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时代,做“专业”的护士 xrzhgs013-陈芳芳
国际护士会发布的2018年国际护士节的活动主题是:“Nursing- A voice to lead:Health as a human right- access,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护理---引领之声:健康是基本人权,获得健康、投资健康与经济增长)。
而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上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对于医疗圈来讲,最重磅的消息莫过于撤销国家卫计委,组建国家卫健委。由“卫计委”变为“卫健委”,表明“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成为新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风向标”。而在“人民健康”工程中,护士在健康管理、预防疾病、危急重症救护、患者照护、慢病管理、养老等各个领域中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而这一战略目标的转变,与历年国际护士会发布主题的变化有着高度的契合。国际护士会从关注自身行业的发展,正逐步向关注全球卫生系统突显护士在健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转变,护士将在促进全民健康的过程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这两大战略目标的契合,在我看来,其实都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提出更明确、最本质的要求。
诚然,我们所从事的护理,经过历代护理前辈的薪火相传、发展与完善,已经成为非常专业化的一门学科和职业。但是不可否认,社会对于护理这个职业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非常粗浅的层次。尤其在基层,甚至连我们身边的同事、医院的管理者,都认为护士只是简单执行医嘱、完成输液、打针等简单的工作,直接忽略掉护士的专业价值。使得护士在薪酬分配、职称等晋升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更多的是源于社会缺少对于“护理专业化”的认同感。
李冰老师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个职业做了一辈子还不专业!”。而成为“专业”护士,不但要求我们具备扎实而全面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敏锐而缜密的思维能力和果敢准确的判断能力。作为基层的护理人员,缺失的更多的可能就是评判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将患者病情观察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关注异常情况及特殊细节,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真正成为医生的“左膀右臂”。平时要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并对患者及家属提供的信息进行评估、鉴别、判断,不要因为家属或患者的否认,轻易放弃应该思考的问题。同时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对疾病观察、评估与判断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护理人员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多渠道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专业价值。完成由“普通护理人员”到“岗位能手”,再到“专业能手”的转变,最终成为一名“专家型人才”,赢得社会的尊重,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