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质量管理 推进优护服务 来源:卫生部医政司 日期:2013-03-07 为帮助广大护理工作者学习护理管理的科学方法,掌握并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手段及工具,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于3月1-2日至3月3-4日在北京分别举办了第一期和第二期“2013年护理质量管理暨品管圈培训班”。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郭燕红出席开班仪式并作重要报告。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主任么莉、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博士简伟研、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护理部主任徐建鸣、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冯志仙等专家围绕护理质量管理和品管圈进行了精彩演讲。 郭燕红在题为《实施优质护理与公立医院改革》的报告中,从“深刻理解实施优质护理的目的和内涵”和“实施优质护理是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优质服务和优质护理服务进行了定义。她指出,优质服务是指在符合行业标准或部门规章等通例的前提下,所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和适常期许值,保证一定的满意度,要求从服务对象的利益诉求出发,完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操作、科学简化服务流程,力求合规、高效、人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则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出发,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优化服务模式,全面履行护理职责,规范行为,丰富内涵,拓展外延,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主动、专业、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郭燕红表示,改革护士管理方式是调动护士临床工作积极性,推进优质护理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优质护理的核心是改革临床护理模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专业化和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护士的岗位设置、人员配置,还是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都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制度安排,建立长效机制。 郭燕红强调,医院护士管理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解决护士队伍管理中积聚的问题,稳定护士队伍,有效调动护士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在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寻求突破。通过此举,有利于引入现代科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将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于医院管理中,为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累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在投资方向上,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实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的“三个提高”。 么莉针对护理质量管理谈到,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转变从“结构调整”、“过程调整”、“结果判定”三个方面对护理工作产生了影响。其中,结构内容包括病人接受照护时所有设置,包含护理人力资源及组织架构、规章制度、材料用具等;过程内容包括各项操作标准健全、统一、规范,护理人员满意程度,护理人员以及病人的行为准则等;结果内容包括实施照护措施后病人健康状态的效果,更加关注病人的安全、医疗效果和病人的感受。 么莉认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质量应以“符合病人的需求”、“护士行为表现关怀和温暖”、“有专业能力”、“及时和迅速”等作为衡量依据。对于目前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重结果、忽视系统管理,重个人、忽视团队,重处罚、轻分析改善,重制定、轻修改等方面的误区,建议应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培养和建立护士的质量意识,不仅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符合病人和专业的要求,而且使护士不再被动地以执行任务为目标,而是可以不断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注重团队的分工合作,达到共同创造的愿景。 培训会上,简伟研在《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概览》的讲座中,从质量改进的思维、质量问题的识别、质量问题的分析以及干预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徐建鸣在《如何运作——QCC活动的组织管理》讲课中,着重介绍了品管圈的运作背景、过程及意义;冯志仙所作的《品管圈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演讲,则对品管圈与护理质量改进、品管圈的基本概念、基本步骤等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品管圈活动中取得的一些宝贵经验。 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与讲课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品管圈开展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来自全国的护理管理者和护理骨干共计5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摘自中国健康护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