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消毒剂的基本要求 医院消毒的目的就是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以达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消毒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消毒技术是切断感染链的重要手段,消毒技术是医疗活动的整合。医院常用消毒方法可分为两类: 物理的方法:热力、微波、紫外线、低温等离子体、过滤除菌、静电除菌6个方面。 化学的方法:按杀菌能力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一.术语 (一)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具有绝对性。国际公认的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安全无热源、微粒、溶血物质、致敏物质、异常毒性物质) (二)灭菌剂---能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三)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具有相对性。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自然微生物减少90%即为消毒合格。消毒处理的重点是病原微生物,以达到保护暴露人群不受感染的目的。 (四)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五)清洁---去除物体上的外来物质,尽可能地降低物品上的生物负荷。通常使用水、机械动作、清洁剂或生物酶来实现。 二.对消毒灭菌的基本要求 (一)消毒因子作用的水平 根据消毒因子的适当剂量、强度、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将其分为四个作用水平: 1.灭菌-----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灭菌等物理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化学方法。 2.高水平消毒----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包括紫外线、O3、含氯、含溴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杀灭和去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消毒方法。包括超声波、碘类、醇类消毒剂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方法。包括机械除菌(通风换气、冲洗)、低效消毒剂消毒的方法。 (二)医院用品的危险性分类 按照物品污染后造成危害的程度,将医院用品分为三类: 1.高度危险性物品: 即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 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 仅和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例如:体温表、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窥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压舌板、喉镜、口罩、便器、餐具、茶具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其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例如:毛巾、面盆、痰盂、地面、墙面、桌面、被褥、听诊器、血压计等。 (三)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 微生物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由强到弱递减: 朊毒(感染性蛋白质)→ 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 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非脂病毒或小病毒(脊灰病毒、HAV)→ 真菌 →细菌繁殖体(绿脓杆菌、金葡菌)→ 脂包膜病毒或中等病毒(HIV、HBV) (四)医院消毒中选择消毒、灭菌的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害程度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高度危险的物品——灭菌 中度危险性物品——中效或高效消毒 低度危险性物品——低效消毒或清洁 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和使用剂量 致病性芽孢菌、真菌孢子和抗力强、危险度大的病毒污染的物品——高效消毒或灭菌
致病菌、亲水病毒、衣原体等污染的物品——中效或高效消毒 一般细菌、亲脂病毒污染的物品——中效或低效消毒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耐高温、耐湿物品——首选高压灭菌或干热灭菌
怕热、忌湿、贵重物品——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精密器械的浸泡——化学灭菌剂 物体的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擦拭、喷雾) (五)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1.传染病人污染的器材:消毒——清洗——消毒灭菌 2.普通病人污染的物品:清洗——消毒灭菌 (六)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 1.物品的清洗:预清洗、清洗、漂洗 2.物品上有机物含量与类型:在消毒工作中,把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类物质称为有机物。有机物能够消耗和阻挡消毒效果。 3.污染微生物的水平:致病微生物排出途径和污染对象以及致病强度是消毒处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4.处理剂量:消毒强度×作用时间=处理剂量 5.物品的物理状态(裂缝、铰链、内腔) 6.消毒处理的温度、湿度与PH值 7.穿透条件:蒸汽、包装、清洁质量等 (七)安全使用消毒剂的要求 1.外用非内服 2.有害注意防护(防过敏、防腐蚀、防伤害) 3.通风、现用现配,要正确掌握化学消毒剂使用浓度及计算方法,加强配制的准确性。 4.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5.维持有效浓度:浓度试纸、细菌培养 6.去消毒(清洗) 7.防止消毒剂污染:配制正确,达到足够的浓度,盛放容器要清洁并加盖,放入物品要干燥,按时更换不过期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