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个月肺炎患儿护理案例高分回答注意事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个月肺炎患儿护理案例高分回答注意事项
一、紧扣 教材 + 循证双依据,强化专业性(基础分保障)
1. 教材理论精准落地
必须明确标注第七版《儿科护理学》核心依据,如 婴儿肺炎呼吸监测标准”“对乙酰氨基酚用药剂量(10-15mg/kg”“输液速度(5-8ml/kg/h等,避免模糊表述(如 遵医嘱用药需补充 符合儿科用药规范);
护理诊断需严格遵循 NANDA-I 分类,诊断依据需 症状 + 病理机制双关联,例如 气体交换受损需同时写明 “R60 /min、发绀(症状)与 肺部炎症致肺泡通气障碍(机制),缺一不可。
1. 循证依据规范引用
近年循证需标注 年份 + 文献名称 + 核心观点,如 “2022 年《中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建议 SpO₂92% 启动氧疗,不可仅写 据指南
循证需与案例结合,如用 “2021 年《Pediatrics》生理盐水雾化研究支撑 婴儿痰液稀释方案,体现 理论 - 研究 - 临床的逻辑闭环,避免循证与内容脱节。
二、聚焦 婴儿特殊性,体现个体化护理(加分核心)
1. 紧扣 “6 个月婴儿生理特点
避免套用成人 / 年长儿护理方案:如体温监测优先腋温(婴儿肛温刺激大)、吸痰负压更低(0.02-0.04MPa,成人 0.04-0.06MPa)、喂养需 抬高头部 30-45° 防呛咳(婴儿吞咽反射未成熟);
关注婴儿代偿能力弱的风险:如 心率>180 /min 警惕心衰(成人>100 /min)、尿少标准<1ml/kg/h”(成人<0.5ml/kg/h),需明确标注婴儿特异性指标,体现对儿科细节的掌握。
1. 病情观察突出 优先级
危及生命重要症状一般状态排序:先写 呼吸功能(RSpO₂、三凹征)”“循环功能(心率、血压、肝肋下)(危及生命),再写 体温、痰液,最后写 进食、尿量,避免观察内容杂乱无章;
每个观察点需含 正常范围 + 患儿异常值 + 警惕风险,如 呼吸频率:6 个月正常 30-40 /min,患儿 60 /min,需警惕呼吸衰竭,体现 对比 - 判断 - 预警的临床思维。
三、护理措施 可操作 + 闭环化,规避空泛表述(失分避雷)
1. 措施需 具体参数 + 执行细节
拒绝模糊表述:如 氧疗需写 鼻导管 0.5-1L/min、氧温 37℃、每小时查导管通畅,而非 给予吸氧拍背需写 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力度以患儿不哭闹为宜,而非 协助拍背排痰
用药护理需含 剂量 + 频次 + 不良反应:如对乙酰氨基酚 “10-15mg/kg,每 4-6 小时 1 次,观察皮疹 / 呕吐,避免仅写 遵医嘱服药
1. 形成 评估 - 措施 - 评价闭环
每个护理模块需含效果评价:如 体温管理需写 服药后 30 分钟 - 1 小时测体温,观察退热效果及出汗情况雾化护理需写 雾化后观察痰液黏稠度是否降低、咳嗽是否减轻,体现护理的动态调整,避免只写 做什么,不写 做后看什么
四、结构 分层清晰 + 逻辑连贯,降低阅卷难度(形式分保障)
1. 答题框架按 题干问题对应
题干问 观察重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回答需分三大板块,每板块用 “#### 1.XXX”“- 具体内容分层,避免标题混乱(如不将 护理措施混入 观察重点);
护理诊断用表格呈现(如原回答),清晰列出 诊断 - 依据,比大段文字更易阅卷,表格需标注 依据 NANDA-I 分类,体现规范性。
1. 逻辑衔接用 过渡句 / 关联词
如护理措施中 改善气体交换清理呼吸道间可加 呼吸道通畅是改善气体交换的前提,需同步做好痰液稀释与排出,体现措施间的关联性;
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对应:如 观察到痰液黏稠采取雾化 + 拍背”“警惕心衰控制输液速度 + 镇静休息,体现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的临床逻辑,避免两者割裂。
五、规避常见失分点(底线要求)
1. 避免 诊断与依据不匹配
营养失调诊断依据需含 高热消耗 + 进食减少,不可仅写 精神萎靡(精神萎靡也可能是缺氧导致);焦虑(家属)需写 家属频繁询问病情、担忧预后,不可仅写 家属焦虑
1. 不遗漏 潜在并发症护理
题干中患儿 “P160 /min、肝肋下 2cm”,需明确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并对应 控制输液速度、镇静休息等预防措施,避免只写现存问题,忽略潜在风险。
1. 语言专业且简洁,拒绝口语化
禁用 宝宝”“生病等口语,改用 患儿”“病情;避免 可能”“大概等模糊词汇,用 需警惕”“提示”“应立即等临床术语,体现专业严谨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