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这是某医院其他科室的不良事件,护理部要求各个临床科室做全科的不良事件讨论,但是不足一个月事件在另外一个科室发生,如何做不良事件讨论才能有效的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两个案例存在共同的问题:都是留置尿标本送检关闭夹子后未开启,留取尿标本的护士缺乏责任心,没有进行留尿后观察,巡视病房和交接班流于形式,操作流程也存在问题,未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在之前的不良事件分析中讨论没有起到实效。所以我们在做不良事件分析讨论的时候可以:
1、发生不良事件后,首先应找到事件的原因,看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再采取措施。科室在分析讨论时需人人参与,头脑风暴,对照科室在这类不良事件中存在的不足,根据二八原则选出科室存在的排前几位的原因进行整改。讨论过程中护士长先介绍情况,护士说出自己认为的问题所在,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总结发言。
2、科室运用PDCA循环进行讨论分析,不流于形式,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到实处,并跟进整改情况,追踪反馈。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关键是要有针对该事件的可行性改进措施。
3、情景再现,科室组织演练,共同参与,共同防范。
4、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管理,宣教时可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留置尿管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像护士反映,但是前提是需要家属陪护人员固定。
二、案例中的不良事件虽然没有造成不良伤害,但如果没有被发现严重后果会很严重,如果您的科室出现类似事件会有处罚吗?如何进行工作改进才能防患于未然?
针对第二个问题,如果科室出现类似不良事件,是否处罚,意见不一。大部分老师都赞同不处罚,处罚不是目的,要让护士树立安全意识,真正起到警示作用。类似事件也有医院会处罚,同时组织不良事件讨论,进行原因分析并整改。也有有老师赞同首次发生谈话警示,第二次应进行处罚。如何改进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
1、首先要有留置尿管质量评价标准,并细化为规范的工作流程。
2、每个护士都要按照流程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3、要有符合正规流程的交接班,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提高责任护士的水平,增强责任心,就不会遗漏观察护理的重点。
5、对患者及家属做好留置目的及注意事项的宣教,可以共同防范与处理。
6、发生不良事件后,认真查找原因,分析整改。护士长一定要监控整改效果。
7、护士长的日常督导特别重要,有问题及时与责任护士沟通。
三、留置一天时间的尿管,做二次固定是多此一举吗?请说明您的观点询证。尿管二次固定大家是如何做得?最好能分享图片。
针对此问题,有人说产科留置一天的尿管,目前我没有二次固定,用气囊、水囊固定,只要不是尿管质量问题,不会发生意外拔管,8年来只发生一例是产品质量问题,同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留置一天的导尿不需要做复杂的二次固定,二次固定的出发点本来是因为导尿管自身的质量对尿道的坠拉感,以及长期或特殊的病人防止尿管脱落或是压疮等二次损害。如果可以有比较简单的固定方法,不宜采用胶布或是专用的固定,增加耗材和个人不适体验;群内大多数老师认为二次固定非常必要:防非计划拔管,防牵拉,让病人感觉安全。标准中只提及导尿管固定方法正确,未说是否二次固定,但鉴于以上固定的好处,应该采用。应关注安置管道病人的体验:不舒服,怕脱落,害怕,紧张不敢动等。
导尿管二次固定的询证依据:
某些医院质控标准理有二次固定的规定;《2009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预防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指南》中建议“留置导尿管要加以体表固定,以预防滑动和对尿道的牵拉”;2018 年发布的《导管相关感染防控最佳护理实践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中也有妥善进行外固定的要求。
尿管二次固定大家是如何做得?最好能分享图片。
1、二次固定要到不能模式化、固化。对一天的导尿管的原则上是可以被间歇导尿代替的,是为了减少工作量才出现的东西,固定没有必要搞得五花大绑一样的,比如可以用一根橡皮筋一个别针,甚至利用衣物本身的固定作用就可以起到作用。
2、如果不是短期内会拔除的尿管,二次固定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双重保险 ,因为在工作中谁也无法保证百分百不会脱管,安全起见我们会二次固定方法是在大腿处确定尿管不会牵拉的最大活动度的位置,粘贴一个留置针贴 然后用白色医用胶带卷用抬举法固定, 并且每次收科患者如果自带尿管我们也会再一次确认是水囊还是气囊固定,如果是气囊就会改为水囊。
3、根据经验,女病人可靠大腿偏内侧一点,男病人就要偏外侧一点。
4、尿管固定装置
5、以最小接触皮肤面积粘贴胶布固定,高举平台法好些,注意固定部位及皮肤损伤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