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中国首份《基层医疗创新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2018-3-22 14:59| 发布者: libingccmb| 查看: 3764| 评论: 0

摘要: 中国首份《基层医疗创新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2017-05-17来源:蛋壳研究院A-A+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第二季)鸣锣!曾经果敢做,现在大声说。现金奖励恭候卓越案例……点击查看《赋能基层医疗——2017基层医疗创新白 ...

中国首份《基层医疗创新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2017-05-17 来源:蛋壳研究院
A-A+
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第二季)鸣锣!曾经果敢做,现在大声说。现金奖励恭候卓越案例……点击查看

《赋能基层医疗——2017基层医疗创新白皮书》是首份全面对基层医疗进行扫描的行业报告,从产业政策、技术演进、商业模式、产业合作等角度探讨了基层医疗产业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服务行业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变革前夜,“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医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医联体建设”等医改新政频发,2017年必将成为基层医疗产业升级与跃迁的元年,医疗产业的所有目光必将聚焦在基层医疗领域。

5月17日,动脉网蛋壳研究院发布了《赋能基层医疗——2017基层医疗创新白皮书》,这是首份全面对基层医疗进行扫描的行业报告,由蛋壳研究院的8位研究员调研300+创新基层医疗相关企业,耗时4个月完成。该报告从产业政策、技术演进、商业模式、产业合作等角度探讨基层医疗产业发展趋势,同时分享了20多个优秀的基层医疗实践案例。

依托互联网等多方面技术开展,新的商业模式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壮大,连同政策改革的春风细雨,将极大程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双向流动,患者、医生、机构、监管层都将被重新赋予新的能力,见微知著,基层医疗产业势必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该报告试图解决基层医疗的十个关键问题:

1、为什么基层医疗产业将迎来黄金10年?如何把握产业机遇?

2、为什么最佳的产业切入点是“赋能”基层医疗?

3、如何赋能基层医疗?四大赋能方向分别是什么?其中的关键点又是什么?

4、哪个赋能方向难度更大,哪个赋能方向收益确定性最高?最合理的发展的路径是什么?

5、赋能基层医疗带来哪些产业链机会?

6、赋能基层医疗不能不关注的陷阱和误区有哪些?

7、哪些公司在赋能基层医疗?最佳实践案例是谁?

8、企业在基层医疗业务发展策略方面应该区域深耕还是跑马圈地?

9、在方向选择上,是采取全链条赋能还是单环节赋能?

10、赋能基层医疗会给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什么新的机会?

而,“赋能”,正是贯穿这场历史性机遇的最重要的关键词。以下是《赋能基层医疗——2017基层医疗创新白皮书》部分节选:

一 基层医疗,大势已至

1.基层医疗迎来发展新机遇

政策主导需求下沉,一旦成功落地,基层诊疗市场将迎来5000亿增量市场空间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包括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要大于等于65%。根据《2016年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5年全国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为43.4亿人次,占总诊疗量56.4%,按照次均门诊费用为97.7元。如果基层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假定次均门诊费用维持2015年97.7元不变,则基层医疗门诊全年费用将达到4887亿元。如果将基层医疗机构产生的入院费用计算在内,这个数字将会更高。

春江水暖“药”先知,基层用药增速远高于大型医院

根据IMS Health《2016中国医药市场全景解读》,2015年中国社区药品销售额达到420亿人民币。其中一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销售额增长率为13%,远高于医院渠道的药品销售额增长率。其中广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5%,这主要是得益于广州推行的基层首诊制度,通过控制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大大增长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首诊比例。

基层药品收入占比不断增长,药品收入不断增加。根据《2016年卫生与计划生育年鉴》,2011年至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药品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平均药品收入为388.1万元,2015年平均药品收入已达到519.8万元,年均增长率为6%。

基层医疗机构平均财政补贴收入持续上升。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均财政补贴收入为185.2万元,到2015年已增长至487.8万元。平均年增长率为21.3%。另外,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财政补助占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2.9%提升到36.5%,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2.医改强力推动分级诊疗

“十三五”期间医改重点任务分析——顶层设计清晰明确

基层医疗的发展机会,得益于我国对分级诊疗的持续推进。通过动脉网对基层医疗领域相关政策的跟踪显示,分级诊疗早已不是仅仅停留在规划和顶层设计中,从各方面都得到了实质性的加速,在我国各地全面铺开。这一方面体现在国家对基层医疗政策的出台数量,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省市对相关政策的落地推进。

在2016年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确定了“十三五”期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

医改重点任务中,和基层医疗相关的点不少,而其中的家庭医生制度被列为重中之重。2017年要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实现家庭医生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政策中不但提出了方向,还提出了具体的检核标准。这项标准的完成将会对我国的医疗环境、医疗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更会对互联网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而在分级诊疗的政策落实上,国家于2016年中开始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除了行政手段推动分级诊疗,还有经济手段,很多地区的民营私立医疗牌照也已经放开。

国家级政策中,近五年每年都有50个以上的政策文件涉及到基层医疗。基层医疗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主要包含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基层就诊行为等。基层医疗如何推动?就诊行为如何下沉?都需要逐渐落实。如果将与基层医疗相关的关键词进行拆解后发现,早期的政策文件中,以“基层医疗”为主的纲领性文件居多,随着时间的发展,推动基层医疗下沉相关的分级诊疗、远程医疗、家庭医生、医疗联合体等实操性文件逐步增多。


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旨在扭转当前不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格局,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提高医疗体系的效率。所以,对基层医疗建设最重要的推动方式就是实现分级诊疗,从关键词的数量也可以看到,分级诊疗被提及的次数逐年上升。

3.分级诊疗政策赋能基层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从全科检查到专科治疗的分级诊疗模式,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最终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分级诊疗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壮的基层,需要对基层医疗各方参与主体进行加强。基层医疗的相关政策从供给端(医疗机构、医生)、需求端(患者)和支付端三者发力,用政策驱动进行强化,逐步完善基层医疗体系。

4.基层医疗问题缓解,机遇大于挑战

医生——基层水平弱,设备落后

中国基层严重匮乏的优秀医疗人才,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且大多未接受过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缺乏设备,临床诊疗能力相对较弱。基层医生在学历和职称水平上,和医院都有较大差距。基层医疗机构高水平医师少,研究生学历医师只有1.6%,大部分都是中专或大专学历。日常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药品——种类有限

2009年8月18日中国正式公布《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这标志着中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但是药品目录收窄,现行目录药品不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特别是已被纳入新农合的慢性门诊病人,由于缺药和用药习惯问题,影响了患者享受定额补助或报销政策,致使这部分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不满意。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完善各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联体之间的上下转诊渠道等,都会是接下来医改的重中之重。

患者——对于基层信任度低、认知度低

正因为以上各种原因的综合,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缺乏信任度,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患者。在政策的推动中,新设备、新技术的帮助下,患者在基层首诊可以获得更大的报销比例,更方便的诊疗服务,相同的诊疗效果,引导居民走进基层、走进社区。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医改的难点就在于基层医疗机构太过孱弱。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希望建立一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医疗体系。

虽然这个目标的实现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无法退缩,基层医疗机构的问题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分级诊疗,就是市场给予我们的机会。如何提高基层医生服务水平?如果普及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如何提升医患互信程度?都是基层医疗机构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 赋能——基层医疗崛起关键

基层医疗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政策。其中政策引导的主要方向也是对基层医疗进行“赋能”。然而,究竟为什么要赋能?赋能对象是什么?如何去赋能?赋能过程中是否有更优的路径?抑或有潜在的陷阱和误区?赋能基层医疗对于整个大健康产业链的影响是什么?在赋能基层医疗的道路上,企业应该聚焦深耕,还是跑马圈地?这些问题,在下文中,读者都能够找到我们的思考,同时我们相信,我们只是抛砖引玉,如果能激发读者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那么此篇报告也就真正创造了一些价值。

1.构建基层医疗新型生态体系,迎来医疗服务模式创新风口

基层医疗痛点多,而且存续时间长,服务体系亟待“赋能”

近几年来,国家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医疗现状,积极推进各项政策文件,以分级诊疗为例,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在此政策引导下,各省纷纷出台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方案。但是中国居民的就医问题并未得到缓解,居民仍旧向上集中。根据近年《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对比显示,2009年到2015年基层就诊率仍旧保持较低的就诊比例,而且这一数据还存在高估的可能性。因为地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都将各种免费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计为“诊疗”,以提高部门工作考核绩效。在国家调控和地方大力实施的情况下,基层并没有实现首诊。原因其实很显然,基层医疗没有满足各参与主体(主要分析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生、患者)的需求。也即是基层医疗机构仍旧服务能力低,基层医生水平薄弱,动力不足,而这一切导致了患者的不信任,也导致了首诊意愿不强,进而让基层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目前基层医疗面临的现状是几乎处处都缺:医疗机构缺人才、缺设备、缺运营;医生缺收入、缺成长、缺技能;患者缺信任、缺意识、缺尊重;赋能,关键点是要针对现有基层医疗市场主体真正的需求,究其根本原因是为消费主体和支付主体创造价值。我们认为:赋能医疗机构、赋能医生、赋能患者、赋能监管层是最重要的四大赋能方向。其中的关键点,是要提升赋能的效率,辨别真实问题,给予精准赋能,而不能踏入“赋能误区”。

新技术与新模式快速渗透,构建新型生态体系

上述问题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浪潮的冲击,一系列跨界融合形成的新技术、新模式逐渐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基层医疗服务的体系中,构建起一种新型的基层医疗生态体系。通过多个维度,从周边,从基层,至下而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如为让社区居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资源,搭建起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卫生信息数据在医院、社区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医疗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区域协作等;如为提升基层医生技能,开发的一系列医疗技能训练工具,帮助基层医生随时随地进行技能训练,快速提升技术水平;还有从患者角度切入,帮助患者进行自我疾病管理的互联网工具。

新型生态赋能基层医疗的黄金十年

基层医疗的市场空间和机会一直都存在,但是此前的产业从业者大多数缺少痛点思维,总是以存量资源去启动项目,然而存量博弈、反复折腾并不能突破原有利益均衡的状态。“顶层拥挤,基层闲置”并不能得到突破,医疗机构的人才缺乏、设备落后;医生的动力不足、技能不足;患者的信任缺失、教育缺位,这些都不是存量资源能够解决的问题。好在现在我们看到了增量——政策增量、技术增量、资本增量、商业模式创新增量,并且我们发现,所有增量真正在发挥作用的点,就集中在两个字“赋能”。赋能是制造土壤,赋能是带来养分;我们都知道,没有土壤,难以造林,更不会有陌上花开。 赋能,就是给基层医疗这片土地带来肥沃土壤、带来涓涓清泉、带来温润阳光。

我们认为,机构赋能应该优先,医生赋能同步,患者赋能和监管赋能是基于前两者之上,顺序不能搞错。基层医疗机构是所有逻辑链条的起点,硬件设备、信息化、运营机制、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完善和赋能能够带动优质医生人才的进入,进一步才有解决患者疑惑和不信任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如果基层医疗机构本身的赋能没有完成,而单纯切入后面几项赋能,那么失败的可能性是相对较高的。医生的赋能集中在效率赋能和技术赋能两个方面,效率赋能解决的是本身有能力,但精力和时间无法覆盖现有患者数量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后一步,在此之前,最重要的是技能赋能,技能赋能是基础,效率赋能是后续的规模化覆盖。技能赋能又包括长期技能赋能(以各种形式培训为主,包括远程培训),然而短期赋能可能更为重要,主要就是辅助诊断决策以及AI的应用。长短结合才能解决医生赋能的问题。患者赋能是最后一步,只有走好了机构和医生赋能前两步,才能够通过高效的患者推广、患者教育、患者引导,逐步改变患者意识和习惯。监管层赋能是贯穿始终的,但是把控难度是较大的,毕竟最终服务方是监管方。

我们认为所有大健康领域的产业链环节,包括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均能够从赋能基层医疗的产业大趋势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和定位。其中医药的DTP模式值得关注、医药流通领域送药上门与基层医疗的结合很可能会较此前模式提高订单密度和单价,扭转长期以来医药O2O的盈利困境;医疗器械包括POCT、康复器械等,都会受益于基层慢病管理及康复医疗的分工定位;高端医疗服务和便民医疗服务(包括健康管理模式)可能在新的基层医疗趋势中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 医疗信息化几乎是确定性的,但由于现有支付方的支付能力问题,盈利模式可能面临一定得转变,2B模式需要向2B2C或2C模式转变;互联网医疗,包括基层医生、基层医疗机构的大众点评模式,我们相信一定会产生,并且发挥重要作用,让基层医疗机构和人才形成良性循环,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局。

1)赋能基层机构——服务能力赋能

从基层医疗机构痛点出发,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降低经营成本。比如通过便携式医疗设备完成对疾病的准确诊断;通过接入新型软件系统建设医疗信息化,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效率;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对接等等,赋能机构多样化的价值。我们认为基层医疗信息化、快速诊断检验设备和康复设备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目标的积极响应。

2)赋能基层医生——技能和效率赋能

基层医生借助互联网+产品/服务等解决方案,实现医疗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从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如专业医生社区和辅助临床决策工具对医生职业提供支持,提升业务技能;再一个通过web端或app移动平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3)赋能患者——知识赋能

患者最核心的痛点是不信任,实质是不了解,包括对自己病情不了解,对医保政策不了解。而借助互联网医疗工具,一是可以实时了解自己想要的健康信息,还可通过平台与线上医生进行健康咨询,充分调动医疗资源,比如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病人,或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康复服务。

三 最具潜力实践案例——赋能基层医疗

整体而言,基层医疗处于行业上升期,在技术、政策等众多因素刺激下,我们认为拥有技术实力、清晰商业模式的团队有望成为重塑基层医疗新生态的王者。其中在重塑基层医疗新生态体系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制定颁布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提供财政支持等投入,大力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

本部分将分别从政府区域样本和创新实践案例进行讨论,其中创新实践案例我们从解决核心问题、模式创新点出发,选取了国内的25家公司,希望对业内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有所帮助。

四 基层医疗发展的五大趋势

慢病成为基层医疗最幸福的确定性收益。

新型生态赋能基层医疗的黄金十年。

服务能力- - 效率和技能- - 知识,四大方向赋能基层医疗。

赋能基层医疗的两大误区和陷阱。

赋能基层医疗将全面驱动大健康产业链增长。

(以上是此份报告的部分节选)

这是中国首份关于基层医疗创新实践的研究报告——《2017年基层医疗创新产业白皮书》,从政策导向、先行区域、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技术突破和应用、家庭医生等方面着手,它理顺了中国基层医疗产业发展脉络,描绘出了中国基层医疗产业全景图。

(原标题:中国首份《基层医疗创新产业白皮书》正式发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