动员王强斌他们下乡的。

  王三吉说:在医院的整体上,资金上还是有一定的缺口,工资发完以后,还有一定的缺口,这个医院的发展方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的购买等等,希望政府给予大量的补偿和投入。

  作为敦煌市中医医院的院长,王三吉其实也有自己的苦衷。2009年,全国县级以下医院要求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让他特别头疼。虽然能拿到相当于原来药品加成90%的财政补贴,但不再“以药补医”,剩下那10%拿什么来补?靠什么来养医生呢?

  王三吉说:当时取消零差价以后,很烦恼,也很接受,当时因为补偿不到位的情况下,你医院,尤其是中医院,主要靠药,但是最后执行的主要是基本药物零差价。

  敦煌市里为了支持医院改革,几年来力保中医医院130万元的财政补贴全部足额到位。然而,对于王三吉他们来说,是继续躺在财政上维持生计,还是拓宽自己的出路,已经是没办法回避的问题。况且,中医医院不可能像其他医院那样,有那么多手术、检查可做。到底该怎么办?王三吉他们想到了农村。过去医生下乡,大多是为了评职称需要,现在何不利用这个契机,鼓励医生开拓农村市场?

  王三吉说:让我们的年轻医生,主要是五年以上的中层的医生,下去锻炼,通过锻炼,解决了乡镇卫生院不能解决的一些历史的遗留上的问题,同时也对我们医院的发展,拓宽了一个服务的渠道,吸引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病人,来我们县级医院就诊,解决因为在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补偿不到位,造成的一些困难。

  这是一家位于河州堡村的卫生所,取消药品加成后,这里的基层乡村医生靠财政领工资,虽然药费便宜了,但因为诊疗费增加病人还是有所减少,乡村医生的积极性也不够。

  王三吉说:如果你公立医院的工资等等待遇达不到人家个人的基础的要求的话,他就很不安心的在公立医院上班,如果在这儿拿2600多块钱,在私立医院人家拿4、5千的话,人家肯定要选择在私人的医院去看。所以这块将来人才培养这块,在基层县级医院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西医诊疗需要对患者检查、化验,而中医诊疗就简单的多,中药和物理治疗较之西药相对要便宜,只要抓几副药自己熬制就可,当地相当数量的百姓都愿意主动选择中药治病。

  王三吉说:现在中药应用上有三个准备,一个是中药饮片。一个是这个(20:55)这个效果非常好。非常很好,你看一幅中药,一个中药就是一味的,然后开了20味的中药,倒在一块,开水一冲泡,然后分散一下,效果跟那个饮片的效果。

  敦煌市里的医生下乡,不仅提高了乡镇医生诊疗技能,而且,还打通了乡镇重病患者可以及时,转到市里医院来救治的环节。今年上半年,敦煌市中医医院150病床张,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敦煌市卫生局局长杨瑜:乡镇卫生院的一部分医务工作者以前学的也是中医,所以中医在乡镇,在偏远地区员起来很方便的,不需要设备的检查,也不需要花很多的资金,不需要高精尖的人才,只要有中医,有中医药,我们中医药,中医药是百分之百的享受新农合的报销,所以老百姓从中医药里面已经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所以深受患者的欢迎。

  根据卫生院与敦煌中医院的“双向转诊”协议,不仅乡村大病患者可以优先在中医院住院和手术,而且手术后可以选择回到乡镇卫生院康复治疗。农民看病难解决了,住院费用也能有效减少。这样一来,乡镇卫生院和城里公立医院的资源都能盘活,医生积极性也被激活了。

  王三吉说:医护人员的收入比2009年相应的要提高一部分,但是不是说很高,但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像我们县级医院,每人增加200块钱左右,在绩效考核的时候。

  200块钱的医生收入增长虽然不多,但却让王三吉看到了下乡找市场的希望。敦煌市现有两家公立医院,11家乡镇卫生院和64家卫生所,仅2013年全市城乡41万人次的门诊总数当中,有近45%都来自中医门诊。而两家医院去年仅中医诊疗收入就达到了1870万元,原先财政补不到的90多万元缺口,不仅补上,而且小有盈余,医生的收入得到提高。

  杨瑜说:像我们敦煌市医院是西医医院综合医院,但是每一个西医科室都有一个中医的医生,中医的医生到每张病床,每周都要进行中医的查房,给一些康复阶段的患者进行中医的按摩、推拿,针灸的治疗,就是康复恢复的病人,运用中西医结合服务患者,因为中医药一个是简单,一个是价格便宜,患者也接受,用上效果也好。

  为了支持中医医院发展,敦煌市无偿划拨了60亩土地,投资2000万元给医院建设的新大楼正准备开工。对王三吉来说,这仅仅是他们改革的开始,乡村基层医院的诊疗负担等问题,还是等待跨越的门槛。

  王三吉说;调整前记得扎一次针,一个部位,下来就是30块钱左右,现在通过调整以后,可能就得6、70,有这个标准,下来病人相应的在这方面的负担就加剧了,有一些病人就出去到私人诊所去看,对这个公立医院来说,有一部分病人就流失了,像以前的2、30,人家还可以接受,现在不扎的话,你一分钱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价格方面,我的建议就是政府通过调研,根据县级,尤其是中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相应的措施。

  以中医推动的医改,正在甘肃全省铺开。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同样在梳理改革需要突破的机制难点。虽然是学西医出身,但他相信,中医能给甘肃医改打开一个新局面。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说:我觉得是甘肃医改道路的选择,甘肃一个是老百姓认可中医,这多少年甘肃中医基础好,中国的中医的发源地在甘肃,+甘肃省情决定了你必须中西医两条腿走路,你往美国发达路,对高新技术的不懈追求,对昂贵的检查,刚才药物的不懈追求,甘肃没有那么多钱,所以这次甘肃医改道路的选择,必然选择这个,因此穷,没钱,但是老百姓的健康你不能保证,所以这是甘肃老百姓选择的一个道路。

  为了推动改革,他在全省医生职称考试上,提出“既然中医职称考试要考一部分西医知识,那么,西医职称考试可以考一部分中医知识”,鼓励医生们学习中医药治疗常识,创新诊疗方法,真正找到适合甘肃百姓的中西医结合的医疗方式。不过,推行这项改革,也遭遇了不小的阻碍。

  刘维忠说;我们有一个外科大夫就找中医局长,说你没事干了让我们考中医?这个中医局长就跟他说,你这个英语考了没有?说英语考过来了,说那个外国人的东西你考那个干什么?老祖先的东西考点怎么了?这个大夫就回去了,想了三天,终于想通了,老祖先这个东西,应该考一点,写一点,多一个知识也没错,当时这个骂的人也比较多,上上下下大家认识都不太一致。

  改革,不能光靠职称评定这样的硬性指标,为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创新诊疗方式,在分配和激励机制上,甘肃省也想了不少办法。

  刘维忠说;你比如说中医到西医科,每周查房两次,给愿意吃中药的病人开了中药,愿意扎针就扎针,分配政策怎么制定呢?中医科如果派人到西医科去查房,我给你中医科记一份工作量,去哪个西医科查房了,我给你西医科也记一份工作量,这样西医科就主动请中医查房,中医科我也主动派中医去,两家都收益。第二个通过这个利益分配政策的引导,中医查房就很快就推开了。

  有了机制支撑,在甘肃,又掀起了一股学中医的热潮。这几年,报考甘肃省中医学院的考生增加了近一倍。连续3年,国家中医药局向甘肃拨款50万元支持中医人才培养计划,全省中医队伍已经从之前的1.7万人,猛增到4万多人。

  刘维忠说;西医和中医相当于人的两条腿,两条腿一样长的时候,人们就可持续发展走路就能持久,如果一条腿得蹦着走,如果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话,你就成了瘸子了,所以人就不可持续,所以中国的医疗必须两条腿走路,老百姓多一个选择,所以这个是有好处的,所以中西医联合在中国是医改的一个方向。

  【结束语】

  甘肃用中医拉动城乡医改,其实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基础。在敦煌莫高窟,500多年前修建的465窟中就有一副“十六观想图”,记录下当时的人们用中医传统理论探索人体科学的丰硕成果。

  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用中国式方法解决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究竟什么是“中国式方法”?甘肃人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因地制宜、尊重老百姓的医疗习惯,创新医疗服务。不过,面对他们的特色医改,我们也担心出现另一个问题。因为中医以诊疗为主,会不会出现过度诊疗的现象呢?稍后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调查。

  二、央视医改报道:医院过度诊疗如何杜绝?

  【导读】:医院过度诊疗怎么治理?中医药特色能否在甘肃全面推广?中国医改怎么走出自己的路?请您关注7月26日CCTV财经频道21:55分播出的《医改新药方:陇、沪调查》特别节目。敬请关注

  中医推动医改,不仅是敦煌市的特色,也是整个甘肃省正在推行的医改模式。大力发展以诊疗为主的中医,会不会带来医院的过度诊疗现象呢?

  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说:把医生工资涨了1000多元,这几年效益、病人也起来了,原来几百个病人,现在1000多个病人。

  记者:您是这个医院的院长?

  这是个博士,

  记者:您当初在那家医院?

  肿瘤医院,在卫生厅当过医政处长.医政处长下海当院长,这里管理不行就把他放在这里。

  米登海,刚来这家医院当院长的时候,医院正常经营都难以维系。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院长米登海说,医生的收入,我接的时候工资只发到60%,工资也没有发全,也没有其他奖金,门诊量非常低,每天者有两三百人,住院病床位使用率40%,情况相当那个困难,历史上它是以西医为主的专业科室,中医比较萎缩,也有中医大夫,自己也养活不了自己。

  按照省里的医改部署,米登海在院里推行中西医结合改革。现在,人民医院仅中医理疗科,每月的治疗收入就已经由原来的不到5万元,增加到每月100多万元。中医技师的工资每月上涨了近2000元。

  记者:每年的营业额是多少?

  米登海:2个多亿元,

  记者:医生大概有多少?

  米登海:医生、护士加起来800人,

  记者:床位多少?

  米登海:1010张。

  记者:这是我们兰州算是中等医院?

  米登海:我们现在追求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我们中医药的占比已经在总收入中达到20%多,在全国中医院算是比价高的。

  推行中医,诊疗收入确实增多了,但怎么避免过度诊疗,过度用药,又成了摆在米登海面前的难题。

  而这个难题,其实也是当时甘肃全省改革推进后普遍遇到的问题。为此,省里专门出台了一个“医生不良业绩记录”监管制度。这项制度,将过度诊疗最容易出现的22项风险指标梳理了出来,包括药品的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的比例,输液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比例等。每个月,各个医院会对照指标,对医生实行考核排名,并组织专家对用药量超额前三名的医生的诊疗记录进行评估,公示不合理用药的情况。

  刘维忠说:他抗菌素使用量全院第一,把他看过的病人,所有的拿出来让专家评估,为什么要用抗菌素,没有一个人感染为什么要用抗菌素?说你可以申诉,你为什么要用抗菌素,他自己都说不上来,实际上就是为了那点回扣,最后就把他的副高职称降成中级。

  在全省公立医院推广的这项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仅仅半年,就让医生过度诊疗,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刘维忠说:全年平均住院费降了4千,原来排队第一名的人用抗菌素一个月是5万7千块钱,现在才2万块钱,处罚完实际上降了1万多块钱,现在2万5就觉得比较合理,每月抗菌素使用最多的大夫也就2万块钱,所以这个对全省的震动非常大,各级医院都做了一些监管制度。

  甘肃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将给百姓提供基本医疗保险,转变为向百姓提供健康保障。发挥中医在预防医疗上的特色优势,将医保资金更多地投入在疾病预防上。在三年之内,在甘肃全省县乡建立上万家健康交易所,让乡村医生转型为百姓的健康指导。通过“健康管理”理念的推行,让医保资金的钱花在刀刃上。

  刘维忠说:县医院我病人少,搞预防了,得病人少了,医生就得钱多了,这样就把现在围绕医生多吃饭,病人就得多吃药,我得靠检查,靠发药增加收入,变成将来我医生为了多吃饭,我让病人少得病,你得病少了,看病人少了,这个医保钱节约下来,+这样是农民的目标和医生的目标一致了,农民也享受得病少花钱,医生我也想让你少得病,少花钱,我就得到钱多了,这样可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了。

  谈到医改刘维忠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调整资金配置结构,不能撒胡椒面。比如甘肃现在就侧重在疾病预防和中西医结合上。否则,再建多少医院,再培养多少医生,都触碰不到真正的症结。

  刘维忠说:国家每年给予74个亿左右,其中西医大概70多个亿,中医大概不到4个亿,我为什么说调整投资结构?给中医投资结构稍微增加点,增加点老百姓非常适合,结构稍微调整,预防再增加点,中医再增加点,这就比较合理。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中医药是我们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优势和特色,几千年来,祖国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发挥我们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应该说甘肃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发挥他们甘肃中医药资源比较丰富,而且老百姓对于中医药的服务乐于接受的特点,他们从顶层设计,从医务人员掌握中医药的技能,以及推广规范化的中医药服务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应该说,国家也关注着甘肃在把中医药作为整个甘肃医改的特色来进行推进,我个人认为甘肃的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也值得很多地方学习借鉴。

  三、央视医改报道: “多点执医”上海率先破冰

  【导读】:对于中西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方,怎么因地制宜地解决财政资金问题、让城乡医疗资源真正流动起来,甘肃的尝试确实给出了一些可以参考的医改路径。事实上,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是全国性的难题。好医生、好专家就那么多,怎么让他们流动起来,盘活医生资源呢?今年,上海尝试的“多点执医”,效果会是怎样呢?请您关注7月26日CCTV财经频道21:55分播出的《医改新药方:陇、沪调查》特别节目。

  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主任医师赵培泉说;我想既然医院和我们有合约的,我想一周时间,我可能拿半天,早期用半天,因为病人早期不会太多,以后真的病人多起来,可能拿一天,或者超过一天的时间,到这个地方来工作、诊疗和手术。

  赵培泉,是上海新华医院的眼科主任,今天他来到的是一家民办医院,未来他将和来自全市一百多名著名专科医生一起,在家新建的医学中心医院,为病人看病、做手术。

  赵培泉这次来,并不是干私活,而是响应“多点执医”的新政策。这家民营医院,也是上海市政府今年推进“多点执医”的第一块试验田。

  赵培泉说:这种国际医学中心的建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来这个地方展示一下风采,+北京广州其他各大城市,都有可能…,这样我们从探索多点执医,慢慢的放开,一个是必然的一个方向。

  尽管早在三年前,上海市就出台了鼓励医生“多点执医”政策,鼓励人才自由流动,试图盘活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但因为职称评定、申请科研项目,退休待遇等方面缺乏机制保障,全市7万医师里,只有不到150人提出了多点执医申请。

  赵培泉:医院的私人财产,我把你招进来,从主治医生变成副教授,肯定跑出去,多点执业,肯定是从他这个感情来看,觉得医生是医院的私有财产。

  医生不再被收入和体制束缚,患者不用再因为好医生只属于哪家医院而纠结,医生和患者的双赢,都需要“多点执医”来激活。然而,这个被视为盘活医疗资源的关键性改革,依然是新医改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 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

  上海这个做法我们也非常关注,就是他们采取组织的方式能够把一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和社会办医很好的进行衔接,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向社会提供高端的医疗服务的供应问+我们要推动医师多点执业还有一些难点问题,包括医院对医务人员的管理问题,在医师多点执业过程当中医疗质量的保证问题,医师的管理问题,以及涉及到医师的身份管理的问题,这些都要在我们将要出台的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里面要进一步的明确,我想随着这个政策的明确,会使医师多点执业的工作可以说就更顺畅的在全国推开了。

  尽管各地缺乏可操作的“多点执医”政策细则,但好医生一到周末都在天上飞,这在中国医疗界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飞来飞去,一来是满足各地患者需求,二来,也是为了增加一点收入。

  赵培泉说;演员也可以走出去,我们的医生,也有空余时间,周六周日假期也可以走出去的,但是这真的是给当地带来了福利,当地的病人不要跑到上海不要跑到北京,就享受到了北京上海的医生的亲自的诊疗。

  因为是一对一服务,这种事先的交谈,事后的关心,可能时间花得比较长,公立医院因为病人太多了,好像一天要看一百几十个人,所以每个病人就是几分钟的时间来讲,在这里一个病人可以花20分钟聊一聊病情的发展,聊一聊家常,爱好等,这都是人文关怀,这是最大的差距。

  与此前医生以个体形式申请多点执医不同,这次上海推行的多点执医,建立在与上海8家三甲医院结为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对各方利益都做了全盘考虑。医学中心与医生们的第一执业医院不仅达成了具体的分成比例,协议中也商定了医生们在公立医院和在其他医疗机构的工作时间。有了政策和组织的支持,赵培泉心里有了底。这家民营医院,让他很是憧憬。

  赵培泉说;我退休还有十年,我想在某一个方面,有所发现,为世界,小一点,中国的眼科的进步做一点贡献,这是我的梦想。

  根据协议,医生们在这里现在的日均收入,是他们在三甲医院收入的3、4倍。

  赵培泉说;在美国、在台湾当医生就是高收入阶层,当医生就是高收入,就是被人尊重的。+最好的上医学院,保证最聪明的人上医学院,然后才是金融、经济、政治。这就是中国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真正和国际接轨,最聪明的人将来要给人看病,不是搞金融的。

  像赵培泉这样,和这家民营医院签订合作协议的医生,现在已经有106人,他们来自上海新华医院、瑞金医院等8家三甲公立医院。对民办医院来说,过去要请到一位专家,不是要等到退休,就是重金偷偷挖人。能同时拥有这么多专家级资源很难想象。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张澄宇说:还是立足于盘活现有的优质医疗人才为主,这样才能在短期内,既能够保证公立医院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同时又能促进帮助到社会举办医疗机构的发展,而不是说做一个博弈,我们把公立医院的优质医疗人才,把他挖过来为我所有,为我们一家医院所有。

  快速聚集起的一时资源,很快就吸引到了更多需要高端服务的病患。这位患者的外婆刚从日本回来,她反复斟酌,选择让外孙在这里看病,而没有去市里的三甲医院。

  患者外婆说:这次手术也是新华医院老师做的,这里有许多好的医生在这里手术,我比较放心。+我们那里也分公立、私立。只是规模比这里小一点,病房都一样,挺干净,挺放心。

  赵培泉所在的上海新华医院,已经向外输出了眼科、皮肤科、耳鼻咽喉科、三个医疗团队的10多名医生,现在他们每周会抽出2天时间,外出出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周斌说;收入这块是肯定会,如果是像这样的一个平台,对于医生的收入增长,确实是会有所提高的。我们从公立医院来讲,面临一个新的一个形势和任务,就是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会对公立医院进行一个原有的医疗资源进行一个竞争,我们要面临这样的形势,夯实我们原来的基础,+那么通过这样的合作,其实合作更加有利于我们这样的一个医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让我们医务人员去展现自己。

  让“多点执医”真正落地,这次上海由政府主导的尝试,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张澄宇说:应该说现在的医疗市场,已经真的是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需求,相当一部分人,也是不太满意我们现在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提供的医疗服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打破的是公立医疗机构一统天下的,或者是说,叫垄断市场各界服务产品提供的这样的情况,应该有更多的供应商,医疗服务的供应商,来向全社会提供,乃至不从层次需求的多元化医疗服务,我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巡视员许速说:公立医院的改革,应该是各方面来考虑,社会办医,应该是把它看成我们公立医院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的国际医学中心,就是为上海。我们开辟了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实验基地,我们在这个医学中心中,我们会探索医生怎么样能够“多点执医”。

  四、央视医改报道:民营医院靠什么生存?

  【导读】:在上海市政府看来,推行“多点执医”不仅仅是让优质医疗资源流通起来,他们有个更大胆的想法,就是通过多点执医,打造市场化的医疗环境,吸引全球的明星医生来上海多点执医。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操作思路呢?请您关注7月26日CCTV财经频道21:55分播出的《医改新药方:陇、沪调查》特别节目。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院长张澄宇说:这是中医药大学,我们的留学生,我陪他们参观一下我们的医院,你可以多看看,我们这里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型民营医院,欢迎你们毕业后来我们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法国留学生胡子卿说:我很高兴在这样一个漂亮的医院里面,有眼科,我也觉得如果以后可以在这里为这边的本地的病人服务,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情。

  虽然医院才刚刚开业三个月,但院长张秤宇每周都要接待不少这样的,来了解执医环境的国际医生和留学生。

  张澄宇说;他们对国内的医疗市场是非常看好的,他们也非常熟悉我们现在的这样一种运行的模式,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国内,本身就是有多家的医疗机构可以去开展执医,有病人的时候,他就会在A医院,如果另外B医院也有,他会选择另外的时间过去。

  高端的诊疗设备,宽敞的门诊大厅,然而,这里的药房却只有150平米,和其他配置似乎很不相称。

  张澄宇说:您看,我这里既没有很大的药房,不知您留意了没有,我这里也没有很多的床位,所以我们是靠通过跟病人的沟通,让他既能够获得健康指导,同时又不用过多的依赖或者药品,因为毕竟用药只是帮助你健康,而不能够是给你带来健康。

  这正是上海市努力推行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办医的理念。过去,上海公立医院药品销售15%的加成中,仅药品的仓储管理成本、药剂师的费用就要消耗掉8%。如果这个基础不改,国外医生难以认同,更不会选择在这里落脚。

  张澄宇说:药品加成是一个导致医疗服务高涨的一个原罪,而应该是要理顺整个一个医疗服务的收费价格提议,体现劳动技术的价值,那么大家更多的关注医生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而不是说我看了病了,一定要带点药回去,这似乎是我们去超市的一种心态。

  今年年初,卫计委等部门放开了非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价格审批权,民营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可以自主采购,自主定价。这让民营医院有了更多的市场主导权。

  张澄宇说:我们的每间儿科诊室,您看我们这里是在医生的病人,他要做好前期的各种各样的接诊的准备工作,从这个诊室的内部来讲,您看很多诊床是特意设计的,儿童式的诊床,每间房间的动物的布置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卡通,那边还有金鱼、海豚、狮子、恐龙等等,每天诊室里边,我们的听诊器都是很卡通的。不是那种黑色的,或者是怎么样,让病人觉得很恐惧。

  张澄宇也曾在公立医院当过院长,他坦言,现在的压力和以前大不一样。

  张澄宇说:这样一个压力和传统的公立医院的院长的压力还不一样,我们现在的压力主要是来自管理创新,因为我们这样的一个相对规模比较大的,又需要提供高品质医疗服务的,+有很多运行模式上的这样一些不成熟,还有我们自己内部流程上的整合,怎么样来满足患者的需求等等,这样一些综合的压力,使我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只有快速提升服务,打造更适应市场的医院经营环境,才有可能吸引到更多全球的医生人才。为了抢占市场,一场经营战,已经在上海市的民营医院里悄然展开。

  这同样是一家刚开业不久的民营医院,如同五星级酒店的管理多数是聘请国际知名的酒店集团一样。这家医院聘请了一家在国际上有着10多年医院管理经验的团队,负责医院经营。

  新加坡百惠医疗管理集团总裁陈美兰说:在管理方面,我们就会有一个特色,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患者他们来看病的时候,对这几个病情,还有诊断,还有治疗方案,他们都是会很紧张的,我们会承诺他们三天之内,我们会对他的病情给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黄俊,是这家民营医院的投资者之一,请来这个国际团队,每年至少管理费用就要几千万元。之所以敢说服董事会斥巨资投入,同样源于上海新医改的一项政策。2011年开始,上海对公立医院开办特需医疗“说不”,限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收入不得超过7%,空出来的这部分巨大的市场空间,让民营医院的投资者们都极为兴奋。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俊说:我们的医疗收费的价格和公立医院的特许的价格差不多的,你看含我们的价格体系,基本就是公立医院的特许的价格,有的项目的价格比公立医院特许的价格还低。

  尽管民营资本跃跃欲试,但在上海,目前民营医院的占比依然不到20%,而全国民营医院的占比更是不到10%,距离日本、美国私立医院达到70%的平均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如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医院,是眼下上海乃至全国都需要探索的课题。

  国家卫计委宣传司司长 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医疗卫生的资源的有限性和公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我们现在在医疗服务方面面临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到发达国家,我们去看也同样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老百姓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说医改在很多国家都是不断地进行推进。+每个国家实际上都是基于本国的特点,本国的国情,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国的医疗制度。作为我们中国来讲,我们现在运行的是一个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医疗保险制度,我们的人口众多,而我们的经济发展从人均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还不高,我们的医疗保险目前来说应该说保障的水平也还不够,我们在医疗服务的供给方面也还有很大的缺口。

  【结束语】

  浙江在全省范围彻底挤掉了药品水分后,正在探索医院经营新模式;甘肃则发挥当地中医药的传统优势,尝试创造出新的医疗资源统筹城乡发展;而上海将重点放在,盘活公立医院的医师资源,探索如何让“多点执医”真正得以推广。虽然这些医改新办法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改革的利刃直接指向了“药品加成”、“医生流动难”、“农村大病看病难看病贵”等医改中的核心矛盾。确实,医改要取得突破,不仅要找准症结,还要有向棘手问题开刀的勇气和智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