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科各系统主要疾病;核心护理要点考前快速一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外科各系统主要疾病;核心护理要点考前快速一览
护理之声   李冰为2025年晋升护理高级职称人员提供
一、颅脑损伤(急脑疝)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1共性急症
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脑疝是颅脑损伤最危急并发症)
2急症处理
1. 紧急降颅压:立即静脉快速滴注 20% 甘露醇(125-250ml30 分钟内滴完),联合呋塞米 20-40mg 静脉推注;
2. 体位调整:床头抬高 30°,头偏向一侧(防舌后坠误吸),避免颈部过屈 / 过伸;
3. 手术准备:立即完善术前检查(头颅 CT),备皮、配血,紧急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去骨瓣减压术。
3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 意识障碍:与脑损伤、颅内压增高致脑灌注不足有关;
2. 有窒息的危险:与呕吐、舌根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有关;
3. 颅内压增高:与术后脑水肿、血肿残留或再出血有关;
4.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致自主活动缺失有关。
4护理措施
1. 病情监测:每 15-30 分钟观察意识(GCS 评分)、瞳孔(大小 / 对光反射,瞳孔不等大提示脑疝复发)、生命体征(警惕 两慢一高库欣反应);
2. 呼吸道护理: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昏迷者尽早行气管插管 / 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维持 SpO₂≥95%);
3. 用药护理:甘露醇需快速滴注(使用输液泵),记录尿量(每日≥1500ml),定期复查电解质(防低钠 / 低钾);
4. 皮肤护理:使用防压疮气垫床,每 2 小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5并发症预防
1. 脑疝复发:严格控制输液速度(<40 / 分),避免剧烈咳嗽、躁动(遵医嘱用苯巴比妥镇静),监测颅内压(有条件者行 ICP 监测);
2. 肺部感染:定时翻身拍背(每 2 小时 1 次),气道湿化(生理盐水 20ml + 氨溴索 15mg 雾化,每日 3 次);
3. 颅内出血:术后 24 小时内重点观察引流液(鲜红色、每小时>100ml 提示出血),遵医嘱用止血药(氨甲环酸)。
6快速康复
1. 早期活动:术后 24-48 小时(意识清醒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如屈伸肘、膝);术后 3-5 天(病情稳定)协助坐起,逐渐过渡到床边站立;
2. 营养支持:术后 48 小时内(意识障碍者)行肠内营养(鼻饲肠内营养制剂,初始 500ml/d,逐渐增至 1500-2000ml/d),无法肠内营养者予肠外营养(氨基酸 + 脂肪乳)。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意识清醒后逐步进行主动功能锻炼(如握力训练、行走练习),术后 3-6 个月复查头颅 CT;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撞击),防止头部外伤;出现头痛加重、呕吐、意识模糊时立即就医。
2. 家属指导:学会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如呼之不应、瞳孔大小不一需紧急就诊);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避免患者独自活动(防跌倒);长期卧床者定期协助翻身,预防压疮。
二、颈部疾病(甲状腺)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1共性急症
甲状腺危象(术后 12-36 小时高发)、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术后 48 小时内最危急)、喉返 / 喉上神经损伤
2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甲状腺危象:立即吸氧(3-5L/min),静脉滴注丙硫氧嘧啶(PTU,首剂 600mg)、复方碘溶液(30-60 /d,分 3-4 次)、氢化可的松(200-400mg/d);物理降温(冰袋敷大血管处),禁用阿司匹林;
2. 呼吸困难和窒息:立即床旁剪开缝线、清除血肿,若无效行气管切开;
3. 神经损伤: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者暂禁发声,喉上神经损伤(饮水呛咳)者予流质饮食,观察恢复情况。
3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呼吸困难 / 窒息:与术后血肿压迫、喉头水肿、气管塌陷有关;
2. 声音嘶哑 / 失音:与喉返神经损伤有关;
3. 低钙血症(手足抽搐):与甲状旁腺损伤致钙吸收障碍有关;
4. 自我形象紊乱:与甲状腺全切 / 次全切术后颈部瘢痕有关。
4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术后 48 小时内密切观察呼吸频率(>24 / 分需警惕)、颈部肿胀情况,床边备气管切开包、吸引器;
2. 神经功能评估:术后 6 小时让患者发音(如说 ),判断喉返神经功能;
3. 低钙护理:监测血钙(<2.0mmol/L 提示低钙),遵医嘱静脉推注 10% 葡萄糖酸钙 10-20ml,症状缓解后口服碳酸钙 D3
4. 伤口护理:伤口沙袋压迫 6-8 小时,观察敷料渗血情况,渗液多时及时更换。
5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血肿压迫:术后避免颈部剧烈活动,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轻张力);2. 喉头水肿:术后 6 小时内禁食,6 小时后予温凉流质饮食(避免过热刺激喉头),遵医嘱用地塞米松 5-10mg 静脉滴注;
3. 低钙血症:术后指导进食高钙食物(牛奶、豆制品),定期复查血钙。
6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可在床上坐起,术后 1-2 天可下床活动(避免颈部过度后仰);
2. 饮食过渡:术后 6 小时温凉流质(米汤)术后 1-2 半流质(粥)术后 3-5 软食(软饭),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3. 功能锻炼:术后 1 周开始进行颈部缓慢活动(如左右转头、低头仰头),防止颈部僵硬。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甲状腺全切者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日晨起空腹服用,不可擅自停药;术后 1 个月、3 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调整药物剂量;颈部瘢痕可在术后 1 个月使用硅酮凝胶(减轻瘢痕增生)。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调整饮食温度(防过热刺激喉头);若患者出现手足抽搐(低钙),立即口服钙剂并就医;提醒患者避免颈部外伤(如碰撞)。
三、乳腺疾病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急性乳腺炎(哺乳期高发)、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 皮下积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时,局部热敷(50-60℃,每次 20-30 分钟)、排空乳汁(吸乳器或手法挤奶),遵医嘱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形成脓肿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放射状切口);
2. 皮瓣坏死 / 皮下积液:坏死皮瓣予清创换药,皮下积液行穿刺抽液或放置引流管;
3. 上肢淋巴水肿: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穿戴弹力袖套,遵医嘱用迈之灵等消肿药物。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 自我形象紊乱:与乳腺癌根治术切除乳房有关;2. 上肢肿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致淋巴回流障碍有关;3. 伤口感染:与手术创伤、乳汁淤积(急性乳腺炎)、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4. 疼痛:与手术创伤、皮瓣牵拉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伤口护理:观察皮瓣颜色(红润为正常,苍白 / 青紫提示血供不佳),保持敷料干燥,渗血渗液多时及时更换;乳腺癌术后 3 天内观察腋窝引流管(引流量<10ml/d 可拔管);
2. 上肢护理:乳腺癌术后 24 小时内抬高患侧上肢,避免患侧提重物(术后 3 个月内)、测血压、静脉穿刺;
3.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布洛芬 / 氨酚待因,急性乳腺炎者避免按压患乳;4. 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鼓励表达感受,介绍乳房重建手术(如假体植入)的适应证和时机。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上肢淋巴水肿:术后 1 周开始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握拳屈肘梳头爬墙,循序渐进);
2. 伤口感染:急性乳腺炎者保持乳头清洁(哺乳前后用温水清洗),乳腺癌术后遵医嘱用抗生素,避免伤口沾水(拆线前);
3. 皮瓣坏死:术后避免皮瓣受压,保持引流管通畅(防皮下积液压迫皮瓣)。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功能锻炼:乳腺癌术后 1-3 握拳 / 屈肘;术后 1 梳头 / 摸对侧耳朵;术后 2 爬墙(逐渐增加高度);
2. 营养支持:术后进食高蛋白(鸡蛋、鱼肉)、高维生素(蔬菜、水果)饮食,促进伤口愈合;急性乳腺炎者避免高脂饮食(防乳汁黏稠);
3. 哺乳指导:急性乳腺炎治愈后可继续哺乳,指导正确哺乳姿势(坐位 / 侧卧位),避免乳汁淤积。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哺乳期女性每日哺乳后排空乳汁(防淤积),乳头皲裂时涂羊毛脂软膏(哺乳前洗净);乳腺癌患者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复发),定期复查(术后 1-2 年每 3 个月 1 次,3-5 年每 6 个月 1 次,5 年后每年 1 次),复查项目包括乳腺超声、肿瘤标志物(CEACA15-3)。
2. 家属指导:协助乳腺癌患者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鼓励患者正视身体形象变化;提醒哺乳期女性注意乳头卫生,避免婴儿含乳头入睡(防乳头损伤)。
四、胸部疾病(肺癌、食管癌)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肺癌术后肺不张 / 肺部感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胸部手术(肺癌 / 食管癌)后胸腔内出血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肺不张 / 肺部感染:立即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雾化吸入(生理盐水 20ml + 氨溴索 30mg,每日 3 次),必要时支气管镜吸痰;遵医嘱用头孢类抗生素;
2. 吻合口瘘:立即禁食禁饮,胃肠减压,胸腔闭式引流(排脓 / 积液),静脉滴注亚胺培南等广谱抗生素;
3. 胸腔内出血: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输血,遵医嘱用止血药(氨甲环酸),若出血量>200ml/h 且保守治疗无效,紧急手术止血。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气体交换受损:与肺不张、肺部感染、手术切除肺组织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食管癌术后禁食、消化吸收障碍、肺癌术后消耗增加有关;
3. 胸腔闭式引流管异常:与引流管堵塞、脱出、受压有关;
4. 疼痛:与手术创伤、引流管刺激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呼吸功能护理:术后给予鼻导管吸氧(2-4L/min),指导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收缩)、有效咳嗽(按住伤口减轻疼痛);肺癌术后使用肺功能锻炼器(如吹气球,每日 3-4 次,每次 10-15 分钟);
2. 引流管护理: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 / 受压),观察引流液颜色(鲜红色提示出血,脓性提示感染)、量(每小时记录);引流管脱出时立即用手按压伤口,呼叫医护人员;
3. 营养护理:食管癌术后 48-72 小时行肠内营养(鼻饲营养液),肺癌术后 6 小时可进流质饮食;
4.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自控镇痛泵(PCA)或哌替啶,避免因疼痛不敢咳嗽。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肺不张:术后每 2 小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1-2 天);
2. 吻合口瘘:食管癌术后避免进食过硬、过热食物(术后 1 个月内),监测体温(发热提示可能感染),遵医嘱完成全疗程抗生素治疗;
3. 胸腔内出血:术后 24 小时内密切观察引流液,避免剧烈咳嗽(防腹压升高)。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在床上坐起,术后 1-2 天床边站立、行走(根据体力逐渐增加时间);
2. 呼吸训练:术后每日进行腹式呼吸、有效咳嗽训练,肺癌患者术后 1 周肺功能恢复至术前 60% 以上;
3. 饮食过渡: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术后 10-14 天(吻合口愈合后)流质半流质软食,少食多餐(每日 5-6 次);肺癌术后流质半流质软食(术后 3-5 天过渡完毕)。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肺癌患者术后戒烟,避免接触粉尘、烟雾(防肺部感染);食管癌患者术后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防倾倒综合征),餐后适当活动(如散步 15 分钟);术后 3 个月复查胸部 CT(肺癌)或胃镜(食管癌)。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鼓励患者坚持肺功能锻炼;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发热(>38.5℃),立即就医;提醒食管癌患者进食时细嚼慢咽(防吻合口损伤)。
五、肺部疾病(气胸、脓胸)
[size=11.0000pt]项目
[size=11.0000pt]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size=11.0000pt]张力性气胸、急性脓胸、气胸术后复张性肺水肿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张力性气胸:立即用粗针头(16G)在患侧锁骨中线第 2 肋间穿刺排气(临时减压),随后行胸腔闭式引流(引流管置于患侧第 2 肋间);
2. 急性脓胸:尽早行胸腔闭式引流(排脓,引流管置于患侧腋后线第 7-8 肋间),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 + 甲硝唑等广谱抗生素;
[size=11.0000pt]3[size=11.0000pt]. 复张性肺水肿[size=11.0000pt]:立即停止胸腔抽气 / 引流,吸氧(高浓度面罩吸氧),遵医嘱用呋塞米 20-40mg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10mg 静脉滴注。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气体交换受损:与气胸致肺压缩、脓胸致肺组织受压、肺水肿有关;2. 疼痛:与手术创伤、引流管刺激、胸膜摩擦有关;3. 体温过高:与脓胸感染、肺部炎症有关;4. 体液不足:与复张性肺水肿致液体丢失、发热致不显性失水增加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呼吸频率(>30 / 分提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0% 提示缺氧)、体温(脓胸患者每 4 小时测 1 次);张力性气胸患者观察排气后症状缓解情况;
2. 引流管护理:保持胸腔闭式引流管通畅,脓胸患者观察引流液性质(脓性、臭味提示感染严重),记录引流量(每日<50ml 可考虑拔管);
3. 发热护理:体温>38.5℃时物理降温(冰袋敷大血管处),遵医嘱用布洛芬;
[size=11.0000pt]4. 肺水肿护理:复张性肺水肿者取半卧位,双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遵医嘱用强心药(如西地兰)。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气胸复发: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举重),预防呼吸道感染(咳嗽可能诱发气胸);
2. 脓胸加重:保证引流管有效引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抗生素(疗程 4-6 周),定期复查胸部 CT(观察脓腔吸收情况);
[size=11.0000pt]3. 复张性肺水肿:气胸引流时控制速度(首次抽气量<1000ml),避免肺组织快速复张。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气胸患者排气后 24 小时可在床上活动,脓胸患者引流通畅后可下床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size=11.0000pt]2. 呼吸训练:指导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每日 3-4 次,每次 10-15 分钟,促进肺复张;3. 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鱼肉、蔬菜),脓胸患者增加热量摄入(每日 2500-3000kcal),促进感染控制。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气胸患者告知避免屏气、剧烈咳嗽(防复发),若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立即就医;脓胸患者告知完成全疗程抗生素治疗(不可自行停药),术后 1 个月、3 个月复查胸部 CT;戒烟,避免接触粉尘、化学物质(防肺部损伤)。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提醒患者注意保暖(防呼吸道感染);若患者胸腔引流管脱出,立即用手按压伤口并呼叫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痰液颜色(脓胸患者黄痰提示感染未控制)。
六、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感染性休克、腹腔脓肿(膈下 / 盆腔 / 肠间脓肿)、急性腹膜炎术后肠粘连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感染性休克: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生理盐水 1000-2000ml),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 + 甲硝唑等广谱抗生素,遵医嘱用多巴胺(5-10μg/kgmin)升高血压;
2. 腹腔脓肿: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脓腔冲洗(生理盐水 + 抗生素);
3. 肠粘连: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补液,若出现绞窄性肠梗阻征象,紧急手术。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体液不足:与腹膜炎致呕吐、腹腔积液、手术引流、禁食有关;
2. 疼痛:与腹膜刺激、手术创伤有关;
3. 体温过高:与腹腔内感染、毒素吸收有关;
4. 有感染扩散的危险:与腹腔内感染未控制、引流不畅有关。
护理措施
1. 病情监测:监测血压(收缩压<90mmHg 提示休克)、心率(>100 / 分提示感染)、尿量(<30ml/h 提示体液不足)、体温(每 4 小时测 1 次);2. 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黄绿色提示肠液,血性提示出血)、量;3.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哌替啶或氨酚待因,避免按压腹部(防加重疼痛);4. 感染护理:观察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是否缓解),遵医嘱用抗生素,定期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下降提示感染控制)。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感染性休克: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及时纠正体液不足(补液速度根据血压调整),监测血气分析(纠正酸碱失衡);
2. 腹腔脓肿:术后鼓励患者半卧位(利于脓液积聚盆腔,减少毒素吸收),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排查脓肿);
3. 肠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24-48 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进食(促进肠蠕动)。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24 小时在床上翻身,术后 48 小时可下床活动(根据感染控制情况调整);
2. 营养支持: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排气),从流质饮食(米汤)半流质(粥)软食(软饭),逐渐增加食量;
3. 肠道功能训练:术后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10-15 分钟),促进肠蠕动恢复。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蔬菜、鱼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若出现腹痛加重、发热、呕吐(提示感染复发或肠粘连),立即就医;术后 1 个月复查腹部超声或 CT(观察腹腔恢复情况)。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搀扶行走),观察患者排便排气情况(术后 48 小时未排气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肠道感染诱发腹膜炎)。
七、腹部损伤(肝脾破裂、肠破裂)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失血性休克(肝脾破裂高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肠破裂高发)、腹部损伤术后腹腔内出血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立即抗休克(快速补液、输血,晶体液:胶体液 = 3:1),同时准备手术(脾切除术、肝修补术);
2. 急性腹膜炎: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滴注头孢类 + 甲硝唑,手术修补 / 切除破裂肠管;
3. 术后腹腔内出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颜色),静脉滴注止血药(氨甲环酸),若出血量>100ml/h,紧急手术止血。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体液不足:与肝脾破裂出血、肠破裂致呕吐、术后引流有关;
2. 疼痛:与手术创伤、腹膜刺激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肠破裂致腹腔污染、手术创伤有关;
4. 肠粘连:与肠破裂术后炎症反应、卧床时间过长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血压(收缩压<90mmHg 提示休克)、心率(>120 / 分提示出血)、血红蛋白(<70g/L 需输血)、尿量(<30ml/h 提示体液不足);
2. 引流管护理: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鲜红色提示出血,黄绿色提示肠液)、量;
3.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哌替啶或布洛芬,避免按压腹部(防加重疼痛);4. 感染护理:观察体温(>38.5℃提示感染)、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是否缓解),遵医嘱用抗生素。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复发:术后观察伤口渗血、引流液颜色,遵医嘱用止血药;避免剧烈咳嗽(防腹压升高致出血);
2. 腹腔感染:肠破裂术后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抗生素(疗程 7-10 天);
3. 肠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24-48 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进食(促进肠蠕动)。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在床上翻身,术后 1-2 天床边活动(根据出血控制情况调整);
2. 营养支持:肝脾破裂术后 6 小时可进流质饮食,肠破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排气)开始肠内营养;
3. 功能锻炼:术后 1 周开始进行腹部轻柔按摩,促进肠道功能恢复,避免剧烈运动(术后 1 个月内)。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如跳跃、撞击),肝脾破裂患者术后 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若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粘连症状),立即就医;术后 1 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肝脾破裂)或 CT(肠破裂)。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康复活动,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慌(提示出血);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肠道感染);肝脾破裂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血红蛋白变化)。
八、胃及十二指肠疾病(溃疡穿孔、胃癌)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胃癌术后胃出血、胃大部切除术后倾倒综合征 / 碱性反流性胃炎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溃疡穿孔: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滴注头孢类 + 甲硝唑,手术修补穿孔(单纯穿孔)或胃大部切除术(反复穿孔 / 合并出血);
2. 术后胃出血:立即禁食,胃肠减压(观察引流液颜色),静脉滴注止血药(氨甲环酸),若出血量>500ml/24h,紧急手术止血;
3. 倾倒综合征:少食多餐,餐后平卧 30 分钟,避免高糖食物;碱性反流性胃炎:遵医嘱用奥美拉唑 + 多潘立酮。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体液不足:与溃疡穿孔致呕吐、术后出血有关;
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胃癌术后胃容积减少、消化吸收障碍、倾倒综合征有关;
3. 疼痛:与手术创伤、碱性反流性胃炎致黏膜刺激有关;
4. 焦虑:与胃癌术后预后不确定、倾倒综合征致不适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溃疡穿孔患者观察腹痛缓解情况(穿孔闭合后腹痛减轻);术后观察胃管引流液(鲜红色提示出血,咖啡色提示陈旧性出血)、血压(出血时血压下降);
2. 营养护理:胃癌术后 48 小时行肠内营养(鼻饲),胃大部切除术后避免过甜、过浓饮食(防倾倒综合征);
3. 倾倒综合征护理:指导患者少食多餐(每日 5-6 次),干稀分离(餐后 30 分钟再饮水);
4.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布洛芬或氨酚待因,碱性反流性胃炎者避免进食辛辣、过酸食物。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溃疡穿孔复发:术后避免辛辣、过冷过热食物,规律进餐(每日 3-4 次),遵医嘱服用抑酸药(奥美拉唑,疗程 4-8 周);
2. 术后出血:术后 24 小时内密切观察引流液,避免剧烈咳嗽(防腹压升高);
3. 倾倒综合征:术后饮食从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渐过渡,避免高糖食物(如蛋糕、含糖饮料)。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在床上坐起,术后 1-2 天下床活动(胃癌患者根据体力调整);
2. 饮食过渡:胃大部切除术后流质(米汤)术后 1-2 半流质(粥)术后 3-5 软食(软饭),逐渐增加食量;
3. 胃肠功能训练:术后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10-15 分钟),促进肠蠕动恢复。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溃疡患者告知规律服用抑酸药,不可擅自停药;胃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胃镜(术后 1 年每 6 个月 1 次,1 年后每年 1 次)、肿瘤标志物(CEACA19-9);出现倾倒综合征时,立即平卧并进食少量饼干(缓解症状);术后 3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调整饮食(如准备低糖、高蛋白食物),提醒患者餐后避免立即活动(防倾倒综合征);若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术后出血),立即就医;记录患者进食后反应(如有无心慌、出汗),为医生调整饮食方案提供参考。
九、肠梗阻
[size=11.0000pt]项目
[size=11.0000pt]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size=11.0000pt]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术后肠粘连、麻痹性肠梗阻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绞窄性肠梗阻:立即手术(解除梗阻、切除坏死肠管),术前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 术后肠粘连: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滴注抗生素,若出现绞窄征象(腹痛剧烈、呕吐血性液),紧急手术;
[size=11.0000pt]3. 麻痹性肠梗阻: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滴注新斯的明(促进肠蠕动),腹部热敷(每次 20-30 分钟)。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体液不足:与肠梗阻致呕吐、胃肠减压、禁食有关;
2. 腹痛腹胀:与手术创伤、肠麻痹、肠粘连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肠绞窄致肠坏死、手术创伤有关;
[size=11.0000pt]4. 营养失调:与长期禁食、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血压(休克时下降)、心率(>100 / 分提示感染)、尿量(<30ml/h 提示体液不足)、腹部体征(绞窄性肠梗阻者腹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
2. 胃肠减压护理:保持胃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血性提示绞窄)、量;
3. 腹胀护理:遵医嘱用莫沙必利(胃肠动力药),热敷腹部(促进肠蠕动),避免腹部按压;
[size=11.0000pt]4. 营养护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排气),从流质饮食(米汤)半流质(粥)软食,逐渐增加食量。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识别绞窄征象(腹痛剧烈、呕吐血性液、腹膜刺激征、休克),及时手术;
2. 肠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24 小时),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进食(促进肠蠕动);
[size=11.0000pt]3. 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遵医嘱用抗生素,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若放置),观察体温(>38.5℃提示感染)。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在床上翻身,术后 1 天床边活动(根据梗阻解除情况调整);
[size=11.0000pt]2. 营养支持:胃肠功能恢复后(排气)开始肠内营养,避免长期肠外营养(防肠黏膜萎缩);
[size=11.0000pt]3. 肠道功能训练:术后每日进行腹部按摩(顺时针,每次 10-15 分钟),促进肠蠕动恢复。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易消化食物(如面条、蔬菜),避免辛辣、油腻、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防梗阻复发);若出现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肠梗阻复发),立即就医;术后 1 个月复查腹部 X 线或 CT(观察肠道恢复情况)。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如搀扶行走),观察患者排便排气情况(术后 48 小时未排气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肠道感染诱发肠梗阻);记录患者进食种类及反应(如有无腹胀),为饮食调整提供参考。
十、急性阑尾炎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 穿孔:尽早行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或开腹),穿孔者术后行腹腔冲洗 + 引流,静脉滴注头孢类 + 甲硝唑
2. 切口感染:拆除感染处缝线,清创换药(用生理盐水 + 碘伏冲洗),遵医嘱用抗生素。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疼痛:与手术创伤、腹腔残余感染有关;
2. 体温过高:与阑尾穿孔致感染、切口感染有关;
3. 有切口感染的危险:与手术污染、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4. 体液不足:与穿孔致呕吐、禁食有关。
护理措施
1. 病情监测:监测体温(每 4 小时测 1 次,>38.5℃提示感染)、切口情况(红肿、渗液提示感染)、腹部体征(压痛、反跳痛是否缓解);2.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布洛芬或氨酚待因,术后 6 小时可床上翻身(减轻切口张力);3. 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渗液多时及时更换,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术后 7-10 天拆线);4. 体液护理:禁食期间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记录出入量。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切口感染:术后观察切口(术后 3-5 天易出现感染),若出现红肿热痛,及时拆线引流;遵医嘱用抗生素(疗程 3-5 天);
2. 腹腔脓肿:术后鼓励患者半卧位(利于脓液积聚盆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排查脓肿);
3. 肠粘连: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 12-24 小时),促进肠蠕动恢复。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可在床上坐起,术后 12-24 小时下床活动(如床边行走,每次 10-15 分钟);
2. 饮食过渡:术后排气后从流质饮食(米汤)半流质(粥)术后 2-3 软食(软饭),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 功能锻炼:术后 1 周可恢复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术后 2 周可恢复工作(非重体力)。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术后 1 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若出现切口红肿、疼痛加重、发热(>38.5℃),立即就医(提示切口感染);术后 1 周可洗澡(避免用力搓揉切口)。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观察患者排气情况(术后 24 小时未排气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防肠道感染);切口拆线后协助患者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如有无渗液、瘢痕增生)。
十一、门静脉高压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术后肝性脑病、术后腹腔内出血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立即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输血,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胃囊注气 150-200ml,食管囊注气 100-150ml),内镜下套扎 / 硬化治疗;
2. 肝性脑病:禁食蛋白质,口服乳果糖(30-50ml/d,分 3 次),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鸟氨酸(20g/d);
3. 术后腹腔内出血:立即静脉滴注止血药(氨甲环酸),若出血量>200ml/h,紧急手术止血。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 体液不足: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2. 意识障碍:与肝性脑病致氨中毒有关;3. 有感染的危险:与肝功能受损致抵抗力下降、手术创伤有关;4. 有再出血的危险:与静脉曲张未根治、术后血压波动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血压(出血时下降)、心率(>120 / 分提示出血)、意识状态(肝性脑病患者观察嗜睡 / 烦躁)、血氨(>72μmol/L 提示升高);
2. 三腔二囊管护理:定时放气(每 12 小时放气 20-30 分钟,防黏膜坏死),观察引流液颜色(鲜红色提示出血);
3. 肝性脑病护理: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20g),记录患者意识变化(唤醒试验),遵医嘱用降氨药;
4. 出血护理:避免患者剧烈咳嗽、用力排便(防腹压升高致出血),遵医嘱用生长抑素(减少内脏血流)。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再出血:术后避免进食过硬、过热食物(如坚果、热汤),控制血压(<140/90mmHg),定期复查胃镜(观察静脉曲张情况);
2. 肝性脑病:术后监测血氨,避免使用镇静剂(加重意识障碍),保持大便通畅(防便秘致氨吸收增加);
3. 感染:术后遵医嘱用抗生素,保持伤口敷料干燥,观察体温(>38.5℃提示感染)。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24 小时在床上翻身,术后 3-5 天可下床活动(根据出血控制情况调整,避免剧烈活动);
2. 营养支持:术后从流质饮食(米汤)半流质(粥)软食,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肝性脑病控制后,每日 20-30g);
3. 肝功能保护:遵医嘱用保肝药(如甘草酸二铵),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如红霉素)。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饮酒(防肝功能进一步受损),进食软食(如软饭、蒸蛋),避免粗糙、辛辣食物(防划伤曲张静脉);定期复查肝功能、血氨(肝性脑病患者)、胃镜(术后 3 个月、6 个月);若出现呕血、黑便(再出血),立即就医。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调整饮食(如制备软食、凉食),观察患者意识变化(如呼之不应、行为异常需立即就医);提醒患者避免情绪激动(防血压升高致出血);记录患者排便情况(保持每日 1-2 次,防便秘)。
十二、急性胰腺炎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胰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胰腺脓肿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SAP: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滴注生长抑素(奥曲肽,0.1mg/h)、广谱抗生素(亚胺培南);
2. 感染性休克:快速补液(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纠正酸碱失衡;
3. ARDS:立即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PEEP 模式,5-10cmH₂O);
4. 胰腺脓肿: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疼痛:与胰腺炎症刺激、手术创伤有关;
2. 体液不足:与胰腺炎致呕吐、禁食、胃肠减压、大量渗出有关;
3. 气体交换受损:与 ARDS 致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4. 营养失调:与长期禁食、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体温(>39℃提示感染)、血压(休克时下降)、呼吸(>30 / 分提示 ARDS)、血氧饱和度(<90% 提示缺氧)、血淀粉酶(下降提示病情缓解);
2.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哌替啶(禁用吗啡,防 Oddi 括约肌痉挛),患者取弯腰屈膝位(减轻疼痛);
3. 呼吸护理:ARDS 患者保持呼吸机通畅,定期吸痰,观察血气分析(PaO₂60mmHg 提示低氧);
4. 营养护理:SAP 患者术后 48-72 小时行肠内营养(鼻饲营养液),避免早期肠外营养(防感染)。
并发症预防
1. 感染性休克: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及时纠正体液不足(补液速度根据血压调整),监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下降提示感染控制);2. ARDS:避免过度补液(防肺水肿),遵医嘱用氨溴索(肺保护剂);3. 胰腺脓肿:监测腹部体征(如腹痛加重、包块),定期复查腹部超声 / CT(排查脓肿),遵医嘱完成全疗程抗生素治疗(疗程 2-4 周)。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轻症胰腺炎患者腹痛缓解后可在床上活动,重症患者病情稳定后(休克纠正、呼吸改善)开始被动肢体活动;
2. 饮食过渡:腹痛缓解、血淀粉酶正常后,从流质饮食(米汤)半流质(粥)软食,避免高脂、高蛋白食物(如肥肉、海鲜);
3. 胰腺功能保护:术后避免饮酒、暴饮暴食,遵医嘱用胰酶制剂(如胰酶肠溶胶囊),帮助消化。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暴饮暴食、饮酒(胰腺炎主要诱因),避免进食高脂、高蛋白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定期复查血淀粉酶、腹部超声(术后 1 个月、3 个月);若出现腹痛加重、发热(提示复发),立即就医;控制体重(BMI25kg/m²,防肥胖致胰腺炎复发)。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调整饮食(如制备低脂食物),观察患者腹痛、呼吸情况(如呼吸困难加重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防病情反复);记录患者进食后反应(如有无腹痛、腹胀),为饮食调整提供参考。
十三、肾损伤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肾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肾损伤术后肾周血肿 / 尿外渗、术后肾功能不全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立即抗休克(快速补液、输血),同时准备手术(肾修补术、肾部分切除术,严重者行肾切除术);
2. 肾周血肿 / 尿外渗:保守治疗(卧床休息、止血药),血肿扩大或尿外渗加重者手术清除血肿、修补肾
3. 肾功能不全:限制液体摄入(每日液体量 = 1 日尿量 + 500ml),遵医嘱用利尿剂(呋塞米),必要时行血液透析。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体液不足:与肾损伤出血、术后引流有关;
2. 疼痛:与手术创伤、肾周血肿压迫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有关;
4. 有肾功能受损的危险:与肾损伤、手术缺血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血压(收缩压<90mmHg 提示休克)、心率(>120 / 分提示出血)、血红蛋白(<70g/L 需输血)、尿量(<30ml/h 提示肾功能受损)、血肌酐 / 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不全);
2. 引流管护理:保持肾周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颜色(鲜红色提示出血,淡黄色提示尿外渗)、量;
3.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布洛芬或氨酚待因,避免腰部剧烈活动(减轻肾周压迫);
4. 感染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每日清洁尿道口(2 / 日),遵医嘱用抗生素,观察体温(>38.5℃提示感染)。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出血复发:术后卧床休息 2-4 周(根据损伤程度调整),避免剧烈运动、用力排便(防腹压升高);
2. 感染: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扭曲 / 受压,遵医嘱用抗生素(疗程 3-5 天);
3. 肾功能不全:术后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定期复查肾功能。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保守治疗患者卧床 2 周后可在床上活动,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出血停止)可下床活动(避免腰部负重);
2. 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鸡蛋、鱼肉)、高维生素(蔬菜、水果)饮食,促进肾组织修复;肾功能不全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8g/kg);
3. 肾功能保护:术后多饮水(每日 1500-2000ml,肾功能正常者),促进尿路冲洗,防感染。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重体力劳动(如搬运重物),术后 3 个月内避免腰部外伤(如碰撞);定期复查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肾脏超声(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若出现腰腹部疼痛加重、血尿(提示出血),立即就医;避免服用肾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布洛芬)。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卧床休息(如递送物品),观察患者尿液颜色(血尿加重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多饮水(肾功能正常者),记录患者尿量(每日 1500-2000ml 为宜);肾功能不全者协助记录出入量,为医生调整液体摄入提供参考。
十四、膀胱结石
[size=11.0000pt]项目
[size=11.0000pt]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size=11.0000pt]膀胱结石合并急性尿潴留、膀胱结石术后膀胱痉挛、术后尿路感染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急性尿潴留:立即导尿(引流尿液,缓解症状),随后行膀胱镜碎石取石术(如钬激光碎石);
2. 膀胱痉挛:遵医嘱用托特罗定(抗胆碱药)或吲哚美辛栓(肛塞),热敷下腹部(每次 20-30 分钟);
[size=11.0000pt]3. 尿路感染: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或头孢类抗生素,多饮水(每日 2000-3000ml,促进细菌排出)。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排尿异常:与结石梗阻、手术创伤、膀胱痉挛有关;
2. 疼痛:与结石刺激、手术创伤、膀胱痉挛有关;
3.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导尿管有关;
[size=11.0000pt]4. 焦虑:与排尿异常致不适、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观察排尿情况(尿量、尿色,血尿提示手术创伤),监测体温(>38.5℃提示感染)、膀胱痉挛发作频率(如每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2. 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夹闭导尿管(每 2-3 小时开放 1 次,训练膀胱功能),每日清洁尿道口(2 / 日);
3.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止痛药或抗痉挛药,膀胱痉挛发作时指导患者深呼吸(减轻不适);
[size=11.0000pt]4. 排尿护理:术后拔除导尿管后,鼓励患者多饮水,观察排尿是否通畅(有无尿线变细、中断)。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结石复发:术后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 2000-3000ml),避免高钙、高草酸饮食(如牛奶、菠菜,根据结石成分调整);定期复查膀胱超声(术后 1 个月);
2. 尿路感染: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导尿管扭曲 / 受压,遵医嘱用抗生素(疗程 3-5 天);
[size=11.0000pt]3. 膀胱痉挛:术后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定时排尿),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咖啡)。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6 小时可在床上坐起,术后 1-2 天可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2. 膀胱功能训练:术后 2-3 天夹闭导尿管,每 2-3 小时开放 1 次,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size=11.0000pt]3. 饮食过渡:术后 6 小时可进流质饮食,术后 1 天可恢复正常饮食(避免高钙、高草酸食物)。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定期复查膀胱超声(术后 1 个月),观察有无结石残留;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如草酸钙结石患者避免菠菜、浓茶,尿酸结石患者避免动物内脏、啤酒);每日饮水 2000-3000ml,保持尿量>2000ml/d(防结石形成);若出现排尿困难、尿痛、血尿(结石复发或感染),立即就医。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多饮水(如提醒定时饮水),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如尿流中断提示结石梗阻);提醒患者避免憋尿(防尿潴留、结石形成);术后协助患者清洁尿道口(防感染)。
十五、四肢骨折
项目
核心内容(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共性急症
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如股骨干骨折)、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术后延迟愈合 / 不愈合、术后关节僵硬
急症处理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立即抗休克(快速补液、输血),同时行骨折复位外固定(如外固定支架);
2. 骨筋膜室综合征:立即切开减压(避免肌肉坏死),术后患肢制动,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3. 延迟愈合 / 不愈合: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用骨肽注射液,必要时手术植骨;
4. 关节僵硬: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热敷、理疗(如红外线照射)。
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固定、疼痛有关;
2. 疼痛:与骨折创伤、手术、术后肿胀有关;
3.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减少有关(如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4. 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内固定植入有关。
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病情监测:监测血压(休克时下降)、心率(>100 / 分提示出血)、患肢末梢血运(肤色、温度,苍白 / 发凉提示血运障碍)、感觉 / 运动功能(骨筋膜室综合征者观察麻木 / 活动受限);
2. 疼痛护理:遵医嘱用氨酚待因或布洛芬,抬高患肢(减轻肿胀),冷敷(术后 48 小时内,每次 20-30 分钟,减轻疼痛);
3. 功能锻炼:指导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如握拳、股四头肌收缩,术后 1-2 天开始),避免关节活动(防骨折移位);骨折稳定后(如术后 2-4 周)进行关节屈伸活动;
4. 感染护理:观察切口情况(红肿、渗液提示感染),遵医嘱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
并发症预防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情况(如疼痛剧烈、麻木提示综合征),避免患肢包扎过紧,及时松解绷带
2. 肌肉萎缩 / 关节僵硬:坚持功能锻炼(如每日肌肉收缩训练 3-4 次,每次 10-15 分钟),骨折愈合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3. 感染:术后遵医嘱用抗生素(疗程 3-5 天),保持切口敷料干燥,避免切口沾水(拆线前);
4. 压疮:长期卧床患者每 2 小时翻身,使用防压疮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
快速康复
[size=11.0000pt]1. [size=11.0000pt]早期活动:术后 1-2 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骨折稳定后(术后 2-4 周)进行关节活动(如肘关节屈伸、膝关节屈伸);2
2. 营养支持:进食高蛋白(鸡蛋、鱼肉)、高钙(牛奶、豆制品)、高维生素(蔬菜、水果)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3. 康复训练:术后定期复查 X 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愈合情况调整锻炼计划(如术后 8-12 周可逐渐负重行走)。
健康教育内容
1. 患者指导:告知术后避免患肢负重(如股骨干骨折术后 3 个月内避免站立行走),定期复查 X 线(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坚持功能锻炼(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折愈合后(如术后 1 年)可取出内固定(根据医生建议)。
2. 家属指导: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帮助活动未骨折肢体),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如肤色苍白、温度发凉需告知医生);提醒患者注意安全(防跌倒,避免骨折移位);协助患者调整饮食(如制备高钙食物),促进骨折愈合。


特别提示:外科各系统急症护理高级职称面试高分答题技巧
1. 教材锚定,精准引用:每回答一个系统,优先提及第七版《外科护理学》原文表述(如 急性胰腺炎禁用吗啡,因可引起 Oddi 括约肌痉挛”“骨筋膜室综合征需立即切开减压,避免肌肉缺血坏死),体现理论扎实性。
2. 逻辑分层,结构清晰:严格按 共性急症处理护理问题措施并发症预防快速康复健康教育顺序作答,使用 首先 / 其次 / 最后”“第一 / 第二 / 第三等连接词,避免逻辑混乱(如回答甲状腺术后护理,先讲呼吸监测,再讲神经评估,最后讲低钙护理)。
3. 细节加分,突出重点:补充 关键数字 / 禁忌 / 特殊操作(如 三腔二囊管胃囊注气量 150-200ml”“胸腔闭式引流管脱出时立即按压伤口”“胃癌术后 1 年每 6 个月复查胃镜),这些细节是区分普通回答与高分回答的核心。
4. 康复落地,贴合临床快速康复部分明确时间节点(如 术后 6 小时坐起”“术后 24 小时下床)和具体措施(如 肺功能锻炼器每日 3 次,每次 10 分钟),体现 ERAS(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符合现代外科护理要求。
5. 健康教育,双维指导:分 患者 + 家属维度,给出可操作建议(如患者指导复查时间,家属指导观察要点),避免笼统表述(如不说 注意饮食,而说 术后避免高糖食物,每日 5-6 餐,干稀分离),体现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思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