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降低老人对监测设备抵触情绪的实操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降低老人对监测设备抵触情绪的实操策略
     护理之声    老年护理专家组
一、设备 隐形化 + 日常化:弱化 监测属性,减少物理与心理负担
核心是让设备从 额外监测工具转变为 日常用品延伸,消除老人对 被特殊对待的排斥,同时延续无感设计保障舒适度:
1. 形态融入:将设备功能嵌入老人熟悉的物品
非穿戴设备:藏于生活场景
体征监测:将毫米波雷达集成于卧室吸顶灯或床头挂画中(外观与普通家居无异),老人察觉不到 监测存在,仅通过电磁波反射获取呼吸、心率数据(准确率≥95%),避免 天花板装设备是监视的误解;
排泄监测:将柔性电子皮肤传感器(厚度<0.1mm)直接织入老人常用的纯棉床单、内裤或纸尿裤内层(材质同衣物,无异物感),传感器颜色与布料一致(如白色床单配白色传感器),老人使用时无 贴了东西的察觉,仅在排泄时自动触发数据传输;
环境关联:将温湿度传感器嵌入墙角插座面板(外观同普通插座)、光照传感器集成于窗帘轨道,数据自动采集无需老人干预,彻底弱化 监测设备的视觉存在感。
穿戴设备:伪装成 日常配饰
外观适配:选择外观如普通手表 / 手镯的监测手环(如华为 WATCH D 2 代极简款、老凤祥联名银质手环),避免 科技感过强引发抵触;腕带提供绸缎、绒布等老人熟悉的材质选项(替代传统硅胶),适配老人对 软质物品的偏好;
功能隐藏:删除手环屏幕上的 监测数据显示(如心率、步数数字),仅保留 时间显示基础功能,老人使用时感知是 普通手表,数据通过蓝牙后台同步至平台,避免 频繁看到数据引发焦虑(如担心步数少、心率高)。
2. 操作 零门槛化:消除老人 不会用的畏难心理
针对老人对复杂操作的抵触,通过 无操作 / 极简操作设计降低使用压力:
非穿戴设备:完全无需操作
所有固定部署设备(如雷达、嵌入式传感器)均采用 通电即工作模式,无需老人开关、调试,甚至无需知道设备位置(如吸顶灯雷达、床单传感器),仅由护理员定期检查设备状态;
穿戴设备:一戴即走”+ 语音辅助
佩戴简化:手环采用 弹力卡扣式腕带(如老人手镯常见款式),老人单手即可戴上,无需调节松紧(腕带弹性适配不同手腕尺寸);充电采用 磁吸式底座(类似老人口红充电),老人只需将手环放在底座上即可充电,无需插拔充电线;
交互极简:删除所有触控操作(如点击、滑动屏幕),仅保留 长按 3 秒开机 / 关机”1 个实体按键(大尺寸凸起设计,方便老人触摸定位);数据查询通过语音指令 小安小安,今天走了多少步唤醒,手环用方言(如四川话、粤语)播报结果,避免老人因 看不懂屏幕”“不会操作产生抵触。
二、沟通 共情化 + 价值化:让老人理解 设备是服务助手,不是负担
核心是用老人能听懂的语言、关心的需求传递设备价值,避免 技术术语”“任务式告知,建立 监测 = 为我好的认知:
1. 告知方式:用 生活场景替代 技术说明
初次沟通:结合老人痛点举例
避免说 这是监测您排泄时间的传感器,改用 这个床单里的小设计,能知道您晚上想上厕所,护士阿姨提前来帮忙,不用您自己下床摸黑找灯,也不会尿床不舒服
介绍手环时不说 这是监测您活动量的设备,改用 这个小手环能当手表看时间,还能帮您记着每天走了多少路,走够了咱们就歇会儿,别累着,走少了咱们慢慢多走两步,对腿好
对失智老人,用 模拟演示替代语言:拿玩偶演示 玩偶盖了带小设计的床单,想上厕所时,护士姐姐就过来帮忙了,再让老人触摸床单感受 和平时的一样软,减少认知理解压力。
家属协同:让信任的人传递价值
邀请老人家属参与设备介绍,由家属说 妈,这个手环我也给我爸买了,他用着说能看时间还不麻烦,护士还能知道您身体情况,咱们在外面也放心,借助 家人使用案例降低老人对设备的陌生感;
对无家属的老人,由日常接触多、信任度高的护理员(如固定负责喂食、聊天的护士)进行沟通,避免 陌生工作人员强行推荐引发抵触。
2. 价值反馈:让老人直观看到 设备带来的好处
短期反馈:即时改善体验
设备启用后,第一时间让老人感受到便利:如传感器预测到老人 2:00 需排泄,护士 1:50 主动上门询问,老人无需自己呼叫,事后说 您看,刚才不用您喊,我们就过来了,是不是省事儿多了?这就是那个床单帮的忙
手环记录老人活动量后,护士每天用生活化语言反馈 张爷爷,今天您走了 2000 步,比昨天多了 500 步,下午晒太阳时慢慢走的那段路都记着呢,您的腿越来越有劲儿了,让老人将 设备自身进步关联。
长期反馈:月度 服务成果报告
每月向老人(或家属)推送图文版《服务改善报告》(字体≥16 号,配老人照片),用 对比数据展示价值:
改善维度
设备启用前
启用后
老人能感受到的变化
夜间起夜协助
平均等待 15 分钟
提前 5 分钟主动协助
不用憋尿等,起夜后能更快接着睡
尿失禁次数
每月 4
每月 1
不用频繁换裤子,身上不潮乎乎的
白天活动量
日均 800
日均 1800
走路更有劲儿,下午能多坐会儿晒太阳
三、赋予 自主掌控权:减少 被动接受,增强老人心理安全感
核心是让老人从 被迫用设备转变为 我能决定怎么用设备,通过 选择权、暂停权消除抵触的核心心理诱因 ——“失去控制感
1. 数据采集 分级选择:让老人决定 监测范围
设置 基础 + 可选双服务包
基础包(必需,保障核心服务):仅采集 排泄时间、基础心率数据(支撑夜间协助,避免尿失禁),告知老人 这两项能帮您晚上少遭罪,是咱们照顾您的基础
可选包(自愿开启):如 饮食细节、日间活动量,老人可选择 现在不装,以后想试试再说,护士不强迫开启,仅说明 要是想知道自己每天吃了多少有营养的东西,或者走了多少路,随时跟我说,咱们再加上
选择过程由老人签字确认(或家属代签),一式两份,老人保留一份,让其明确 自己有决定权
2. 设备使用 自主暂停:允许老人 不舒服时不用
穿戴设备:一键暂停,无压力切换
在手环侧面设置大尺寸红色 暂停键(直径 1cm,凸起设计),老人感到腕带勒得慌、或不想被监测时,长按 3 秒即可暂停数据采集,手环屏幕显示 已暂停,想继续按这里(配简单图标);
暂停后平台自动切换至 非接触式监测(如用卧室雷达替代手环采集活动量),数据不中断,同时护士收到 老人暂停手环提醒后,2 小时内上门询问 是不是腕带不舒服?咱们调松点还是换个款式?,避免老人因 怕麻烦护士不敢暂停。
固定设备:可感知的关闭权限
对老人能看到的设备(如床头挂画雷达),在旁边设置一个隐蔽的 物理开关(如挂画边框侧面的小按钮,需轻轻拨开边框才能看到),告知老人 要是觉得不想用了,按这个按钮就能关掉,想用时再按一下就行,开关操作后设备会轻微 一声提示状态,让老人明确 自己能控制设备启停(实际开关仅暂停数据上传,不影响设备基础功能,避免老人误关后影响服务)。
四、隐私 可视化保护:消除 被监视的核心顾虑
老人对监测设备的抵触,很大程度源于 怕自己的一举一动被看到、被记录,需通过 物理无侵入 + 流程透明化让隐私保护 可感知、可验证
1. 设备 无记录敏感行为:明确 不采集什么
严禁采集图像、音频
所有监测设备均无摄像头、麦克风功能,向老人和家属公示 设备功能清单,举例说明:这个吸顶灯里的设备,只知道您有没有呼吸、心跳,看不到您在房间里做什么,也听不到您说话,就像咱们家里的灯一样,只发光不偷看’”
在卫生间、更衣区仅部署 湿度传感器(如纸尿裤内置传感器),不安装任何能感知 动作、图像的设备,明确告知 这些地方的设备只知道您有没有上厕所,别的都不知道
2. 数据流向 公开化:让老人知道 数据用在哪
定期公示 数据旅程
每月在机构公告栏张贴 数据流向图(配卡通图标),用箭头清晰标注:您身上的传感器加密传到护士站电脑只用来帮您安排起夜、调整饮食不用了就删掉,旁边附 隐私保护小组联系方式(含老人代表电话),告知老人 要是想知道自己的数据有没有被用在别的地方,打这个电话就能查
每季度组织 1 数据开放日,邀请老人代表、家属现场查看平台数据:打开某老人的记录页面,展示 只有排泄时间、心率这些简单数字,没有名字、照片,也没有房间号,同时演示 数据加密过程(输入密码才能看到具体老人数据),用 眼见为实消除顾虑。
五、特殊群体 个性化引导:针对失智、失能老人的差异化策略1. 失智老人:用 习惯关联替代 理性沟通
设备与日常习惯绑定
如将监测手环与 每天早上戴手表的习惯绑定,护士每天早上帮老人戴手环时说 咱们戴上这个小手环,就像平时戴手表一样,看时间方便,还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适合不适合出去晒太阳(手环同步显示天气图标),用老人熟悉的 戴手表动作弱化 监测属性;
对抵触情绪强的失智老人,先让其熟悉的家属、护工佩戴同款设备 1 周,老人看到 别人也在用后,再尝试帮其佩戴,减少 为什么只给我戴的排斥。
2. 失能老人:在 护理操作中自然融入
设备安装与护理流程同步
如更换纸尿裤时,护士一边帮老人调整姿势,一边说 咱们今天用的这个纸尿裤,里面有个小设计,要是您想上厕所了,我这边就能知道,不用您喊,我就过来帮您换,省得您躺着不舒服,同时顺手将传感器嵌入纸尿裤(动作自然,不额外强调);
记录数据时避免 专门询问,而是在喂饭、翻身时顺带说 您今天中午喝了两碗汤,这个小餐盘帮咱们记着呢,明天再给您多盛点您爱喝的冬瓜汤,让老人感知设备是 护理的一部分,不是额外负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