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国的医院都在规范护理技能操作,全国的护士都在复习在学校,在岗位每天都要做的工作,这种大规模的训练,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如此的训练,使得我们这些管理者好象患了检查病,无论到了任何医院,看到护士的操作,都会一眼就能找到操作过程与之前存在的问题. 今天,我们几位护理部主任在一块研究技能操作的问题,大家情不自禁的谈到输液的质量问题,我们各级人员在不断的研究,不断休正的,总是操作的流程,程序,最近增加了交流,要解决无言操作的问题,于是护士们不得不又将沟通中的语言,增加到许多,甚至增加了一些暗示语言,弄的护士不知道操作重要,还是说话重要了. 我们的刘老师有个最好的建议,建议凡是有亲属住院的,都要讲出在住院期间所遇到的不方便,以及接受操作中所经历的不舒适及痛苦,各护理单元应针对这些实际的问题,研究病人的需要及困难,还有对技能操作的希望及要求. 我们的刘老师讲了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医院期间每天经历输液的扎针,拔针,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护士的拔针会一点也不疼,有的人的拔针会让你痛的怕极了,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人来拔针的感觉. 为什么有的人拔针就一点也不疼,有的人拔针会疼的不得了,有经验的护士都会懂得,这是因为在拔针的瞬间,需要快速的拔,快速适度的按压针眼,最好是按压进针针眼及进针长度段,而按压应在拔针后的瞬间,而不是拔针的同时,如果在按压的同时拔针,会带来严重的疼痛,使得接受拔针的病人,望而生畏,怕极了这位特殊手法的拔针人. 可每位护士的穿刺,拔针的手法,却不是任何一个流程所规定的,是护士老师的带教,以及护士自己的经验总结,而高年资护士,护士老师,护理管理者,在研究病人护理质量中,在制定检查标准中,在评价护理操作质量中,都没有规定,检查这些对病人的治疗体验至关重要的环节. 我们的研究重点应是什么呢?我们为病人提高护理质量的标准应是什么呢?如果你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一定是:担心污染,最大程度的避免不疼痛与不舒适.所以,我们应象香港一样,在任何操作标准中,都有:"使病人在最小痛苦的前提下,完成静脉给药"等.如此,我们的操作已经进步到要求沟通了,但是病人更需要的是"最小的疼痛与最少的不适". 所以我们都建议,对新入职者,要分别体验两种拔针的手法,以便他决定在以后的操作中,采取何种拔针,进针手法. 如果能在"使病人得到最小的疼痛与不适".的层面上提高质量,这一定更是病人需要的,也是我们成为病人时盼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