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长 刘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政府援助下兴建的第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继续向深入、持续推进,友谊医院探索护理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通过护理岗位管理,创新建立深化优质护理管理机制,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逐步实现以绩效激励为杠杆,统合增效,提高医院综合管理质量和水平,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的目的。
转变护理管理理念
我们首先着力转变对护理管理的理念,实现与国际护理管理接轨的目标。分多批派护理管理者,前往英国、美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国际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管理理念,为构建学习型护理团队打下良好基础。我们将赴德国学习的护理岗位管理理念用于我院护理管理实践。以德国护理岗位管理准入、培训、激励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我们建立适用于我院的岗位梳理、岗位测评、岗位培训、岗位标准及岗位激励的持续改进循环体系。
转变组织结构模式
我们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从组织结构模式转变入手,实现护理人力配置模式转变、护理激励模式转变和护理管理方法转变。实现以护理岗位管理为基础,建立护理绩效管理和护理人力动态管理的机制;改变由结果控制奖金分配,通过岗位管理,实现过程控制的绩效分配。提高病人满意度。
创新护理岗位设置
通过岗位梳理等护理岗位建评流程,我院目前有护理岗位625个,其中有病房护理岗位527个,门诊系统护理岗位61个,手术室系统护理岗位19个,支持系统护理岗位18个。我们以专业、知识、技能、风险四个维度建立了岗位说明书,其中岗位职责分类107项,职责细则1000余项。
动态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我们根据护理岗位的设置,医院实行护理动态管理,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护理人力资源由传统的成本控制观念转变为优质稀缺资源的理念,医院加大对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培养。对于护理人力资源实行预算制,科学配置,合理使用,我们在未新增加护理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新增加了护理岗位,而未新增护理人员编制,达到统合增效,病人满意度提高,护士收入增加,医院成本降低的目的。
绩效激励体现护理人员价值
我们将护理绩效管理与护理岗位管理和评价结合,并以相关理论为支撑,绩效考核指标突出以责任、技术、能力、风险等护理工作的内涵管理。依据岗位价值系数设定,使绩效数据与岗位价值对应结合,更好地体现了临床护理岗位多劳多得、提值增效的特点。体现护理管理工作科学、准确和快速,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来源:《健康报》6月25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