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此文是两年前作者在丁香园论坛发的一篇文章,作者认为,虽然中国护理勉强挤入“国家一级学科”阵营,但无论从学术发展水平还是学术环境都不配有这样的殊荣。知护网认为虽然作者论点有些偏颇,值得商榷,但文中内容作者的论据和视角,也值得我们护理界认真审视和引起重视。原文标题“中国护理的烦躁与骚动” 首先,我要批评说, 中国护理不配“学” (ology)。 国内学术界,滥用“学”字的情况相当严重。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写了一本书,动不动缀上“学”字。 例如“护理健康教育学”。 这就好比博士的帽子在国内乱戴一样, 乱象之一。 其实,根据教育部的学科分类,“护理”根本就榜上无名。 也就是说,中国护理不配“学”,不是一门学问。 在上世纪80年代, 我国很多行业开始实行“专业技术职称”系列。 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特色, 尽显“军管”作风。 当初,国家的高层专家/领导讨论到护理这门职业的时候, 很多专家/领导不承认“护理”是一门学问或专业, 因此,护士没有资格参与职称评定。 为此,争执得很厉害。 当时的护理界领导极力争取护理的学科地位和护士的社会地位。 她们是怎样说的, 这不难想象。 反对者说, 护士的工作当前不能没有, 但是,还是不能参与职称系列, 要是没有人愿意当护士, 可以给高津贴, 如丧葬工那样。 言外之意, 重奖之下必有勇女。 大家知道,我们的政策往往不讲究“实证”和逻辑推理, 尤其在改革开放的早期。 结果,护士也有了: 护士 护师 主管护师 副主任护师 主任护师。 至此,我要声明, 我支持任何对护士有利的政策, 包括职称系列。 但是,这是我的个人情感, 并非我的理性结论。 参加了职称系列, 中国护理就是一门科学/学问/专业吗? 非也。 看看护理本科的学位证书写的什么? 理学学士,或者,医学学士。 总之,不是“护理科学学士”。 想想这是为什么? 我在去年的时候, 曾经写过博文,列出了衡量一门“职业”够不够“专业”水准的7项标准。 我说中国护理不是一门科学, 曾经引起轰动。 我在一次国际论坛上也讲过这些话, 曾经引起轰动。 鉴于国内外“护理学”的发展需要,尤其国内本科护理学教育现状,将“护理学”定为一级学科。下设四个二级学科:“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社区和家庭护理学”,“护理心理和人文学”。 ——摘自“关于医药学学科专业目录修订调整总结会纪要”。 这就好了, 以后,中国新毕业的注册护士,手里拿的应当是“护理科学学士”了。 过去,虚荣或讨厌护理的护士们, 还可以沾一点“医学”或“理学”的光。 中国护理升为“一级学科”, 这点儿“光”,似乎行将熄灭。 当然,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问题是,戴上一顶“一级学科”的帽子, 帽子下面的五官和颜面,依然还是代表着“那个人”。 一级学科,并不能自动地把中国护理上升为一门科学和/或一门专业。 请扪心自问, 若没有医师在病房值班 患者24小时留给护士(医师查完房下完医嘱开车走人), 中国护士们能否从容自如地处理或应对一切? 注:特殊的病情变化,需要打电话给医师,这也是一种“处理或应对”。 总不能动不动打电话给医师, 弄得医师不能脱身。 总之,中国护士离开医师,不能独立地为患者解决日常的临床问题。 中国医师,必须在足够的人员编制下24小时在病房值班。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护理根本就不是一门专业,也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不是一门学科,也就谈不上什么“一级学科”。 当着“护理”离开“医疗”不能独立的时候, 中国护理怎么能够和“临床医学”并驾齐驱地成为“一级学科”呢? 于是, 基础护理学 临床护理学 社区和家庭护理学 护理心理和人文学 都成了一级学科“护理学”的二级学科。 不觉得很别扭吗? 不觉得很荒谬吗? 这些是“护理”的课程设置, 怎么成了“二级学科”? 一名护士可以攻读“基础护理学”的硕士和博士? 余,以此类推? 国外的护理发展, 不代表中国护理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乱比较? 在当今中国,能够反映“中国护理”最高水平的, 是摆在书店里面的书籍。 其中,最耀眼的地方,无疑就是从国外(主要是美国)引进的东西。 这些,不过是纸上谈兵。 不过,纸上有“兵”, 总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但是,这些先进的护理理论和实践模式, 有几个护理界的“学者”能够真正吃透? 有几个护理教师能够胜任讲授“护理程序”和“护理诊断”? 可能有人说:“我就会讲”。 我说,未必。 因为,“会讲”的标准不一样。 有几个护理老师胜任讲解“社区护理”? 在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之下, 社区护理是什么? 如果真有那么高的水平, 怎么会出现全自理患者需要护士提供生活护理(如洗头洗脚)的怪象? 自理学说,总比护理程序简单多了吧! 在临床上,能够纳入“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违背基本学理的生活护理要求, 怎么会出现在“一级学科”里面? 听说,最近,生活自理的患者,可以不给他们洗脚了。 这是一种“进步”! 但是,这是一种本不该发生的令人气愤和悲哀的“进步”。 给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相应的生活护理, 那是护士; 给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护理, 那是佣人。 只要学生学不会那些先进的护理理论、护理程序、护理诊断...... 或者,即使她们在学校学会了这些, 医院却没有那种“施展”的要求、环境和机会, 有什么用? 这就是纸上谈兵。 看着国外护理的科学水平“眼馋”, 将我国正在充其量不过是纸上谈兵的东西, 作为上升为“一级学科”的依据, 荒唐不荒唐? 我还是要说, 从感情上讲, 只要广大护士高兴, 一级学科,就是好事。 问题是, 临床一线的护士们, 坐在教室的学生们, 她们/他们真的高兴吗? 或者, 一级学科,究竟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且不说,这究竟能否给患者带来什么好处。 玩花架子,没用。 美国护理业已经发展成为: 运用6个步骤的护理程序, 从13个层面收集病人的健康信息; 在此基础上,通过评判性思维和临床推理,做出206项护理诊断; 针对这些护理诊断,在7大领域中的31个类别中确立330项预期病人护理结果; 并且,把每一项护理结果划分为5个程度。 然后,美国护士在7大领域的30 个类别中, 计划并实施12000多项具体的护理行动, 从而实现542种不同的护理措施。 即使如此,美国也没有自称是“护理学”, 充其量,他们的学士和硕士,可以冠上“护理科学”。 博士,叫做“护理哲学博士”, 不敢叫做“护理科学博士”, 因为美国护理还没有成熟到那个地步。 总之,中国护理够不够“一级学科”,是不是一门“科学”,是不是一门“专业”, 或者,中国护士的受人尊重程度(社会地位), 取决于“中国护理”能够独立地帮助病人解决了多少问题, 取决于“中国护理”能够独立地帮助医师解决了多少问题, 取决于“中国护理”能够为医院的整体运作创造了多少价值——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取决于“中国护理”能够为国家财政部节省了多少医疗开支——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取决于“中国护理”能够为患者的家庭缓解了多少负担。 一级学科, 戴顶高帽, 解决不了中国护理的根本问题。 我知道,我的这些话,不少护士——尤其是一些护理界精英和学者们——不爱听。 不爱听,也罢。 对于医师而言, 如果没有医疗专业自治,那么,医师就在体制上被桎梏在医院的围墙之内; 如果没有护理的专业化,那么,医师就在技术上被束缚在医院的围墙之内。 当然,多数医师乐于工作在医院的围墙之内, 闪烁着“公家人”或“国家体制内人士”的光环。 但是,如果有心得解放, 中国护理上升为“一级学科”,对此毫无用处; 至少,我们这辈子如此。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