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院开展预评内审注意事项 医院开展预评内审工作,关系到评审准备的质量。这内审工作各家医院的执行方式不一,一般医院按照自己的情况规划;有的组织内审小组,有序地负责检查;有的将各科室主管依照评审检查模式分组,由科室主管担负内审的责任。
内审工作不管是由内审小组或是科室主管检查,都是为了有效检查出目前评审准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是不足的地方,以便在迎评前做好改进,可以顺利通过,获得高分的评价。虽然评审是一个4年一周期的检查,有决心的医院领导都是希望借助推动医院评审来完善医院制度规范,让医院全員在参与评审过程,不仅找出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各项质量工具的技巧,同时也实践以病人为中心的思维与行动方式,养成PDCA的管理方式,重要的是,在评审之后,延续到日常工作中,对医院医疗安全与质量的关注与改进,形成医院特色文化内涵。
所以,在实施预评活动期间,倾向建议医院建立内审团队。他们可以在评审期间,学习到内审的知识与技巧,然后应用到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中。事实上,许多管理进步的医院早已建立成熟的内审团队,在平日就对各科室进行内审评价,或者按照年度质量计划,规划内审工作,进行各项年度质量检查。不过,就评审而言,还是有评审标准的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充分理解条文标准,才能做好督导检查的工作。
建立内审团队的第一件事是选拔内审员。对于初次参与评审的医院,若还没有培养医院的内审员,那么内审员的选拔就很重要。内审员的资质需要在某些医疗领域有一定的历练与表现,比如护理内审员,建议在护理领域做过急诊室、病区、手术室或者ICU等护理职务才有资质来做内审员;外科内审员,建议在手术领域做到主治医师资质来做内审员。内审员基本是兼职的工作,平常利用本职工作外的时间来执行内审的工作,有的医院会给付工作钟点费用。
内审员若没有参与过评审的经验,需要接受条文解读的培训,了解条文评量项的要求事项。这些事项包含了解与条文关联的法令、制度规范、业务处理流程与表单、以及清楚现场管理情况,加上能够梳理出符合这些事项的佐证材料。
内审员接受完条文解读培训后,就可以开始进行条文自评书的检查(参考附件一条文自评书检查表)。这项检查可以让内审员快速应用在条文解读学习到的知识与技巧,重点在于找出自评书内容是否与评审的评量项要求有出入,或者佐证的材料不符或是不足等问题。
接着是现场检查与现场追踪检查的培训。一般现场检查,主要是选定检查的条文范围及科室,就可依照日常的现场检查方式进行,核对条文的自评书,找出质量问题或是自评书问题,提出检查的报告,经召开会议确认后,由负责单位整改,评审办负责后续追踪进度及确认成效。而现场追蹤检查比较复杂,评审办与内审员需要学习现场追踪检查的方法及技巧,了解如何规划个案及系统的现场追踪检查方案。一旦方案确定,按照方案进行,其后流程与现场检查相同。参考附件二评审现场检查表,附件三预评改进事项管制表,附件四改进事项整改表。
评审办在预评期间,规划从自评材料检查开始,一直到现场检查或是现场追踪检查,都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审员参与。所以,医院对于内审员团队,需要有专责单位管理,建立内审员的资质经历及专长的名册,还有他们的最新工作时间表,以便提供评审办安排适当人员参与预评活动。
评审办在预评期间所规划进行的检查活动,每一次都必须好好记录整个过程的任何产出的文件,包含该次的预评计划、活动的照片、提交的报告、会议记录、及后续的整改纪录与成效报告等,这是评审委员乐意看到的PDCA所持续改进的事实。这也是评审要求医院进行自评的具体做法。
有决心的医院领导深切相信医院落实评审,就如上述评审办落实预评工作,其所带给医院的冲击是很大的;人人直接面对工作质量被严格评价与要求改进,一次次的检查,具有正面性教育与学习,加上配套的激励措施,促进他们提升工作质量,获得工作的成就感,领悟到工作质量的重要与意义,这正是评审带给医院最大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