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案例相关试题(11道)
护理之声社区专家组编辑
1. 简述该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度)” 的诊断依据。参考答案:①病史:73 岁男性,慢阻肺病程 3 年,有 48 年吸烟史(20 支 / 日);②症状:晨起咳嗽咳痰(白色粘稠痰)、活动后气促(无法爬一层楼),症状秋冬加重;③肺功能:FEV1 占预计值 31.7%、FEV1/FVC47.8%,符合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标准。 2. 对该患者进行社区护理时,护理重点评估维度及各维度核心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共 3 个重点维度:①一般情况评估:监测生命体征(重点关注呼吸频率增快)、体型指标(BMI、腰围);②专科评估:症状(咳嗽咳痰、气促特点)、肺功能(FEV1、FEV1/FVC)、用药方案、吸烟等危险因素;③自我管理能力评估:药物使用、呼吸锻炼知识、营养管理、家庭氧疗开展情况。 3. 案例中 5 项护理问题按 “危及生命优先级” 排序,并说明前 2 项优先理由。参考答案:①排序:急性加重风险>气体交换受损>呼吸道清理无效>活动耐力下降>治疗依从性差;②理由:急性加重风险可导致呼吸衰竭等致命并发症,需优先预防;气体交换受损与气道阻塞直接相关,若不改善会持续缺氧,加重肺功能损伤,故次之。 4. 当该患者出现慢阻肺急性加重(气促加重、脓性痰)时,需采取哪些紧急护理措施?参考答案:①立即给予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稳定;②遵医嘱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 +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痉挛;③根据病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控制炎症;④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若出现意识障碍、SpO₂<88%,立即联系转运至上级医院。 5. 案例中 “营养管理不足” 属于次优护理问题,针对该问题可采取哪些护理措施?参考答案:①饮食指导:给予高能量小份餐,每日 6 餐(3 主餐 + 3 加餐),必要时补充口服营养剂;②饮水管理: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稀释痰液;③饮食禁忌: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减少气道刺激及消化负担。 6. 如何预防该患者发生慢阻肺急性加重?若已发生,需重点观察哪些指标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参考答案:①预防措施:督促患者严格戒烟,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因素;按计划进行呼吸康复训练及规律运动,增强肺功能;规范使用吸入剂,避免漏服;每年秋冬接种流感及肺炎球菌疫苗;②病情观察指标:监测气促程度(是否影响日常活动)、痰液性状(是否转为脓性)、生命体征(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若出现 SpO₂<88% 提示病情严重。 7. 针对该患者及家属,社区护士应开展哪些核心健康教育内容?参考答案:①疾病知识:讲解慢阻肺症状加重诱因(吸烟、寒冷)及急性加重识别方法;②用药指导:演示吸入剂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按时用药,用 “智呼吸” 计数器记录用药;③生活管理:指导戒烟(每周减量 5 支、饭后含薄荷糖)、高能量饮食及每日 1500ml 饮水;④康复训练:教会缩唇呼吸(吹蜡烛)、腹式呼吸(书本压腹)及排痰哈气技术,每日按计划训练;⑤应急处理:告知出现气促加重、脓性痰时及时联系社区或就医。 8. 该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确保训练效果?参考答案:①训练内容:缩唇呼吸(距蜡烛 20cm 保持火焰倾斜不灭)、腹式呼吸(平躺书本压腹,吸气时书本升高)、哈气排痰技术(深吸气→短促哈气),以上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配合呼吸训练仪,每日 2 次,每次 30 组;②效果确保:护士通过讲解、演示、亲自指导患者操作规范动作;每月检查患者训练执行情况,根据掌握程度调整训练难度,结合肺功能改善情况评估效果。 9. 案例中 “家庭氧疗” 的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是什么?参考答案:①护理措施:协助患者购置制氧机,设置氧流量 1-2L/min,制定每日 15 小时氧疗计划;培训患者及家属血氧监测技术,教会识别低氧症状;②注意事项:指导安全用氧(避免制氧机靠近火源),定期检查制氧机状态;监测氧疗后气促改善情况,若症状无缓解及时调整方案;避免自行增减氧流量。 10. 结合该案例,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护理的新进展体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①护理模式创新:采用 “门诊管理 + 家庭护理” 连续护理模式,突破传统医院护理局限,实现长期精细化干预;②个体化干预:针对患者吸烟史制定阶梯戒烟计划,结合呼吸训练仪、电子用药提醒等工具,提升干预针对性;③多维度闭环管理:整合戒烟、呼吸康复、营养、氧疗、急性加重处理,形成全流程护理体系;④家属参与支持:将家属纳入护理团队,通过监督戒烟、协助训练,强化护理效果,提升患者依从性。
11.针对该慢阻肺患者陈某的居家护理,护士需开展哪些核心居家健康教育内容,以帮助患者维持护理效果、预防病情加重?答案: • 戒烟管理教育:强调戒烟是控制慢阻肺进展的关键,指导患者严格遵循个体化戒烟计划,坚持 “每周减量 5 支”,饭后通过含服薄荷糖、陈皮等替代吸烟习惯;告知家属需协助监督,避免患者接触二手烟环境,若出现戒烟不适(如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可及时咨询社区护士获取尼古丁替代疗法相关指导。 • 用药规范教育:向患者及家属演示吸入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正确使用方法,配合发放图文版使用流程,提醒按 “bid”(每日两次)规律用药;指导使用 “智呼吸” 计数器记录用药次数,手机设置电子用药提醒,避免漏服、错服;每月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查,由护士评估药物使用技术掌握情况,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 • 呼吸康复训练教育:教会患者居家坚持呼吸训练,包括缩唇呼吸(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距 20cm 吹蜡烛保持火焰倾斜不灭)、腹式呼吸(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平躺用书本压腹训练);指导正确使用呼吸训练仪,按 “每日 2 次、每次 30 组” 执行,告知训练后若出现轻微气促属正常现象,休息后可缓解,若气促加重需暂停训练并联系护士。 • 营养与饮水教育:指导患者遵循 “高能量小份餐” 原则,每日安排 6 餐(3 主餐 + 3 加餐),避免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保证每日饮水量不少于 1500 毫升,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若食欲差或体重下降,可咨询社区护士评估是否需添加口服营养补充剂。 • 家庭氧疗教育:若购置制氧机,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 “氧流量 1-2L/min”“每日 15 小时氧疗” 的规范要求;培训血氧监测技术,教会使用指脉氧仪,若血氧饱和度低于 94% 需及时调整氧疗方案;强调安全用氧注意事项,如制氧机远离火源、定期清洁滤网,避免氧气管扭曲堵塞。 • 运动与活动教育:指导患者从床边踏步训练(2 分钟 / 组、每日 5 组,间隔休息 1 分钟)开始,逐步过渡到室外步行、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 3 次;运动时携带指脉氧仪,若运动中出现气促、血氧低于 92% 需立即停止休息;告知避免秋冬寒冷天气外出运动,减少病情加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