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468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性格决定健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5 19:1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性格决定健康
我们曾经讲过,人是神体合一的整体。
神,在中华传统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含义──独立守神之神,精神内守之神。就现代科学语言,我们或许只能用精神、心理、意识这些词来注释它。正是在现代科学思维的观照下,在讲到与神有关的问题时,我们通常的思路局限在心理与生理的关系上。
这就涉及到中华传统医学病因学的又一方面,内伤。
内伤主要指七情、饮食和劳逸。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都会伤害人的健康,与饮食不节、劳逸过度能够致人内伤是一样的。
更具体一点,所有对中华传统医学进行病因学概括的书籍课本,在讲到七情的时候,都把主要的内容归结为五志伤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做出这种概述之后,强调要注意情绪对人的生理影响,注意对患者做思想工作,便认为已经对《黄帝内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其实是远不够的。
《黄帝内经》讲到神,或者从现代意义上讲到心理与疾病的关系时,含义博大精深。现在,让我们从现代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意义上进行一次再发现。
一,神体相依,神舍相依。
在《黄帝内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论述。
《汤液醪醴论篇》中曾经这样讲道: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这里讲到,针石不过是一种治病的方式,如果病人的精神不起作用,神气已经涣散,意志已经散乱,病是治不好的。当精坏神去,神离开身体的时候,营气、卫气就不可能再恢复了。
也就是说,神去,病就不能治好。
《黄帝内经》在这里非常尖锐地提出了神在生命在、神去生命走的重大结论。我们必须透过这些字句体会神体合一的基本思想。
《黄帝内经》还在《玉版论要篇》中这样讲道:
“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
这里用非常明确的语言讲了,判别疾病的浅深变化,不管如何辨别色脉的变化,最终是一个奥秘、一个道理:看人的神气在不在?
神转不回,也就是说,神是不断向前转动的,是有一个趋势的。如果它回折了,不转了,就失去生命了,失去生机了。这里,“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是至理名言。
只要我们多多少少安下心来,体会一下“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的含义,就知道《黄帝内经》关于神的讲述是多么的绝对。
二,这样,我们就要考察《黄帝内经》关于五脏五藏的问题。
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这是神体合一的更加具体化。神、魂、意、魄、志皆为神也,它们藏在心、肝、脾、肺、肾中,这更生动、更具体、更特定地表明了神体合一的具体结构。
从这个意义上讲,神和现代生理学意义上的大脑的意识功能、思维功能还有分别。《黄帝内经》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关系的描述与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有分别。
我们不否认,就解剖学意义上,现代生理学、现代医学远比《黄帝内经》时期有了重大发展,然而,正是两千多年来《黄帝内经》所统领的中华传统医学的医疗实践效果启发了我们的思想。《黄帝内经》关于神体合一、关于五脏五藏的说法中有着关于人的心理和生理更深刻的内容。
既然五脏分别藏贮心、魂、意、魄、志,我们也便联想到五脏功能状况对心、魂、意、魄、志的分别影响,也想到神、魂、意、魄、志对五脏的分别影响。我们还进而想到,五脏分别主脉、主筋、主肉、主皮毛、主骨,分别开窍于眼、耳、鼻、舌、二阴。我们还会继续联想,神、魂、意、魄、志和五脏相络属的各身体部位有何联系。
如果用我们曾经讲过的“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它的潜意识思维”这句话来做某种注释,我们或许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透视和领会五脏五藏的奥秘。
三,当讲到七情的时候,把惊、恐归为恐,将悲、忧归为悲,那么,就变成五志入五脏,五志伤五脏。
我们知道,怒入肝,喜入心,思入脾,悲入肺,恐入肾。我们也还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如果对此预先做出说明,那就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的度内,怒、喜、思、悲、恐这五志是人体所需要的。
一个人有怒气,完全不发作,压抑着,并不一定对身体有好处。如果发怒过分,对身体也没有好处。就好像适当的、有限度的发怒可能是渲泄肝火、康复肝阳的有效方式。但是,大怒又会伤肝,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同样,喜,对心情、对心应该是有好处的。不喜,压抑着,对身体不利。但大喜过度,自然也是不好的。
这样,我们开始探索五志五伤的问题。
第一,怒伤肝。
怒则气上,它会产生胸闷、胁疼、气短、吸促,这是较为明显的、常见的。或者,当怒而不发作的时候,气郁不畅,它会产生咽不下吐不出的异物感、堵塞感。如果气郁不畅,压抑的怒气过胜,还可能出现各种疾病,包括心身性疾病。
在这里,怒气原本是心理活动,它却产生了与肝对应的身体变化;而且,它只有用气这个概念、用怒气这个范畴才能够加以准确描述。
对怒气的发作,对它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对怒气的抑郁、压抑所产生的生理反应,《黄帝内经》都做了深刻概括。
从某种意义上讲,怒气的爆发、压抑、积郁伤肝,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反过来,肝有病状,也经常表现为易怒。
第二,思伤脾。
思则气结,则郁积在脾胃,它会造成不思饮食,神思呆滞,失眠,衰弱。
在这里,《黄帝内经》做了“思则气结”的概括,应该说非常准确。对于思伤脾的概括也极为准确。
当思过度时,脾失健运。这又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如果一定对此做出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的注释,那么,人处在苦思苦想时,处在思虑不解时,在心理上就处在消化不了的状态中。他对应的生理状况就是脾胃的消化不良。
第三,过喜伤心。
喜则气缓,就会造成气短不续的情况。大喜、过喜使得心脏病发作而死亡的案例不为罕见。过喜、大喜使人笑得喘不上气来,更是生活的平常现象。
对这个总结还能做的注释是,不仅过喜伤心,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都将直接伤心。
心藏神,心神合一是体神合一的集中体现。
第四,悲伤肺。
悲则气消。气瓦解、消散、涣散。因此,过悲,就会出现神气不足的情况,就会垂头丧气,就会伤心不已,长嘘短叹。反过来,肺有病变的人,就容易悲伤,容易丧气,容易长嘘短叹。
长嘘短叹、悲伤在一定的适度范围内是合理的释放,是人体的需要,过度了,就会伤肺。
第五,恐伤肾。
恐则气下。我们对比“怒则气上,思则气结,喜则气短,悲则气消”来领会“恐则气下”,就会发现,这五个概括、总结非常准确。
可以这样说,怒是一种阳性的反应,向上,亢盛,勃然而起。而恐则是一种阴性的反应,向下,虚弱,把持不住,大小便失禁。
不同的情绪产生的气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把惊恐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惊则气乱。在某种意义上,“惊”最直接影响的还有心和胆。
如果对五志伤五脏做简单的概括和补充,那么就是,还存在着五志化火的情况:怒可化肝火,过喜可化心火,思可化胃火,悲可化肺火,恐可化肾火。
四,如果七情、五志伤五脏可以简单理解为情绪对人体的伤害,除此以外,我们在《黄帝内经》中还可以看到一个法则,那就是思维方式同样对人体有影响。
就疾病而言,不良的思维方式会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疾病。
关于这一点,现代人(无论是中医学界外,还是中医学界内)还远未能有足够的认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5 19:55:2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分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1-24 04:48:0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1:4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5 10:3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5175411 的帖子

一个人很容易受内伤的      为了健康得改改性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31 10:43:1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2-18 20:32:2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4-4 15:08:44 |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谢谢了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6-21 10:45:1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