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性脑梗死案例护理程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急性脑梗死护理程序        护理之声基层护理专家组

案例:语言不利、左侧肢体麻木(8 小时)+ 血压 150/110mmHg
需要进行哪些检查项目?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优先完善的检查项目(按紧急程度排序)(一)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变性质与部位,核心优先)
检查项目
目的与意义
结果解读(关键提示)
头颅 CT(平扫)
1. 快速鉴别 脑出血(高密度灶) 脑梗死(早期多正常,24 小时后低密度灶) 2. 排除脑肿瘤、脑外伤等其他病变(症状类似但病因不同)。
- 若见 高密度灶 :提示脑出血,需立即控制血压、避免活动;- 若未见明显异常:不能排除脑梗死(早期 CT 敏感性低),需进一步查 MRI
头颅 MRI(含 DWI 弥散加权成像)
1. 超早期(发病 30 分钟内)识别脑梗死(DWI 呈高信号,ADC 低信号);2. 明确梗死灶位置(如左侧大脑半球语言中枢、运动区)及范围。
- DWI 高信号:确诊急性脑梗死,指导溶栓 / 取栓时间窗判断(发病 4.5 小时内可溶栓);- 若累及左侧额下回(运动性语言中枢):解释 语言不利;累及左侧内囊 / 皮质运动区:解释 左侧肢体麻木
颈动脉超声 + TCD(经颅多普勒)
评估颅内外血管情况:1. 颈动脉是否有斑块、狭窄(脑梗死常见病因);2. 颅内血流速度是否异常(如狭窄导致血流加快)。
- 颈动脉狭窄≥50%:提示脑梗死高危因素,后续需血管干预;- TCD 见微栓子信号:提示血栓形成风险,需加强抗凝。

(二)实验室检查(排除诱因、评估基础状况)
检查项目
目的与意义
异常提示
血常规 + 凝血功能(PT/APTT/INR
1. 排除血小板减少、凝血异常导致的出血(如脑出血);2. 脑梗死患者溶栓前必查(避免出血风险)。
- 血小板<100×10⁹/LINR1.7:禁止溶栓;- 凝血时间延长:提示出血倾向,需调整抗凝方案。
空腹血糖 + 血脂四项(TC/TG/LDL-C/HDL-C
1. 排查糖尿病(高血糖加重脑损伤);2. 评估血脂异常(LDL-C 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核心危险因素)。
- 血糖>11.1mmol/L:需降糖治疗(避免高糖导致梗死灶扩大);- LDL-C3.4mmol/L:后续需降脂稳定斑块。
肝肾功能 + 电解质
1. 评估肝肾功能(指导用药,如某些降压药需调整剂量);2. 排除电解质紊乱(如低钾导致肢体麻木加重)。
- 肌酐>133μmol/L:提示肾功能不全,需避免肾毒性药物;- 低钾(<3.5mmol/L):需补钾,避免加重肢体无力。
心肌酶谱(CK-MBcTnI
排除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可引发心源性脑栓塞,症状类似脑血管病)。
- cTnI 升高:提示心梗,需同步心内科治疗,避免漏诊心源性卒中。
(三)其他辅助检查(评估整体风险)
1. 动态血压监测:监测 24 小时血压波动(当前 150/110mmHg 2 级高血压,需排除 白大衣高血压夜间高血压,指导降压方案);
2. 心电图 +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排除 心房颤动 (房颤患者易形成心房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若发现房颤需长期抗凝);
3. 吞咽功能评估:语言不利患者常合并吞咽障碍,需排查误吸风险(避免肺部感染)。

二、核心诊断依据(以最常见的 急性脑梗死为例)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必备)
1.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
语言不利(运动性失语 / 感觉性失语):提示大脑语言中枢(如左侧额下回、颞上回)受损;
左侧肢体麻木(伴或不伴肌力下降):提示左侧皮质感觉区或内囊后肢受损;
症状持续 8 小时(超过 TIA“症状<24 小时的界定,符合脑梗死 持续性缺损特点)。
1. 危险因素:血压 150/110mmHg(高血压是脑血管病首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硬化、血栓形成)。
(二)影像学证据(确诊关键)
1. 头颅 MRI-DWI 高信号 (急性脑梗死特征性表现),且病灶位于 左侧语言中枢 + 左侧感觉 / 运动区,与临床症状匹配;
2. 头颅 CT 排除脑出血(无高密度灶),排除其他病变(如肿瘤、脑炎)。
(三)鉴别诊断排除(避免误诊)
1. 排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 症状多在 24 小时内完全缓解,且 MRI-DWI 无梗死灶;
2. 排除 脑出血 CT 无高密度灶,血压未达 脑出血高危血压(如>180/110mmHg,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升高表现;
3. 排除 脑肿瘤 :肿瘤多呈慢性进展(症状逐渐加重),CT/MRI 可见占位效应(如水肿、脑室受压),与 突发 8 小时不符。

三、主要护理问题(按优先级排序)
护理问题
关联因素
临床表现依据
1. 躯体活动障碍
左侧肢体麻木、脑梗死导致的肌力下降(如左侧肢体肌力 3-4 级)
患者左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无法自主翻身、持物,需他人协助移动。
2. 语言沟通障碍
脑梗死累及左侧语言中枢(如运动性失语)
患者无法清晰表达需求(如说话含糊、用词困难),或无法理解他人语言(感觉性失语)。
3. 有受伤的风险
肢体麻木导致平衡能力下降、血压高易头晕、环境中障碍物(如未固定的床栏)
患者站立时需扶持,行走时步态不稳,存在跌倒风险。
4. 血压过高(2 级高血压)
脑梗死应激反应、基础高血压未控制
血压持续 150/110mmHg,高于正常范围(<140/90mmHg),需干预避免病情加重。
5. 有并发症的风险(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
活动减少(长期卧床 / 久坐)、吞咽障碍导致误吸、肢体血液循环差
患者卧床时翻身少,易发生压疮;吞咽不利可能导致食物误吸,引发肺部感染。
6. 焦虑 / 恐惧
突发疾病、担心预后(如语言 / 肢体功能无法恢复)、环境陌生
患者表现为烦躁、沉默不语,反复询问 能不能好,夜间睡眠差。

四、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应护理问题,可操作)
(一)针对 躯体活动障碍的护理
1. 功能位摆放
左侧肢体保持 良肢位:左侧肩关节外展 50°、肘关节屈曲 90°,腕关节背伸 30°,掌心向上;左侧下肢伸直,足背屈 90°(垫软枕或足托,避免足下垂);
2 小时协助翻身 1 次(翻身时托稳左侧肢体,避免拖拽,防止关节脱位)。
1. 肢体功能训练
急性期(发病 1-2 周):进行 被动训练 (护理员协助左侧肢体做 关节屈伸运动,如肩关节前屈 - 后伸、肘关节伸屈、踝关节背伸 - 跖屈,每次 15-20 分钟,每日 2-3 次);
恢复期(发病 2 周后):指导 主动训练 (如用健侧手带动患侧手抓握弹力球,从坐位过渡到站立,逐步练习行走,避免过度劳累)。
1. 辅助设备使用:根据肌力情况,提供助行器(如四脚助行器)、手杖,确保使用前检查稳定性(如助行器高度调节至 患者站立时肘关节屈曲 30°”)。

(二)针对 语言沟通障碍的护理
1. 沟通方式优化
运动性失语 (能理解、说不出):使用 沟通板(含日常需求图片,如 喝水”“翻身”“如厕)、手势(如指嘴表示喝水)、文字书写(患者可点头 / 摇头确认);
感觉性失语 (说得出、听不懂):用简单短句、缓慢语速,配合表情 / 动作(如说 吃饭时做拿筷子的动作),避免使用复杂句子。
1. 语言训练
单字词语句子逐步训练:如先教 ”“,再教 喝水”“吃饭,最后教 我想喝水
每日训练 2 次,每次 10-15 分钟,鼓励患者表达,避免打断或催促(防止焦虑)。

(三)针对 有受伤的风险的护理
1. 环境安全改造
移除病房内障碍物(如电线、杂物),地面铺防滑垫,床边安装可升降护栏(夜间拉起);
呼叫铃放在患者健侧手边,告知 有需求立即按铃,等待协助,不自行起床
1. 跌倒预防
协助患者起床时遵循 三部曲:平躺 30 坐起 30 站立 30 秒,再行走(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导致头晕跌倒);
监测血压波动,若血压>160/100mmHg,暂停下床活动,遵医嘱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控释片)。

(四)针对 血压过高的护理
1. 血压监测与记录
急性期(发病 24 小时内):每 1-2 小时测 1 次血压(用电子血压计,固定测量部位:健侧上臂,避免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差导致误差);
稳定后:每日测 4 次(晨起、上午、下午、睡前),记录血压值,若波动>20/10mmHg,立即报告医生。
1. 降压护理
遵医嘱用药:如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告知患者 不可自行停药或加量,观察用药后反应(如有无头晕、下肢水肿);
生活干预:低盐饮食(每日盐<5g,避免咸菜、腌制品),卧床休息时抬高床头 15-30°(减轻颅内压,辅助降压),避免情绪激动(如不与患者争吵)。

(五)针对 有并发症的风险的护理
1. 防肺部感染
定时拍背:每 2-3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从下往上、从外向内轻拍背部(空心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若无力咳嗽,用吸引器吸痰,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
吞咽障碍者:遵医嘱给予鼻饲饮食(选择流质 / 半流质,温度 38-40℃,每次鼻饲前回抽胃液,确认胃管在胃内),鼻饲后抬高床头 30°,保持 30 分钟(避免反流误吸)。
1. 防压疮
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 2 小时翻身 1 次,翻身时检查左侧骨隆突处(如肩胛部、髋部、踝部)皮肤颜色(有无发红、破损),发红处用温水擦拭后涂润肤霜,避免按摩(防止皮肤破损)。
1. 防深静脉血栓
指导患者做 踝泵运动:平躺时,患侧踝关节缓慢背伸跖屈,每次 10 秒,重复 10-15 次,每日 3-4 次(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若患者长期卧床,遵医嘱穿医用弹力袜(选择合适尺寸,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若有,警惕血栓形成,立即报告医生)。

(六)针对 焦虑 / 恐惧的护理
1. 心理支持
主动与患者沟通,用通俗语言讲解疾病知识(如 脑梗死及时治疗后,语言和肢体功能多能逐步恢复),展示康复案例(如 之前有类似患者,3 个月后能自己走路),减轻顾虑;
鼓励家属陪伴(每日固定时间探视),让患者感受到支持,避免孤独感。
1. 睡眠护理
创造安静睡眠环境(夜间调暗灯光、关闭噪音),睡前协助患者温水泡脚(15-20 分钟,水温 38-40℃,避免烫伤),必要时遵医嘱用助眠药物(如艾司唑仑,小剂量短期使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