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高级职称妇产科历年面试高频试题及答题指南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一、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类(核心考点:疾病机制 + 护理细节)1. 简答题:产后出血的四大病因及针对性护理措施(历年必考)答题框架(按 “病因 - 病理机制 - 护理干预 - 效果监测” 分层): • 病因 1:子宫收缩乏力(占比 70%~80%) 护理措施:① 立即按摩子宫(单手按摩法:拇指置于宫底前壁,其余四指在后壁,节律性按压,频率 100 次 / 分);② 药物干预:缩宫素 10U 静推 + 20U 静滴(速率 10 滴 / 分),无效加用卡贝缩宫素 100μg 静推;③ 物理辅助:宫腔填塞球囊(压力维持 80~100mmHg,每 30 分钟监测出血)。 • 病因 2:软产道裂伤(宫颈 / 阴道 / 会阴裂伤) 护理措施:① 精准识别裂伤分级(Ⅰ 度:黏膜 / 皮肤裂伤;Ⅱ 度:肌层裂伤;Ⅲ 度:肛门括约肌断裂);② 配合缝合(宫颈裂伤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会阴裂伤对齐解剖结构);③ 术后护理:0.5% 聚维酮碘坐浴(每日 2 次,每次 15 分钟)。 • 病因 3:胎盘因素(残留 / 粘连 / 植入) 护理措施:① 徒手剥离胎盘(动作轻柔,避免子宫穿孔);② 植入胎盘处理:建立 2 条静脉通路,备血 800ml,配合介入栓塞治疗;③ 术后监测:血 hCG 每周复查至正常(警惕残留组织活性)。 • 病因 4:凝血功能障碍(DIC / 血小板减少) 护理措施:① 补充凝血因子(新鲜冰冻血浆 10ml/kg,血小板<50×10⁹/L 时输注血小板);② 动态监测凝血四项(每 1 小时 1 次);③ 避免侵入性操作(延迟拔除导尿管)。 评分要点:病因占比数据准确(+2 分),护理措施含具体操作参数(+3 分),体现风险预判(+1 分)。 2. 论述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核心及子痫急救流程(副高高频)答题逻辑(“机制 - 预防 - 急救 - 后续管理” 闭环): 1. 核心机制:全身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脏器灌注不足),累及肾脏(蛋白尿)、脑(脑水肿)、胎盘(早剥风险)。 2. 子痫急救四步曲: ① 即刻处理:平卧头偏向一侧,放置开口器(防舌咬伤),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② 药物降压止抽:25% 硫酸镁 20ml+5% 葡萄糖 100ml 静滴(30 分钟内滴完),膝腱反射存在时使用,同时硝苯地平 10mg 舌下含服(血压控制目标<160/110mmHg); ③ 母儿监测:每 5 分钟测 BP/P/R,胎心监护(警惕胎儿窘迫),留置导尿管(记录尿量评估肾灌注); ④ 终止妊娠:抽搐控制 2 小时后行剖宫产(子痫患者不建议阴道分娩)。 3. 产后管理:继续用硫酸镁 24~48 小时,监测血镁浓度(维持 1.8~3.0mmol/L)。 3. 鉴别题: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临床鉴别要点(正高难点) 二、急症案例分析类(核心考点:应急处置 + 多学科协作)案例:瘢痕子宫合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急救(2025 年副高真题改编)病例摘要:患者 35 岁,G3P1,孕 38+4 周,规律腹痛 6 小时入院。既往剖宫产史(2018 年),孕期诊断 GDM(饮食控制,空腹血糖 5.6mmol/L)。入院 6 小时诉下腹痛加剧,宫缩间歇期不放松,胎心监护频发晚期减速,超声示子宫下段肌层连续性中断(0.3cm 裂隙),胎儿估重 3800g。 问题 1:写出主要诊断(至少 4 项)答案:① 孕 38+4 周 G3P1LOA 临产;② 瘢痕子宫;③ 妊娠期糖尿病;④ 胎儿窘迫(NICHDⅢ 类图形);⑤ 先兆子宫破裂(子宫下段肌层裂隙);⑥ 巨大儿可能。 评分逻辑:覆盖产科情况 + 合并症 + 危急症(缺 1 项扣 1 分),体现对 “肌层裂隙 - 胎儿窘迫” 关联的识别。 问题 2:紧急处理措施及术后出血预防答题框架: 1.即刻干预(黄金 30 分钟): 启动剖宫产绿色通道:禁食水,备血 1200ml,通知新生儿科到场; 胎儿复苏:左侧卧位,面罩吸氧(10L/min),停用宫缩剂(若已使用); 医患沟通:告知子宫破裂风险,签署手术同意书。 2.术中关键操作配合: 子宫切口选择:避开原瘢痕,行子宫下段横切口; 裂隙处理:可吸收线 “8” 字缝合肌层,若穿透浆膜层加用浆膜层包埋。 3.产后出血预防(GDM + 瘢痕子宫双高危): 药物三联方案:缩宫素 10U 静推 + 卡贝缩宫素 100μg 静推 + 米索前列醇 400μg 舌下含服; 物理干预:子宫按摩 + 宫腔球囊填塞(压力 100mmHg); 监测重点:术后 2 小时内每 15 分钟测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称重法:1g=1ml)。 问题 3:该患者 TOLAC(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禁忌证答案:① 前次剖宫产为古典式切口;② 本次子宫下段瘢痕厚度<1.5mm(本例 1.8mm 接近临界值);③ 胎儿估重≥4000g 合并 GDM;④ 产程中出现胎儿窘迫或先兆子宫破裂;⑤ 妊娠间隔<18 个月。 三、护理管理与教学类(核心考点:质量控制 + 团队培养)1. 管理题:如何建立妇产科护理不良事件(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上报与改进机制答题要点(PDCA 循环模型): 1.1预防阶段(Plan): 高危筛查:建立 “产后出血风险评分表”(含瘢痕子宫、GDM 等 10 项指标,≥8 分列为高危); 应急储备:每季度核查急救车(缩宫素、球囊、新生儿复苏囊等有效期)。 1.2执行阶段(Do): 分级响应:Ⅰ 级出血(<500ml)→ 责任护士处理;Ⅱ 级(500~1000ml)→ 护士长到场;Ⅲ 级(>1000ml)→ 科主任启动 MDT。 1.3核查阶段(Check): 根因分析:每月召开不良事件讨论会,用鱼骨图分析 “人(操作失误)、机(设备故障)、料(药物过期)” 因素; 数据监测:绘制 “产后出血发生率” 趋势图(目标<2%)。 1.4改进阶段(Act): 培训强化:对低年资护士开展 “模拟急救演练”(每季度 1 次); 流程优化:修订《瘢痕子宫产程监测路径》(增加 “每 2 小时超声测瘢痕厚度” 条款)。 2. 教学题:如何指导低年资护士掌握新生儿窒息的 ABCDE 复苏流程教学方案设计: 1. 理论铺垫(1 课时): 核心机制:缺氧→呼吸抑制→代谢性酸中毒; 评分工具:Apgar 评分(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每项 0~2 分,<7 分需复苏)。 1. 分步实操培训(2 课时): A(Airway):仰头提颏法开放气道,吸痰顺序 “口腔→鼻腔”(负压 80~100mmHg); B(Breathing):气囊面罩通气(频率 40~60 次 / 分,压力 20~30cmH₂O),胸廓起伏为有效; C(Circulation):胸外按压(双拇指法,按压深度 1.5~2cm,频率 120 次 / 分,按压:通气 = 3:1); D(Drugs):肾上腺素 1:10000 溶液 0.1~0.3ml/kg 脐静脉推注; E(Evaluation):每 30 秒评估 Apgar 评分,直至≥8 分。 1. 考核验收: 情景模拟:设置 “早产儿(28 周)出生后无呼吸、心率 80 次 / 分” 场景,要求 1 分钟内启动复苏; ◦纠错反馈:重点纠正 “吸痰先鼻腔后口腔”“按压深度不足” 等常见错误。 四、历年面试评分核心标准1. 细节精准度:药物剂量、操作参数(如硫酸镁浓度、按压频率)需准确,错 1 处扣 2 分; 2. 风险预判能力:如瘢痕子宫产程中需主动监测瘢痕厚度,未提及者降档评分; 3. 多学科思维:急症处理需联动医生、新生儿科、血库等,体现团队协作意识; 4. 循证依据:引用指南(如《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 2022》)或教材(《妇产科护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