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 中医护理学案例问题解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医护理学案例问题解答

护理之声  李冰编辑整理
案例 4:郭某(痛经,气滞血瘀证)
.郭某,女,31岁。2010年8月12日初诊。患者自述8年前经行时受凉后出现痛经,经行第1~2日小腹坠痛,有血块,曾口服止痛药、中药调理,经仍反复发作,遂来我院就诊。现症:患者正值经期,小腹坠痛,有血块,块下痛缓,经量中,色红,白带量多,色黄,无阴,伴腹坠腰酸,乳房胀痛,时感恶心,呕吐,冷汗出,纳可,眠浅,多梦,二便调,舌红润少苔,脉细弦。诊断为痛经,属气滞血察证。予活血行气止痛之法,方用下逐察汤加减。 (1)根据患者病情,简述行经期间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 (2)根据诊断和临床表现,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1) 行经期间生活起居注意事项
1. 避寒保暖,防邪侵袭:患者因 经行受凉诱发痛经,经期需重点规避寒邪。避免接触冷水(如洗手、洗衣)、久居阴凉潮湿环境(如空调直吹小腹);外出时注意腹部保暖,可佩戴肚兜或暖水袋温敷小腹(温度≤50℃,避免烫伤),防止寒凝血瘀加重疼痛。
2. 劳逸结合,勿耗气血:经期气血下注胞宫,需保证充足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提重物、长时间弯腰)及剧烈运动(如跑步、跳绳),防止气血耗伤、胞脉失养;可适当卧床休息,保证每日 7-8 小时睡眠,促进气血调和。
3. 清洁卫生,防染外邪:经期勤换卫生用品,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忌盆浴、坐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引发妇科炎症;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款,勤洗勤晒,减少湿热下注风险。
4. 调畅情志,疏肝理气:患者证属 气滞血瘀,情志不畅易加重气机郁滞。经期避免情绪激动、焦虑、抑郁,可通过听轻柔音乐、散步(15-20 分钟 / 次)、与家人沟通等方式疏导情绪,促进肝气疏泄,缓解 乳房胀痛等气滞症状。
(2) 健康指导
1. 饮食指导:温通气血,忌生冷滞气
宜食温热、行气活血之品,如生姜红枣茶、红糖桂圆粥、当归羊肉汤(经后食用),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血块与腹痛;
忌食生冷(如冰淇淋、冰镇饮料)、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油腻滞气(如油炸食品、糯米)食物,避免寒凝气滞加重病情。
1. 情志指导:疏肝解郁,气血和调
告知患者 怒伤肝”“思伤脾,情绪失调会导致气机郁滞、血瘀加重,指导其通过 深呼吸法”“冥想(每日 10 分钟)调节情绪;
鼓励家属多给予情感支持,避免经期与患者发生争执,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1. 运动指导:适度活动,助气行血
非经期可进行轻柔运动,如八段锦(重点练 调理脾胃须单举”“双手托天理三焦)、太极拳(20-30 分钟 / 次,每周 3-4 次),促进气血运行;
经期若腹痛缓解,可缓慢散步(10-15 分钟 / 次),避免久坐不动导致气血瘀滞。
1. 用药与复诊指导
中药 下逐瘀汤加减需温服,宜在经前 3-5 天开始服用,经期可继续(遵医嘱),服药后观察腹痛、血块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加重需及时告知医护;
指导患者记录 经期日记,包括经量、颜色、血块、腹痛程度及持续时间,复诊时供医生调整方药;若经行腹痛加剧、经量骤多 / 骤少,需立即就诊。
案例 5:贺某(积滞,脾虚食滞证)
贺某,男,7岁。2018年8月17日初诊。患儿平素身体瘦弱,食少纳呆,周身无力,阵发性腹痛,腹痛持续3一5分钟,可自行缓解,脘闷不舒。近日,因贪凉饮冷,腹痛剧烈难忍,无呕吐,故赴某医院就诊,自述体格检查、化验均未发现异常。暂投西药镇静剂治疗,腹痛有所缓解,但1小时后腹痛复发,遂来我院就诊。现症:腹部胀痛拒按,身体瘦弱,语声低微无力,不思饮食,强食则,大便2日未行,唇干,舌淡,苔少而薄白,脉弦细。诊断为积滞,属脾虚食滞证。给予健消导之法,方用枳术丸加减。 (1)根据惠儿病情,闸述辨证要点内容。 (2)根据治疗方药,简述服药护理措施(煎药方法、服药时间、剂量、温度)。 (3)试述患儿的施护要点
(1) 辨证要点内容
依据 四诊合参,辨证要点围绕 脾虚为本、食滞为标展开:
1. 脾虚辨证依据:患儿平素 身体瘦弱、食少纳呆、周身无力、语声低微,属脾虚气弱之象 ——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不足,故形体瘦弱、乏力;脾失健运则胃纳不佳,见食少纳呆;舌淡、苔少薄白,脉细,均为脾虚气血亏虚之征。
2. 食滞辨证依据:患儿因 贪凉饮冷诱发 腹部胀痛拒按、大便 2 日未行,属食滞胃肠之象 —— 生冷食物损伤脾阳,加重运化障碍,食积停滞胃肠,气机不畅则腹胀腹痛;食积内阻,传导失司则便秘;强食则脘闷加重,为食滞不化之表现;脉弦,为气机郁滞之征。
3. 标本关系:本案以 脾虚为根本病机(素体虚弱),食滞为诱发因素(贪凉饮冷),属 本虚标实证,辨证需兼顾脾虚与食滞的主次关系,护理与治疗均需 健脾消食并举。
(2) 服药护理措施(枳术丸加减)
1. 煎药方法
药材处理:枳实(破气消积)、白术(健脾益气)为核心药,若方中含麦芽、神曲等消食药,需后下(煎药出锅前 10-15 分钟加入),避免久煎耗散消食之力;
煎煮器具:选用砂锅或陶瓷锅,忌用铁锅、铝锅(防止药物成分与金属反应);
水量与时间:加水量以没过药材 3-5cm 为宜,浸泡 30 分钟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 20-25 分钟,取药汁约 100-150ml(患儿用量),可煎煮 2 次,将两次药汁混合后分次服用。
1. 服药时间
宜在 饭后 30 分钟 - 1 小时服用,因枳术丸功效为 健脾消导,饭后服药可直接作用于胃肠,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减少空腹服药对胃肠的刺激(患儿脾虚,胃肠功能较弱)。
1. 服药剂量
依据第七版《中医护理学》儿科用药剂量原则7 岁患儿剂量为成人剂量的 1/3-1/2,具体遵医嘱(如成人每日 1 剂分 2 次服,患儿可分 3 次服,每次 30-50ml);
服药时若患儿抗拒,可少量多次喂服,避免强行灌服引发呕吐。
1. 服药温度
温服(药汁温度 38-40℃),患儿脾虚且曾贪凉饮冷,温服可助脾阳运化,避免过冷(损伤脾阳)或过热(刺激咽喉、胃肠)加重不适。
(3) 施护要点
1. 饮食护理: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急性期(腹痛腹胀明显时):暂予清淡易消化流质 / 半流质饮食,如小米粥、山药粥、烂面条,少量多餐(每日 5-6 次,每次 50-100ml),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忌生冷(如冰淇淋、冷饮)、油腻(如炸鸡、肥肉)、甜腻(如蛋糕、巧克力)食物。
缓解期(腹痛减轻、有食欲后):逐渐过渡至软食,如蒸蛋羹、蔬菜泥(胡萝卜、南瓜),可适量食用健脾消食之品,如山楂粥(少量,避免过酸伤胃)、炒麦芽水,帮助消化;仍需控制食量,避免 强食
1. 腹部护理:理气通腑,缓解腹痛
顺时针按摩腹部:患儿取仰卧位,护士 / 家属用手掌(掌心预热)顺时针按摩腹部(以脐为中心,半径 3-5cm),力度轻柔,每次 5-10 分钟,每日 2-3 次,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腹胀腹痛;
艾灸温脾:遵医嘱可艾灸 中脘”“足三里穴(中脘穴:脐上 4 寸,足三里:外膝眼下 3 寸),每次 10 分钟,每日 1 次,温通脾阳、助运化(注意防烫伤,可隔姜灸)。
1. 排便护理:通腑导滞,防燥结
观察排便情况: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干硬 / 稀溏)、量,若 2 日未行,可遵医嘱用开塞露(儿童型)或中药灌肠(如大黄水,需稀释),避免强行排便损伤肛门;
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温开水 100-150ml(分次饮用),避免唇干、大便燥结。
1. 情志与休息护理
情志安抚:患儿腹痛时易哭闹,需通过玩具、讲故事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避免哭闹加重气机郁滞;
休息保障:保证每日充足睡眠(10-12 小时),避免过度活动消耗体力,促进脾阳恢复。
1. 病情观察:监测患儿腹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缓解方式,观察食欲、进食量、大便情况及精神状态;若出现腹痛加剧、呕吐、发热、便血,需立即报告医生。
案例 6:谢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痰热壅肺,后期阳气欲脱、腑热内结)
谢某,女,56岁。2020年6月12日因出现高热、咳嗽,咳痰黄黏,喘憋气促而入院。入院时,伴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入院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入院第2日,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情进一步加重,6月15日进行ECM0 生命支持治疗,出现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脉浮大无根。遵医嘱,益气固脱,通腑泄热,以"人参、生大黄、葶苈子"为基本处方,配合给予安宫牛黄丸。患者病情逐步稳定,于6月26日患者成功撤除ECM0.7月3日撤除呼吸机。 (1)根据患者的病情,阐述其辨证要点。 (2)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简述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1) 辨证要点
1. 初期(入院时):痰热壅肺证
症状辨证:高热、咳嗽、咳痰黄黏(热邪犯肺,炼液为痰),喘憋气促(肺失宣降,气机不畅),大便不畅、小便短赤(热邪伤津,腑气不通);
舌脉辨证:舌红、苔黄腻(痰热内蕴),脉滑数(痰热壅肺之象),符合 痰热壅肺的辨证要点。
1. 后期(ECMO 治疗期间):阳气欲脱、腑热内结、瘀血内阻证
阳气欲脱辨证:神昏、烦躁(神明失养),汗出、肢冷(阳气虚衰,不能固摄津液、温煦四肢),脉浮大无根(阳气虚极,虚阳外越);
腑热内结辨证:仍有大便不畅(前期热邪未清,腑气不通),遵医嘱用 生大黄通腑泄热,佐证腑热内结;
瘀血内阻辨证:舌质紫暗(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停),苔厚腻(痰浊瘀血互结),符合 阳气欲脱为本、腑热瘀血为标的虚实夹杂辨证要点。
(2) 病情观察的主要内容
1. 生命体征监测(核心重点)
体温:监测体温变化(每 1-2 小时 1 次),观察高热是否消退、有无低热反复(热邪是否清除);
呼吸: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监测血氧饱和度(SpO₂)(维持≥94%),记录呼吸机 / ECMO 参数(如潮气量、PEEPECMO 血流量),评估喘憋气促、呼吸困难是否缓解;
脉搏、血压:监测脉搏(每 30 分钟 - 1 小时 1 次),观察脉率、脉律(是否浮大无根、细弱);监测血压(每小时 1 次),警惕血压下降(阳气欲脱加重)。
1. 意识与精神状态观察
意识状态:用 GCS 评分评估意识(每 2 小时 1 次),观察神昏、烦躁是否改善,有无嗜睡、昏迷加深(阳气恢复或恶化的标志);
精神状态:观察患者是否有烦躁不安、谵妄,记录情绪变化,判断神明是否得养。
1. 呼吸道与痰液观察
痰液:观察痰液颜色、性质、量(如黄黏痰是否转为白稀痰),记录痰培养结果,评估痰热是否清除;
呼吸道通畅度:观察气管插管固定情况,监测气道压力,及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观察吸痰时有无血性痰(警惕肺损伤或瘀血)。
1. 二便与津液观察
大便:记录大便次数、性状、量(遵医嘱用生大黄后,观察是否排便、大便是否通畅,避免腹泻过度伤津);
小便:记录尿量(每小时 1 次),观察小便颜色(是否从短赤转为清长),评估津液恢复情况;若尿量<30ml/h,警惕肾功能损伤或血容量不足。
1. 出汗与四肢情况观察
出汗:观察出汗部位、量(如自汗、盗汗),记录汗出是否减少、肢冷是否缓解(评估阳气恢复情况);若仍大汗淋漓、肢冷加重,提示阳气欲脱未改善。
1. 舌脉与用药反应观察
舌脉:每日观察舌质(紫暗是否减轻)、舌苔(黄腻 / 厚腻是否消退),触摸脉象(是否从浮大无根转为有力),评估辨证与治疗是否相符;
用药反应:观察服用 人参(益气固脱)、生大黄(通腑)、葶苈子(泻肺平喘)及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后的反应,如神昏是否转清、喘憋是否减轻;若出现腹泻加重、腹胀,需调整生大黄用量。
1. ECMO 与呼吸机相关观察
监测 ECMO 管路有无渗血、血栓,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感染;
监测呼吸机参数与血气分析结果(如 PaO₂PaCO₂pH 值),评估肺功能恢复情况,为撤除 ECMO、呼吸机提供依据。
1. 并发症观察:警惕肺部感染加重、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皮肤瘀斑、尿量减少,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