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与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诊断与护理
                        护理之声编辑整理 李冰

案例介绍: 张某,,65 岁。今晨3:50起床喝水时感胸闷,后逐渐缓解,5:45 解大便后再感胸闷,胸痛呈压榨样,持续 15 分钟不缓解,由家属陪送急诊,拟“冠心病”收住院。有高血压病史 10,糖尿病病史5,间断服药,具体控制情况不详。身体评估:体温36.4,脉搏50/min,呼吸18/min,血压92/56mmHg。实验室检查:cTnT1489ng/L,CK-MB 131U/L,血钾 4.4mmo/L。心电图:Ⅱ、Ⅲ、aVF 导联ST段抬高,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50/min
问题:
(1)该病人为哪种类型的冠心病?
(2)应如何紧急处理?
(3)应如何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1)冠心病类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 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诊断依据
1.症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AMI)核心表现
患者胸痛呈 压榨样,持续 15 分钟不缓解(虽未达 30 分钟,但结合后续检查提示心肌已坏死),且存在 清晨起床、排便后AMI 常见诱因(体力活动增加、交感神经兴奋,诱发冠脉斑块破裂),排除 稳定型心绞痛(心绞痛胸痛多<15 分钟,休息可缓解)。
2.实验室检查证实心肌细胞坏死
心肌坏死特异性标志物显著升高:
肌钙蛋白 TcTnT1489ng/L(正常参考值<0.014ng/L:教材强调 “cTnT 是诊断 AMI 最敏感、特异的标志物,发病后 3-4 小时开始升高,峰值持续 10-14 ,该数值远超正常,直接提示心肌坏死;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31U/L(正常参考值 0-25U/L):CK-MB 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AMI 发病后 4-6 小时升高,峰值 12-24 小时,其升高进一步佐证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心肌标志物无升高)。
3.心电图特征确诊 “ST 段抬高型
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典型心电图表现为病理性 Q 波、ST 段弓背向上抬高、T 波倒置’”案例中患者心电图显示 “ⅡaVF 导联 ST 段抬高(对应心脏下壁心肌梗死,aVF 导联为下壁心肌供血相关导联),且伴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下壁心梗因供血区域含房室结,易导致传导系统损伤,这是 STEMI 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进一步排除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电图多为 ST 段压低或 T 波倒置)
基础疾病与发病机制契合
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尤其是 AMI)的独立危险因素案例中患者有 10 年高血压、5 年糖尿病病史,且 间断服药导致基础疾病控制不佳,长期损伤冠脉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破裂,最终诱发 STEMI,符合 AMI 的发病逻辑。
二、问题 (2):应如何紧急处理?
答案:需遵循 立即启动心梗急救流程,以尽快恢复心肌再灌注为核心,同步对症处理并发症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依据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2-245):
1. 一般紧急处理(首要措施)
卧床休息与环境控制:立即让病人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减少交感神经兴奋。
吸氧: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流量 2-5L/min,改善心肌缺氧(教材强调 “STEMI 病人均需常规吸氧,尤其伴呼吸困难或发绀者)。
生命体征监测: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心律、ST 段变化)、血压、血氧饱和度,每 15-30 分钟记录 1 次,警惕心律失常(如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加重)、休克(当前血压 92/56mmHg,已接近休克阈值,需重点监测)。
建立静脉通路:留置 2 条以上静脉通路,便于快速给药(如抗栓药、升压药)。
2. 解除疼痛(缓解症状 + 减少心肌耗氧)
首选药物:吗啡 3-5mg 静脉注射(或哌替啶 50-100mg 肌内注射),必要时 15-30 分钟重复 1 次,注意观察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教材明确 吗啡为心梗剧痛的首选镇痛药,可减轻焦虑、降低心肌耗氧)。
辅助用药:硝酸甘油 0.5mg 舌下含服(若收缩压>90mmHg),每 5 分钟 1 次,最多 3 次,扩张冠脉、缓解胸痛(但需避免低血压加重)。
3. 抗栓治疗(防止血栓扩大)
抗血小板治疗:立即嚼服阿司匹林 300mg(负荷剂量),之后每日 100mg 长期维持;联合替格瑞洛 180mg(或氯吡格雷 300-600mg)负荷剂量,后续每日维持(教材强调 “STEMI 病人需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至少 12 个月)。
抗凝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 4000U),每 12 小时 1 次,持续 7-10 天,预防血栓形成(无出血禁忌证者均需使用)。
4. 心肌再灌注治疗(核心措施,决定预后)
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入院 12 小时内(最迟不超过 24 小时,若存在持续缺血证据),尽快行急诊 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教材明确 “PCI STEMI 最有效、首选的再灌注方式,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备选:溶栓治疗:若无法在 120 分钟内完成 PCI,且无溶栓禁忌证(如活动性出血、近期脑出血史),可在发病 3 小时内(部分病人可延长至 6 小时)静脉溶栓,常用药物为阿替普酶(rt-PA),按体重 0.9mg/kg 给药(最大剂量 90mg),需密切观察出血并发症(如牙龈出血、脑出血)。
5. 对症处理并发症(针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低血压)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备好临时心脏起搏器,若病人出现头晕、黑矇、血压进一步下降(<90/60mmHg),立即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教材指出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为 STEMI 严重心律失常,需紧急起搏治疗,避免心源性休克)。
低血压 / 休克预防:暂禁食水,避免容量不足;若血压持续<90/60mmHg,静脉滴注多巴胺(5-10μg/kgmin)升压,维持收缩压在 90-100mmHg,保证冠脉灌注。
6. 控制基础疾病
血糖管理:监测指尖血糖,若血糖>10mmol/L,静脉滴注胰岛素控制血糖(教材强调 心梗病人血糖应控制在 7.8-10.0mmol/L,避免高血糖加重心肌损伤)。
血压管理:暂不主动降压,以维持冠脉灌注为主,若血压>160/100mmHg,可小剂量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但需排除心衰、低血压禁忌。
三、问题 (3):应如何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
答案:需围绕 疾病认知 - 用药依从 - 生活方式 - 康复训练 - 应急处理五大核心,分阶段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依据第七版《内科护理学》P246-248,结合病人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1. 疾病知识指导(急性期:住院 1-3 天)
疾病本质讲解:用通俗语言告知病人 心梗是冠状动脉堵塞导致心肌坏死,与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未控制有关,避免病人因认知不足产生焦虑或忽视病情。
诱因规避:明确告知 清晨起床、排便、情绪激动、劳累等为心梗常见诱因,指导病人起床时 缓慢坐起床边静坐 30 分钟缓慢站立,排便时避免用力(可使用缓泻剂,如乳果糖),减少心肌耗氧。
症状识别:教会病人识别心梗再发症状(如胸痛再次出现、程度加重、伴大汗淋漓、呼吸困难),强调 出现症状立即按压床头呼叫器,不可自行走动
2. 用药指导(全住院期间,重点强调依从性)
抗栓药物:告知阿司匹林、替格瑞洛需长期服用,不可擅自停药停药可能导致血管再次堵塞),解释药物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可饭后服用;替格瑞洛可能引起出血,避免碰撞、用力刷牙)。
降压 / 降糖药物:针对 间断服药问题,制定个性化服药时间表(如将降压药、降糖药与三餐或作息绑定),发放服药提醒卡,告知 血压、血糖控制不佳会再次诱发心梗定期监测并记录血压(每日早晚各 1 次)、血糖(空腹 + 三餐后 2 小时)。
其他药物:讲解 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减慢心率、保护心肌)、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的作用,告知 即使没有不适,也需坚持服用,避免自行减量。
3. 饮食指导(全住院期间,结合基础疾病)
基本原则:遵循 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少量多餐教材推荐心梗病人饮食标准),每日食盐<5g,避免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控制脂肪摄入);限制精制糖(如甜食、含糖饮料),选择杂粮饭、全麦面包(控制血糖);增加蔬菜(每日 300-500g)、水果(如苹果、香蕉,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优质蛋白(如鱼、瘦肉、豆制品,每日 1-1.2g/kg)。
特殊注意:急性期(1-3 天)给予流质 / 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蔬菜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恢复期逐渐过渡到软食,细嚼慢咽,避免过饱(每餐 7-8 分饱,减少心肌耗氧)。
4. 康复训练指导(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
急性期(住院 1-3 天):绝对卧床,可在床上进行 踝泵运动(勾脚伸脚,每次 10-15 分钟,每日 3-4 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恢复期(住院 4-7 天):若生命体征稳定(心率 60-100 /min,血压正常,无胸痛),可协助病人床边坐起站立短距离行走(如病房内行走 50-100 米),每日 2-3 次,避免劳累(以 无胸闷、气短为度)。
出院前(住院 10-14 天):指导病人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每次 15-20 分钟,每日 2 次),告知 出院后逐渐增加运动时间,3 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提重物)
5. 心理指导(全住院期间)
情绪疏导:病人因病情严重可能出现焦虑、恐惧,多与病人沟通,告知 心梗经过规范治疗后预后良好,分享康复案例,减轻心理负担。
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健康教育,指导家属 多陪伴、多倾听,避免病人情绪激动,协助监督服药、饮食与康复训练。
6. 出院准备指导(住院后期)
复查计划:告知病人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需返院复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cTnT、血脂、血糖),评估心肌恢复情况。
应急处理卡:为病人制作应急卡,注明 姓名、诊断、家属联系方式、急救电话(120)、随身携带药物,告知 出现胸痛持续>15 分钟不缓解,立即拨打 120 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社区资源链接:若病人出院后需持续康复,可协助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居家康复指导与随访服务,确保健康管理连续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