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现“医养结合”关键在医改
访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卫计委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齐海梅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有近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养老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养老和医疗缺口巨大。近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无疑开始破冰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病人的养老问题,特别是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做出了顶层设计和具体指导,令人振奋。专家指出,建设医养结合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应至少包括几个板块:信息化建设是建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中枢和神经;预防保健、诊疗救治、长期护理、疾病康复等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老年医疗学科体系和人才保障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专业支撑;完善政策激励及医保政策体系是解决医养结合的关键性举措;发挥中医药作用是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要素。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初步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一批兼具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所有医疗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为了对这一指导意见有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妇女报记者采访了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卫计委老年医学中心北京医院齐海梅主任医师,请她具体对这一指导意见做解读。
中国妇女报记者:您认为目前中国养老问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国务院出台这一指导意见有何现实意义?
齐海梅:当前,养老和医疗服务中存在的最大困难是“看病的地方养不了老,养老的地方看不了病”。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哪儿呢?我个人认为关键在医改与老年医疗体系的建设。实现医养结合应着眼于老年人的健康,而老年人随着衰老常常患有多种疾病,甚至失能和致残。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患有慢性病,有近4000万失能和部分失能老人。养老和医疗缺口巨大。医养结合指导意见的出台,破解了庞大的老年人特别是老年病人的养老问题,非常令人振奋。
中国妇女报记者:您能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医疗和养老为何必须结合吗?
齐海梅:“医养结合”的“医”从广义上来说,包括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疾病诊治和护理、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多项服务;“养”则主要指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包括生活照护服务、心理服务、文化服务等等。衰老与疾病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衰老伴随着疾病,疾病又加重衰老,二者密不可分。而养老是呵护衰老不可或缺的手段,医疗照顾又是疾病的克星。只有疾病得到良好的医疗照顾,养老的质量才能提高,否则,医养结合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无法落地。以往我们在养老方面也付出了一定努力,建了一些养老机构,但实际使用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已经经营不下去了,仅有少数政府主管的配备有医疗机构的养老院使用效率还不错。多数老年人仍然住在家里成为孤寡老人,靠子女和保姆给予生活照顾,大病小病往医院跑,病越看越难,药越吃越多,承受能力越来越差。
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养老院?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反馈,主要是因为医疗没有很好深入到养老的各个方面,使得养老机构缺乏连续、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保障,一些老人送养老院后因为医疗服务缺乏而减寿。另外有关医疗支出不能报销,家庭和个人付不起等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养老的实施和质量。养老方面存在的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反过来大大加重了国家医疗费用的支出,也影响了医院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
中国妇女报记者:您能谈谈如何把医疗有序、科学地深入到养老的各个方面,使医养有机结合起来吗?
齐海梅:今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这个《意见》非常重要,其实这就是国家为在医养结合中解决医的问题做出了顶层设计和重要布局。
我个人认为建立健全包括分级诊疗、医养结合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国家和社会运用医疗卫生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以促进、恢复和维护老年人健康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各种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预防保健、诊疗救治、护理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各种服务。以往,我们对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解具有一定的狭隘性,更多侧重老年常见疾病治疗这一老年医疗服务的中段环节,而相对忽视老年疾病预防、早期诊断、护理康复等老年医疗服务的前段和后段环节;更多侧重老年病各专业及专科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的改造和新建,而相对忽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以及接续性、辅助性医疗服务机构的建设;更多侧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专业水平的提高,而相对忽视在养老机构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更多侧重西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而相对忽视发挥中医对老年病预防保健以及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等等。这样造成了老年病多发,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养老难度增大。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贯彻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每一条对我们解决上述问题都具有非常现实、非常直接的指导意义。如“创新”,我们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简单修补是不行的,必需创新,向基层、向社会延伸,大医院的专家下沉,形成从预防到康复护理的全流程医疗服务,从学科人才到医保养老的医疗保障支撑,打造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基础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新模式,不断探索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新机制,包括突破以往对于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认识误区,树立系统、连续、全方位的老年医疗服务观念,这如果没有很大的改革创新力度是做不到的。
中国妇女报记者:您刚才提到建设老年医疗服务体系新模式、新机制非常重要,能再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齐海梅:好的。我们认为,建设医养结合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应至少包括几个板块:信息化建设是建立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中枢和神经;预防保健、诊疗救治、长期护理、疾病康复等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老年医疗学科体系和人才保障是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专业支撑;完善政策激励及医保政策体系是解决医养结合的关键性举措;发挥中医药作用是完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要素。这一切举措,都依赖于政府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中,要加大协调力度,特别是在政府的统筹协调及监管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力量和积极性。这些都关系着老年医疗服务新体制的形成和医养结合目标的实现。(中国妇女报记者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