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gsb19017 于 2020-2-13 13:56 编辑
待到春暖花开时 ——来自开江县人民医院隔离区的报告
2020年春节,一种前所未有的病毒撕裂了我们的期盼,凝固了我们的眼眸。自巴蜀沿长江顺水而下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悄然而生,再溯源而上袭扰开江,让这个原本和谐安详的春天,显得有点特别,迎春花放慢了绽放的节奏,春风停住了疾驰的脚步。是的,我们正走过一个极不平凡的春天,我们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我们拉开了全面阻击病毒侵袭的人民战争。在千钧一发的生命保卫战前线,我们看到的是义无反顾的背影,也感受到了义不容辞的担当。开江县人民医院的隔离区,一个备受开江广大群众关注的地方,里边的情况怎么样?里面有着怎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于2月8日经走进隔离区。
一种责任,让27小时变得短暂
这是记者在“新冠肺炎”发生后第二次来到隔离病房。第一次是1月28号农历正月初四,也就是建立隔离病房的第3天,进行第一次采访。当时开江虽然没有确诊人员,但记者明显感受到那种严阵以待的气氛。这次进去强烈地感受到了与上次的不同,院内的空气似乎感到有些凝固、压抑,人与人之间似乎平白无故的增添了几分担忧和戒备,曾经熟悉的环境变得陌生。
整个隔离病房4个医生,7个护士。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医师1人,主管护师一人,共产党员4人。 江鑫竹,这个看起来有点腼腆的主治医师,已经随着隔离病房的建立被隔离了14天。1月24日,在感染科主任冯圣林的带领下,她和同事一起向医院领导递交了请战书。随后,冯主任和院内其他专家组成了会诊专家组,而她和另外2名医生专人负责新型冠状肺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收治。1月27日,她们正式与外界隔离。为了减少上下班换服装、消毒、病人移交、病历记录等繁琐程序,他们的班制是连三班,每次上班24小时。休息时,为了群众及家人的安全,也只能待在医院专门为她们准备的休息房间,自我隔离。
记者第二次见到江鑫竹,跟第一次判若两人。曾经和颜悦色的脸庞增添了几分凝重和憔悴,曾经清澈明亮的眼睛,被护目镜里面的雾气遮住。她从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经历了多次重大医疗卫生战役,可谓年轻的老战士了。但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役的迅猛,显然出乎她的意料。她主动申请进入隔离病房时,尽管遭到家人劝阻,但她义无反顾地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当第1例确诊病人住进隔离病房的时候,整个县城似乎按下了暂停键,所有人都停住了脚步,空空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而医院隔离病房却好像按下了快进键,忙碌而紧张。第1例确诊病人入住的时候,她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忙到第2天上午。当她查完房,做好病人交接班,记完病历的时候,墙上的挂钟,已经快到上午11点。她看着挂钟,自言自语到:“嚯,27个小时了?”是的,27小时,就这么过来了,下一个27小时,或者更长,也将这么过去。
往年春节,她每年都和丈夫孩子团聚。今年没办法,每次上班重复着程序复杂而紧张的工作,下班待在隔离区,看书,听音乐,看抖音,跟家人打电话,关心孩子学习,睡觉……。孩子在外地读小学,这是从孩子出生以来,第一次没法在一起过的春节。每每想起孩子小小年级就要在外独自生活,几次歉疚地流下泪水。同样在开江工作的丈夫每次到隔离病房来看她,隔着隔离大门看着疲惫不已的妻子,心里十分难过,但无法言语。因为他知道,这是妻子的工作。而面对这种场景,江鑫竹似乎已经习惯了。她总是轻描淡写地安慰丈夫:“没事的,我很好,放心吧。”直到丈夫离开以后,她心里忍不住难过,她无法想象,曾经举案齐眉的小家庭里,这10多天丈夫一个人是怎么过来的。她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即选择了很多放弃。从到四川大学和华西医院读书、学习时开始,她就知道这一辈子的职业将是群众的健康所系,必将以尽心尽责,实践医者仁心。必将以敬畏生命的态度,仰望治病救人的高度。尽管随时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但她仍将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用对生命的尊重,迈向隔离区大门打开的那一天。看着布满阴云的天空,他希望早日呈现湛蓝的色彩,而这一天,希望不会遥远。
一道大门,将200米距离变得遥远
杨瑞芳,隔离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已被隔离10天。她的丈夫也在开江县医院工作。丈夫的办公室和她工作的隔离区就200米,但隔离病房的大门让这200米的距离变得十分遥远。自从她进入隔离区以后,丈夫担心不已。每天都到隔离区门外去看她,同样作为医院职工的丈夫,对妻子的选择表现出尊重,理解,支持,关心和体贴,每次见面无需多言,一个会心的笑容,一句温情的问候,足以融化妻子的疲惫。
杨瑞芳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儿子12岁,女儿才3岁。自从她进入隔离区以后,每天重复着护理、管理、监督、对外联系、配合医生解决疑难问题等复杂工作,上班时无法照顾孩子,休息的时候也不能回家,丈夫也要忙于自己的工作,两个孩子只能送老家父母帮助带。上班的时候,有时忙得都没法给孩子打电话。小女儿常常会在电话的另一头,为看不到妈妈的视频而哭闹不停,而她自己常常是下班后,来不及脱掉工作服就睡着了。有时在手机视频跟孩子聊天,一打开视频女儿就哭。每到这时,她心里总是感觉特别难过和自责。有时候只得狠心地关掉视频,回过头来泪流满面,她在心里默默的对女儿说,女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妈是护士,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妈妈没有其他选择,等你长大了,你就理解了。 在第2个确诊病人进入隔离病房这天中午,杨瑞芳和医生忙着收治病人,放在办公室的盒饭,已经冷了,没法吃。直到晚上9点,裹着一身湿透的工作服,看到工作人员送到办公室的盒饭才想起,这个时候连中午饭都没吃,而这样的情况对她和同事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两个90后,有着同样的7字梦想
谢江山,这个活泼开朗的90后,是一个3岁双胞胎孩子的妈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好从隔离病房回到消毒房间,摘下口罩,小心翼翼地丢进垃圾回收桶,熟练地用消毒液洗完手,下意识摸了摸额头上深深的印痕,调侃道,这是一道彩虹,好深哦。 她本在结核病门诊工作,由于这次任务艰巨,隔离病房缺人手,就主动申请到了隔离区。有着8年护理工作经历的她,对进入隔离区并没有感到什么特别不适应的,10多天的隔离,让他对两个孩子非常的牵挂和担心。丈夫也在开江上班,工作也很忙。双方父母都不在开江,两个小宝宝只好送到达州交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带。第一次这么长时间与两个幼小的孩子分离,她感到十分内疚。每当两个孩子在视频里哭着争着喊妈妈的时候,就感到特别的难过。她暗暗的下定决心,一定把这次工作做得更好,为两个孩子树立榜样。 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抗击工作中,让她的工作能力得到历练,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每天工作24小时以上,很苦很累,但服务病患是她的天职。她说,同为医护人员,比起武汉的同行,她幸运多了,这点苦和累,算不了什么。同时,在这场战“疫”中,她们的团队精诚合作,互相关心,相互照顾,建立了战友般的感情。她患感冒已经很多天了,满嘴溃疡,有时候说话都吐词不清,但大家对她特别关心和疼爱,使她感到由衷的幸福和温暖。
这个开朗的护士,像所有爱美的女孩一样,有着自己的期盼和梦想。她希望这次战“疫”早日结束。脱下防护服,摘下护目镜,取下口罩,在同事和朋友面前,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而最大的愿望,是盼望属于自己的春天早日到来,走出隔离区,走进春暖花开的大自然,和家人团聚,带着孩子一起沐浴阳光,欣赏湛蓝的天空,呼吸干净清爽的新鲜空气。 同为护士的唐小娇,是一个快乐健谈的90后。她的工作和同事交换轮作,她当天的工作是给整个隔离病房打扫卫生,全天全范围喷撒消毒一次,三氧机器消毒一次。还担负当天给病人输液,雾化,抽血,给氧,心电监护,量体温,送饭,观察病情等。裹了一层又一层的黄色防护服,夸张得像一个行走的蚕蛹,但操作消毒器械等工作流程干净利落,丝毫不见半点笨拙。最耗体力的当数消毒工作,时间长,消杀面积宽,工作强度大,一圈下来,隔离服里面常常汗流浃背。而每次进行消杀前,小娇都要在衣服里面塞一层厚厚的纸巾,消杀完毕,纸巾扯出来再换上枕巾,这样避免感冒。
在隔离区的10天里,从没听说过什么叫“隔离”的爸爸妈妈,非常牵挂女儿,每次打电话都忧心忡忡。正月初七,妈妈干脆做了女儿最爱吃的清明菜粑粑,送到隔离区外,小娇顿时感动得泪如泉涌。是的,隔离区隔不断亲情,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任何温暖的细节都足以让人的情感大堤溃坝。
和谢江山一样,唐小娇有着同样的梦想: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脱下隔离服,走出隔离区,和家人朋友一起,享受和煦的阳光,清醒的空气,享受属于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是的,90后护士的梦想,是隔离区所有人的梦想,也是千千万万开江人最大的梦想。
在被隔离的人员中,一个病员说,自从进入隔离区以后,他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护士的贴心照顾,让他消除了恐惧,坚定了早日出院的信心。他说,他虽然住进隔离区,但医护人员帮助他消灭病毒,却没有隔离对他的关心和爱,好菜好饭按时送到病房,开水24小时保障。吃得好不好,睡得舒不舒服?医护人员长期嘘寒问暖。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走出隔离区,给隔离区的医务人员送一面锦旗,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所以,为了这一天,医护人员给他加油,他为自己鼓劲。
是啊,为了阻击病毒侵袭,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努力。正如县医院院长胡友宏所说,我们所有的艰辛努力和默默付出,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坚决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周密部署,合力攻坚,坚决打赢这场防控“新冠肺炎”的攻坚战。
我们需要向逆风而行的背影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我们需要向开江县各级干部和卫生防疫、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环卫、快递等各条战线的人致敬,他们像隔离区的医护人员一样,都在没日没夜地战斗在防控一线,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我们大众的安宁,才能保持足够的信心,让停下来的脚步走起来,跑起来,奔向更加和谐、幸福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