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过敏性休克是严重的过敏反应,其发病突然、难以预见,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过敏性休克与其他类型休克不同之处,在于其会发生急性喉头水肿、气管痉挛、分泌物增多、肺泡内出血、非心源性高渗出性的肺水肿等,一系列可迅速导致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严重病变。 面对如此急症,我们该如何「从容」应对呢? 第一步:切断过敏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准确及时地判断过敏原在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时候不容忽视。常见的过敏原及过敏途径,您了解多少呢? 1. 呼吸或经皮肤接触摄入:常见的有昆虫叮咬,以膜翅目之昆虫最为常见,如蜜蜂、黄蜂、虎头蜂等。呼吸系统摄入常见的有吸入花粉过敏等。 2. 经消化道接触摄入:对于某些严重过敏体质的患者,进食某些食物也可以引起过敏性休克。如鸡蛋、海鲜、菠萝、桃子、花生(儿童期)等等。如果是经口摄入食物导致过敏性休克,「切断过敏原」无疑指的就是需要留置胃管了,必要时洗胃。 3. 经静脉摄入:药物过敏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最常见原因,尤其是注射途径给药,口服药物亦可引起,但机会较小。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种类不胜枚举,如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等)、中药注射剂、生物制剂等等。 温馨提示 了解过敏反应发生的时间窗,有助于判断过敏原:大多数接受药物注射或昆虫叮咬的患者在 5~15 min 即可出现症状。严重者可在 5 min 之内发作,往往发病越早病情越重。而食物过敏者则可在 20~60 min 发病。 第二步:保证呼吸道通畅 对于过敏的患者,呼吸不畅必缺氧,不要犹豫,需要马上吸氧处理,给予 4~5 L/min 高流量吸氧,同时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需要气管插管,困难插管的患者可能需要气管切开。目的只有一个,务必保证呼吸道通畅! 第三步:肾上腺素来帮助 由于肾上腺素具有兴奋心肌、升高血压、松弛支气管等作用,故可缓解过敏性休克的心跳微弱、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面对过敏性休克,究竟该如何使用肾上腺素?目前各个书籍指南说法不同。 根据《2010 年 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在对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时,应早期给予肾上腺素肌肉注射。特别是具有低血压、气道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 一般来说,多用肌肉注射法给药,肌注剂量 0.2~0.5 mg(1:1000),小儿 0.25~0.5 mg(1:1000),每 15~20 分钟重复给药一次直到临床症状改善。对于需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患者,指南推荐在无心脏骤停的过敏性休克中可以用 0.05~0.1 mg 肾上腺素(1:10000)静注(为常规用于心脏骤停剂量的 5%-10%)。 切记:过敏性休克时肾上腺素切不可直接静脉使用,务必稀释!若不稀释,则患者很有可能被「秒杀」。 另外,指南还提供了一种 0.1~0.5 mcg(微克)/min/Kg 的持续静脉滴注的用法,可替代静推应用。但应用过程中建议血液动力学检测。 第四步:建立静脉通路补液 为方便抢救患者,务必尽快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第一时间静推地塞米松 5~10 mg,然后根据病情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可选用氢化可的松 200~400 mg 或甲泼尼龙 80~120 mg 缓慢静滴。 当收缩压降至 80 mmHg 以下时,应同时给予抗休克药物,如静滴去甲肾上腺素,用 1~2 mg 去甲肾上腺素加入 100 ml 液体中,以 4-10 μg/min 的速度滴入。或给予间羟胺 10~40 mg 加入 100 ml 液体中缓慢滴注。根据血压的波动情况随时调整滴速;伴有心力衰竭可同时给予其他具有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如多巴胺(5~20 mcg/kg/min)。 过敏时由于组胺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渗出血管外,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故应同时补充生理盐水等液体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 第五步:辅助用药 组胺的释放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罪魁祸首,因此抗组胺的治疗也是势在必行的。通常肌注异丙嗪 25-50 mg。神志清醒者可口服西替利嗪 20 mg 或地氯雷他定 10 mg。也可以静脉注射 10% 葡萄糖酸钙 10~20 ml 抗过敏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10%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需要用等量的 5%-2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 5 ml,以免血钙升高过快引起心律失常。使用葡萄糖酸钙期间禁止使用强心苷类药物。 抢救生命务必争分夺秒,分秒之差甚至阴阳相隔。因此,以上步骤更多可以理解为抢救时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如果人手足够的话,几个步骤同时进行笔者举双手赞同滴!该做的都做到了,密切观察患者的抢救后反应吧。最后,用一张流程图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过敏性休克如何急救! 图. 过敏性休克抢救流程 |
2022年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护理专业能力及成果代表作范围与要求… [阅读全文]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