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楼主: kjliwenwe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0 14: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b013  韦丽芳 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2018年11月10日

       根据患者病情,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参数。俯卧位通气能明显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PO2、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CO2,可能的机制包括:①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善:仰卧位时受重力影响肺血流灌注在背侧占优势而通气不足,胸侧肺泡通气过度血流灌注不足,即肺内分流与死腔通气増加,出现通气/血流比值严重失调。俯卧位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死腔通气可以分別减少21%~50%及20%~47%,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②俯卧位可以减少心脏、膈肌对肺组织的压迫。③俯卧位时受重力影响,滞留于气道内的炎性分泌物、误吸物等易于引流排出。定时记录患者SaO2及血气情况,对俯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
   
    (2)及早发现并发症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患者俯卧位通气后必须由专人对其整个过程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种管路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生命安全以及各种管路通畅。      
      ②体位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有移动空间在患者头胸部、骨盆及膝处垫软枕,将腹部空出,确保患者的腹部没有触及床褥及软枕,可以上下移动,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

      ③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处于俯卧位,面部,胸部,生殖器等部位容易受压,上述各部位处垫软枕,应该定时观察皮肤及其他受压部位情况。同时注意眼球、角膜损,眼眶周围或结膜水肿等。
     ④更换体位前再次评估 GCS评分 ,排除俯卧位通气禁忌证,如患者能否耐受此体位;有无颅内压增高及瞳孔变化;目前的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翻身时评估患者耐受力、呼吸频率、力度、心率、血压, SpO2, 如翻身10分钟后呼吸频率、力度、心率、血压不能恢复正常, 则提示患者不能耐受该体位。
     ⑤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路并随时查看管路情况,防止导管移位、扭曲、脱出、受压迫。
     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腔或者气管导管是否有分泌物流出,定时进行肺部听诊有痰鸣及时予吸痰,防止管道堵塞。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①因患者左颧弓骨折、左额部、左眶周软组织挫裂伤,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受伤部位受压。
      ②吸痰前准确记录插管深度及囊压,根据患者的痰量,可给予雾化吸入、电震动排痰或拍背治疗,以促进痰液的充分排除,注意观察排出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③吸痰前后给纯氧1-2分钟,注意SaO2变化。
     ④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时间小于15秒,注意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⑤先吸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及气囊上分泌物,吸痰过程中要固定好气管导管,严防管道外脱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
     ⑥吸痰结束后用听诊器听患者肺部的痰鸣音情况。
     
     参考文献:
    1. 杜玉明;李岩;孙荣青;袁博;高敏;王丽蕊  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影响的Meta分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4).327-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