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22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7 22: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血液标本采集
血气分析标本的收集是极为重要的,若处理不当,将产生很大的误差,甚至比仪器分析的误差还大,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化验单上必须标明患者年龄、吸氧浓度、体温、血红蛋白浓度、取血部位和机械通气类型,这些资料是正确分析结果所必需的。
1.标本类型


血气标本以采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为主,静脉血也可供作血气测定,不同的标本其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有所不同。只有动脉血才能真实反映体内代谢氧化作用的酸碱平衡状况,检测氧合功能的指标必须采集进入毛细血管之前的动脉血,也就是血液中从肺部运氧到组织细胞之间的动脉血,才能真正反映体内氧的运输状态。动脉血液的气体含量几乎无部位差异,从主动脉到末梢循环都是均一的,对PCO2和pH值的检测也以采集动脉血为好。血液循环无障碍的病人,静脉血的这两项指标基本也可反映体液酸碱状况。分析结果和采集标本时要注意标明标本类型、吸氧浓度、患者年龄、体温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参数。


2.标本采取方法

进行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前,应该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抽血用的注射器、抗凝用的稀释肝素和封闭针头用的木塞或塑料塞等。
(1)
动脉血:肱动脉、股动脉、前臂动脉以及其他任何部位的动脉都可以进行采血。最好选择桡动脉,如需反复监测动脉血气,最好留置动脉留置针。当收缩压低于60 mmHg时,如心肺复苏患者,桡动脉搏动微弱,可换成股动脉穿刺。取动脉标本最好玻璃注射器采血,因为氧和二氧化碳不会溶解到玻璃注射器上,另外玻璃注射器的磨擦力很小,穿刺到动脉时血管内的压力可将注射器内芯自动弹起,使得气泡进入玻璃注射器的机会最小。根据取血部位特点以相应角度针刺动脉血管,让注射器内芯随动脉血进入注射器而自动上升,取1-2mL全血即可。拔针后,注射器不能回吸,只能稍外推,使血液充满针尖空隙,并排出第一滴血弃之,让空气排尽,用塑料嘴或橡皮塞封住针头,隔绝空气,再把注射器来回搓滚,混匀抗凝血,立即送检。或者采用微量取样器采集血标本。
(2)
动脉化毛细血管血:所谓动脉化的毛细血管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末梢经45℃温水热敷,使循环加速,血管扩张,局部毛细血管血液中PO2 和PCO2值与毛细血管动脉端血液中的数值相近,此过程称为毛细血管动脉化。只有高灌注局部组织的代谢变化,其静脉血pH值、PCO2、PO2与动脉血所测值才非常接近。采血部位以手指、耳垂或婴儿的手足跟及拇趾为宜。用45℃热水敷局部,5-15分钟后或直至皮肤发红,而后穿刺、穿刺要深,使血液快速自动流出,弃去第一滴血。不能挤压,挤出的血液的测定结果不可信。未充分动脉化的毛细血管的PO2测定值偏低,但对pH值、PCO2和HCO3-的测定结果影响不明显。
(3)
静脉血:静脉血所测结果不适用于了解体内O2的运输状态,故PO2及有关推算数据仅供参考,但对pH值及PCO2等酸碱平衡指标是适用的。采静脉血尽可能不使用止血带。
(4)
混合静脉血:从漂浮导管的肺动脉搏端缓慢抽取。
3.标本抗凝
临床上常用的凝剂为肝素钠,其他抗凝剂如依地酸(edetic acid,EDTA)、枸橼酸盐和草酸盐等影响pH值。最好预先配备好肝素钠溶液,浓度为500-1000U/ml,含量过低,抗凝剂体积过大,易造成稀释误差;若含量过高也易引起误差。


4.隔绝空气
大气中PCO2接近0.3 mmHg,明显低于血液;而大气中PO2接近160 mmHg,高于血液。如有大于标本10%的空气气泡混入标本中,将造成标本的PCO2明显偏低,而PO2明显偏高(接近160 mmHg)的误差,混进空气越多,误差越大。
5.运输和保存标本的温度与时间
37时,血细胞代仍在进行,pH值、PO2和PCO2会明显发生变化:白细胞消耗氧而红细胞在无氧酵解过程中产生H+ 、CO2不断产生,因此标本应在10分钟内测定或冷却至4降低代谢率待检。标本放置时间最多不超过2小时,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血PO2值是个怀疑值,仅供参考。下表总结了温度对常规测定的血气成分的影响。
表3-12-2 不同温度下常规测定的血气成分变化速度
参数
37
4
pH
0.01/10min
0.002/10min
PCO2
1 mmHg/10min
0.1 mmHg/10min
PO2
33 mmHg/10min
3 mmHg/10min
(二)患者准备
(1)
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状态,卧床5分钟后采血。(2)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采血要特别注意:①机械通气时,采血前至少要等20分钟,让其在指定模式同期稳定后采血;②患者进行氧疗时,应注意氧气流量,计算吸氧浓度;③若是体外循环病人,应在血液得到充分混匀后再进行采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