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GCS评分护理及肢体 / 言语障碍日常护理 护理之声 外科专家组整理
一、脑出血相关核心护理1. GCS 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用于评估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从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运动反应三方面计分(总分 3-15 分): • 睁眼反应(1-4 分):自主睁眼 4 分、呼唤睁眼 3 分、疼痛刺激睁眼 2 分、无反应 1 分; • 语言反应(1-5 分):正常对话 5 分、回答错误 4 分、语无伦次 3 分、仅发声 2 分、无反应 1 分; • 运动反应(1-6 分):遵嘱活动 6 分、疼痛定位 5 分、疼痛躲避 4 分、疼痛屈曲 3 分、疼痛伸直 2 分、无反应 1 分; • 意义:≤8 分提示重度意识障碍,需加强气道管理;13-15 分为轻度障碍,需密切观察意识变化。
2. 常见护理诊断• 急性意识障碍 与脑出血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颅内压增高有关; • 颅内压增高 与脑出血后脑组织水肿、血肿压迫有关; • 有受伤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导致坠床、跌倒有关; • 自理能力缺陷(进食、沐浴、排泄) 与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有关; • 潜在并发症:脑疝、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
3. 并发症脑疝的诊断及处理(1)诊断依据• 早期症状: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频繁喷射性呕吐、烦躁不安; • 典型体征:瞳孔变化(一侧瞳孔先缩小后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GCS 评分下降≥2 分)、生命体征紊乱(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即 “库欣反应”); • 晚期表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呼吸心跳衰竭。 (2)紧急处理• 立即降颅压:快速静脉滴注 20% 甘露醇(125-250ml,30 分钟内滴完),必要时加用呋塞米; •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吸氧(2-4L/min),昏迷者尽早气管插管; • 对症干预:限制液体入量(每日 1500-2000ml),避免躁动(遵医嘱用镇静药),监测颅内压(有条件时); • 术前准备:确诊后尽快完善头颅 CT,做好手术清除血肿或去骨瓣减压的准备。
二、肢体障碍、言语障碍病人护理融入日常护理的方法
1. 肢体障碍护理融入日常• 体位护理(每日晨间 / 翻身时落实):卧床时保持 “良肢位”,如偏瘫侧上肢外展 30°、肘屈 90°(垫软枕),下肢屈膝垫枕(防止足下垂);每 2 小时翻身 1 次,翻身时同步活动偏瘫肢体(如被动屈伸肘、膝、踝关节,每个关节活动 5-10 次)。 • 进食 / 洗漱时训练:协助患者用健侧手持勺进食、握毛巾洗漱,同时指导偏瘫侧手做 “抓握训练”(如握软球),逐步提升肢体控制能力。 • 下床活动时辅助:病情稳定后,日常下床时用手杖 / 助行器辅助,护理人员在偏瘫侧保护,从短距离行走(如床旁到卫生间)开始,每日 2-3 次,逐步增加活动量。 2. 言语障碍护理融入日常• 沟通场景融入:日常交流时用 “简单化沟通”,如喂食时问 “吃一口吗?”(单句、短句),配合手势(如指食物);患者表达困难时,提供写字板、图片卡(如 “喝水”“如厕” 图示),鼓励用非语言方式回应。 • 碎片化训练:晨间护理时引导患者发 “啊”“哦” 等单音,擦拭口腔时轻按舌面(促进舌运动);家属探视时,鼓励患者复述简单词语(如 “妈妈”“谢谢”),护理人员及时纠正发音,每次训练 5-10 分钟,避免疲劳。 • 生活指令配合:日常操作(如翻身、穿衣)时,边做边说 “我们先抬左手”,引导患者用语言或动作回应,强化语言与动作的关联,逐步提升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