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复训练2: 肢体障碍病人主动关节活动疲劳判断及处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康复训练2
肢体障碍病人主动关节活动疲劳判断及处理
    护理之声  外科护理专家团队政整理
判断肢体障碍病人主动关节活动时是否疲劳,需结合主观反馈、客观动作表现、生命体征变化、行为反应四大维度综合识别,尤其要关注 隐性疲劳信号(如动作变形、代偿发力),避免因病人耐受度高或表达能力弱而忽视疲劳,具体判断方法如下:

一、核心评估维度:从 主观 - 客观 - 体征 - 行为分层识别1. 主观感受反馈(意识清醒病人优先参考)
通过直接询问或引导病人表达,捕捉疲劳相关的主观信号,正常与疲劳反应的区分如下:
反馈类型
正常反应(可继续活动)
疲劳反应(需暂停休息)
体力感受
表示 有点累,但还能坚持,无明显肌肉酸痛、乏力,休息 1 分钟后可继续下一组。
明确说 累了,不想动了,或抱怨 胳膊 / 腿抬不起来,伴随肌肉酸胀(如 胳膊酸得慌),休息后仍无缓解。
其他不适
无头晕、胸闷、气短,能正常回答问题(如 做了几次了)。
出现头晕(如 头有点晕)、呼吸急促(说 喘不过气),或意识模糊(回答问题迟缓、重复)。
特殊情况(沟通困难 / 意识障碍病人):无法主动表达时,观察 非语言信号”—— 如听到 再做一次时摇头、推开护理人员的手、闭眼皱眉,均提示疲劳。
2. 客观动作表现(最直观的疲劳指标,重点观察)
疲劳时病人肌肉力量下降、协调性变差,动作会出现明显变化,核心关注以下 4 点:
1)动作幅度 缩小
正常:每组动作幅度一致(如主动屈肘能稳定抬至 90°,重复 10 次幅度无变化);
疲劳:动作幅度逐步减小(如第 1-3 次能抬至 90°,第 4 次仅抬至 60°,第 5 次完全抬不起来),或无法达到 目标活动角度(如计划伸腕 30°,疲劳后仅能伸 15°)。
2)动作速度 变慢
正常:动作匀速(如屈肘 3 秒完成、伸肘 3 秒完成,节奏稳定);
疲劳:动作明显变慢(如屈肘从 3 秒延长至 5 秒,或中间出现 停顿,如抬到一半停住,需用力才能继续),甚至出现 卡顿感(关节活动不顺畅)。
3)出现 代偿动作
正常:专注用目标关节肌肉发力(如练屈肘时,仅肘部肌肉用力,肩部、躯干无多余动作);
疲劳:因目标肌肉无力,主动用其他部位代偿(如练屈肘时,耸肩、身体歪斜、用健侧手辅助发力,或练屈膝时腰部拱起、借助床沿支撑),代偿动作会随疲劳加重更明显。
4)肢体 颤抖失控
正常:动作稳定,无肢体抖动;
疲劳:目标关节周围肌肉出现 细微颤抖(如抬臂时手部轻微晃动),或动作失控(如握软球时突然松手、伸腕时突然下垂),提示肌肉已无法维持收缩力。
3. 生命体征变化(量化疲劳的辅助指标)
活动中或活动间隙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若出现以下变化,提示疲劳:
心率:活动后心率比活动前快20 / 分以上(如活动前心率 70 / 分,活动后达 95 / 分),或心率持续>100 / 分(老年人>110 / 分);
呼吸:呼吸频率从正常 16-18 / 分,增至20 / 分以上,或出现 浅快呼吸(呼吸浅而急促)、鼻翼扇动;
血压:收缩压比活动前升高>20mmHg(如活动前 130/80mmHg,活动后 155/85mmHg),或舒张压升高>10mmHg,且休息 5 分钟后仍未恢复。
4. 行为反应(间接反映疲劳状态)
注意力下降:正常时能专注跟随指令(如 再做 2 ),疲劳时会 走神(如看向别处、不回应指令),或记错动作(如该屈肘却伸肘);
情绪变化:从 配合转为 抗拒(如之前愿意做,疲劳后摇头、扭头避开),或出现烦躁(如叹气、嘟囔 太麻烦了);
动作协调性差:如抓握训练时,之前能准确握住软球,疲劳后多次抓空,或握球后无法稳定保持(很快掉落)。

二、疲劳后的即时处理原则(避免损伤加重)
1. 立即暂停活动:一旦识别疲劳信号,停止当前训练,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如卧床休息、靠坐),避免硬撑导致肌肉劳损或跌倒;
2. 缓解不适:若有肌肉酸胀,轻柔按摩疲劳部位(如按摩肱二头肌、股四头肌,每次 3-5 分钟);若呼吸急促,给予吸氧(2-3L/min),待呼吸平稳后再少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 调整后续计划:当天减少训练总量(如原定 3 组,疲劳后改为 2 组),或降低动作难度(如从 无辅助主动活动改为 辅助主动活动);下次训练时,适当减少每组重复次数(如从 10 次减至 8 次),增加组间休息时间(从 1 分钟延长至 2 分钟)。

三、总结:疲劳判断的 核心 3 个是否
1. 是否出现 动作幅度缩小 + 速度变慢 + 代偿(客观核心指标);
2. 是否有 主观累感 + 心率 / 呼吸加快(主观 + 体征验证);
3. 是否出现 注意力不集中 + 抗拒动作(行为辅助指标)。
只要满足其中 1 项核心指标 + 1 项其他指标,即可判定为疲劳,需及时停止活动。通过精准识别疲劳,既能避免过度训练导致的损伤,也能保护病人的训练意愿,确保主动关节活动安全有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