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案例分析 (依据第七版《外科学》) 王先生,52岁,因上腹部疼痛6h 急诊入院。病人6h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疼痛剧烈,并伴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量约 300m。自觉头晕,四肢乏力,食欲、精神均欠佳。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清疡病史5年,未接受正规内科治疗。体格检查:T38.8℃,P116次/min,R 30 次/min,BP90/65mmHg,痛苦面容,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全腹腹膜刺激征明显,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RBC 5.5x10”/L.Hb 155g/L,血细胞比客0.65,WBC 16.5x10’/L;血清电解质:Na'138mmol/LK*3.2mmol/L;动脉血气分析:pH7.32,HC0、18mmol/L,PaCO,29mmHg。 请思考: (1)该病人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 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有哪些? (3) (3)针对病人的护理诊断/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依据第七版外科学回答以上问题 一、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类型及依据1. 等渗性脱水(急性缺水)• 依据(第七版《外科学》P14-15): 患者 6 小时内呕吐胃内容物 300ml(消化液为等渗液体,急性丢失),伴头晕、四肢乏力、血压 90/65mmHg(休克早期血压偏低)、脉搏 116 次 /min(代偿性增快),血常规血细胞比容 0.65(正常成人 0.40~0.50,升高提示血液浓缩),符合 “等渗性脱水” 典型表现 —— 急性体液丢失(消化液丢失)、循环功能代偿性改变、血液浓缩,且无高渗(如大量饮水不足)或低渗(如过量补水)诱因。 2. 低钾血症• 依据(第七版《外科学》P17): 血清钾 3.2mmol/L(正常 3.5~5.5mmol/L,低于正常下限),诱因包括:①呕吐丢失含钾的消化液;②患者食欲欠佳,钾摄入不足;③可能存在的肾脏代偿性排钾(脱水时肾血流减少,但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能伴随钾离子转移,综合血清结果仍以低钾为主),符合低钾血症诊断标准。 3. 代谢性酸中毒• 依据(第七版《外科学》P19-20): 动脉血气分析示 pH7.32(正常 7.35~7.45,降低)、HCO₃⁻18mmol/L(正常 22~27mmol/L,降低)、PaCO₂29mmHg(正常 35~45mmHg,代偿性降低),符合 “代谢性酸中毒” 血气特点 —— 原发性 HCO₃⁻减少导致 pH 下降,呼吸中枢代偿性兴奋使 PaCO₂降低(通过加深加快呼吸排出过多 CO₂)。 诱因: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引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乳酸堆积;②呕吐虽丢失胃酸(理论可能致碱中毒),但腹膜炎感染、休克早期的代谢紊乱(乳酸酸中毒)为主要因素,故整体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 二、主要护理诊断 / 问题(按优先级排序
1. 体液不足 与呕吐丢失消化液、腹膜炎腹腔渗出液增多有关(首优)
2. 急性疼痛 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胃肠内容物(胃酸、食物残渣)刺激腹膜有关(首优)
3. 体温过高 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有关
4.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低钾性心律失常
5. 焦虑 与剧烈疼痛、病情危重(疑似穿孔)、担心治疗效果有关三、针对性护理措施(依据第七版《外科学》护理规范)
(一)针对 “体液不足” 的护理措施1. 快速补液纠正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 遵医嘱建立 2 条以上静脉通路,首选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液,符合等渗性脱水补液原则,第七版《外科学》推荐),快速补充血容量,初始补液速度可稍快(根据血压调整,维持收缩压≥90mmHg); ◦ 监测血清钾,待尿量恢复至≥40ml/h(避免高钾血症风险)后,遵医嘱补充氯化钾(浓度≤0.3%,滴速≤20~40mmol/h,即 10% 氯化钾≤15ml/h),纠正低钾血症; ◦ 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分析,根据 HCO₃⁻水平,必要时遵医嘱补充 5% 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避免过量导致碱中毒)。 1. 病情监测: ◦ 每 15~30 分钟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意识状态(烦躁不安是否缓解); ◦ 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包括呕吐量、尿量、补液量、腹腔引流液量,若手术需记录术中出血量); ◦ 每 4~6 小时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细胞比容是否恢复正常)、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评估补液效果。 (二)针对 “急性疼痛” 的护理措施1. 疼痛控制(严格遵循外科疼痛护理原则): ◦ 诊断未明确前禁用止痛药(第七版《外科学》强调:急腹症患者未明确诊断时,禁用吗啡、哌替啶等强效止痛药,避免掩盖病情导致误诊,如漏诊穿孔或内脏破裂); ◦ 若经影像学检查(如腹部 X 线发现膈下游离气体)确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遵医嘱使用解痉止痛药(如山莨菪碱)或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缓解腹膜刺激痛; ◦ 体位护理:取半卧位(床头抬高 30°~45°),此体位可使腹腔渗出液流向盆腔(盆腔腹膜吸收能力弱,减少毒素吸收),同时减轻腹肌紧张,缓解疼痛;避免平卧位(加重腹膜刺激)。 1. 减少刺激因素: ◦ 禁食、胃肠减压:插入胃管持续负压吸引,抽出胃内残留食物和气体,减少胃肠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减轻腹膜刺激,缓解疼痛;保持胃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若为血性,提示可能合并出血)、量及性状; ◦ 避免随意搬动患者或按压腹部,防止疼痛加剧。 (三)针对 “体温过高” 的护理措施1. 降温处理: ◦ 体温<38.5℃时,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袋冷敷),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可能加重脱水); ◦ 体温≥38.5℃时,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防止加重胃黏膜损伤),用药后观察体温变化及出汗情况,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出汗过多加重脱水)。 1. 感染控制: ◦ 遵医嘱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类 + 甲硝唑,覆盖腹腔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厌氧菌),严格按时间输注,保证血药浓度; ◦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温度 18~22℃,湿度 50%~60%,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四)针对 “潜在并发症” 的护理措施1. 感染性休克预防与监测: ◦ 密切观察休克早期征象:若出现血压持续下降(收缩压<80mmHg)、脉搏细速(>120 次 /min)、呼吸急促(>35 次 /min)、意识淡漠或昏迷、皮肤湿冷发绀,立即报告医生,准备抗休克治疗(如快速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 术前准备: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或胃大部切除术),尽快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备皮、备血,做好手术转运准备。 1. 低钾性心律失常监测: ◦ 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低钾血症易引发室性早搏、心动过速),若出现心律失常,立即报告医生,调整补钾方案。 (五)针对 “焦虑” 的护理措施1. 沟通与心理支持: ◦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如穿孔的原因、治疗方案及手术必要性),缓解其对未知病情的恐惧; ◦ 告知患者疼痛控制和补液治疗的效果,增强其治疗信心; ◦ 鼓励家属陪伴,给予情感支持,减少患者孤独感。 1. 环境护理: ◦ 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减少噪音刺激(如仪器报警声调至适宜音量),为患者创造舒适的休息环境,缓解焦虑情绪。 (六)术前常规护理(针对穿孔手术需求)• 禁食禁饮期间,做好口腔护理(每日 2 次,用生理盐水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方式、术后注意事项(如禁食时间、胃肠减压配合要点),指导术前深呼吸训练,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