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ysa19102 于 2019-8-12 21:08 编辑
医养管理师学习心得 ------探讨中国养老模式发展 2019.8.6 yysa19102 经过为期半年的医养结合管理师培训,对国内国外养老行业的现状、前景和发展有了较为直观的了解,对医养相关的政策、文件、标准和规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医养这个行业更有了更深的了解。老师们为我们详细讲解了我国医养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医养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资质、医养与养老的关系、医养机构应急预案与安全管理、新常态下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养老机构开业前的准备等方面的课程;解读了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老年人能力评估以及养老护理核心制度、各类表格文书书写规范等政策性内容,并通过以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邀请讲课的老师们都是护理管理和养老服务管理方面的专家,通过线上授课、网络空间案例实训、线下自学指导为辅的培训模式,为我们传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指导我们很多先进、实用的管理方法和技巧,这些内容对我们目前从事的护理管理工作和以后进入医养行业开展管理工作都非常实用。
本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国内未来医养行业有了较深层的思考。下面向各位老师汇报如下: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但由于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我国便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完善,因而养老问题成为了我国当前面临的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养老产业是一个很庞大的产业链,是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而当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探究养老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如何发展及如何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养老体系已成为现在的重中之重。 据调查报告显示,85%以上的中国老人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而自愿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不足15%。这样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原因全部归咎于“中国人养老观念落后”,而更应该的是反思机构养老的缺陷,以及在互联网去中心化背景下未来养老模式的发展。 机构养老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公立福利性养老机构,费用不高,服务尚可,但“一床难求”需要排队等号;另外一种是盈利性养老机构,标榜高端,形式有“高端养老公寓”、“旅居式养老”、“养老地产”等,收费很高,软硬件服务较好。
但无论是哪一种养老机构都有几个痛点让老人犹豫踯躅,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医疗条件不能保障。养老机构只能完成简单的康养护理和慢病管理,面对急症、重症束手无策。且养老机构为控制成本,通常选择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如遇急危重症患者路途遥远容易耽误救治。 其二,养老机构的氛围。虽然机构都努力的举办各类型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但身边时常有人离世的消息总会让人黯然、消沉、不安。这样没有朝气的氛围,显然是老年人所不喜欢的。 其三,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养老机构无法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老年人离开熟悉的社区来到养老机构,离开了熟悉的家人、邻居、牌友、玩伴,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人,重新建立社交,对于很多中国老人来说并不容易。在养老机构中,老人与家人、晚辈接触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更少,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无外乎“不给家人添麻烦”,其中更多的是无奈。而不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却千差万别,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人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机构如果从医疗服务、基础设施、专业人员等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是否有更多的老人会主动选择住进养老院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和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相比仍然是极少数。因此未来养老业态的发展趋势:居家养老将成为主流,而与之配套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护工集团,养老设备分时租赁、智能养老穿戴设备、养老云服务在行业进一步细分之后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机会。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 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开展照料服务;一种是在社区创办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托服务。 目前,太原市已经开始试点,采取“公建民营”的运行方式,在社区建立养老日间照护中心。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老年餐、专属会员、日间照料、短期入住、居家上门等多种服务,并为有需求的老人随时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以及康复、护理、旅居等服务。以社区养老机构为中心,形成半径为15分钟路程的社区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养老方式。老人申请居家护理服务,每月1800元起,如申请长期照护,自理老人费用是每月2500元左右,不能自理根据具体身体条件会相应提高。 居家养老的成本相较机构养老而言,优势非常明显,而且针对孤寡老人、五保户、军烈属政府还有补贴。这种公建民营的运行方式,也非常值得推广。政府改变了过去对养老机构的“直补”模式,将补贴经费用在了基础建设方面,而且产权依然归政府所有。这在一方面,避免了补贴流于形式,在另一方面,实实在在的降低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三方机构拎包入住,只提供服务即可,避免了房租、装修等方面大型的成本支出,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惠而不费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模式无疑实现了政府、机构、老人的三方共赢。但是,这种模式一定要给养老机构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以促进机构不断加强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 居家养老机构在免除了房租、装修成本之后,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资源成本。未来可见人力成本不断攀高已成不争事实。一方面,要加强医养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另一方面,养老机构更要加强自身盈利能力,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养老行业。就目前来看,一些已成规模的大型护工集团、家政集团在人力输出方面具备较大优势。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消费观念日趋理性,分时租赁已深入各个行业,养老产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赁轮椅、医疗床、康复器材等养老照护相关设备。而此也逐渐成长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中国在互联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基于微信、支付宝信用积分体系的养老设备方面押金分时租赁项目也将普惠大众。 互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居家养老的普及,而养老产业发展在未来将呈现去中心化的趋势。老人分散的需求和各种相关机构分散的供给,将会由一种云端的方式把它整合成为一个更大的统一平台。这就有可能发展出一些新的业态,或者给已有业态扩容出一个新的增量市场。比如送餐助餐、家政服务、护理服务、医疗急救、康复理疗等等都有可能由平台整合收集富余产能统一输出。由系统统一制定规则,不仅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还能进一步的降低老人付出的各项养老成本支出。 当云端养老服务成为现实,必将推动各类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未来的与云服务连接终端不仅仅是收集,可能是一个手环,可能是老人的义肢、义齿,可能是轮椅或者床,甚至可能是被植入的生物芯片。这样老人的安全在室内、在户外都可以得到全方位的监护。而这样全方位监护的成本又是极低的。 当老人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证后,我们更应该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和社会价值体现。云端养老的实现,势必扩大老人的活动范围,提高老人活动的安全性。我们希望老人在自立、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有机会体现其社会价值。给老人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贡献自己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与生活智慧,这不仅仅关系到老年人本身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更是我们全人类精神富矿的二次开发。 未来,老年人的情感照护和陪伴,将成为整个行业的焦点。日本在开发照护机器人方面已经努力了数十年,但效果仍不给力。再智能的机器,也比不上真实人类之间的情感交流。近年就有新闻报道,日本有很多老年人拒绝机器喂食。老人走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在终点即将到来的阶段,那种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的恐惧、不安、消沉的念头,总会在心理蒙上阴霾。这个时候,除了要给老人更多的陪伴和交流,更应该帮助他们找到心灵的归宿和寄托。也许是信仰,也许是爱好,也许是力所能及的工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是云服务、大数据、高科技无法解决的,只有靠我们这些具有满满情怀的从业者,怀着一颗真正充满关怀、发自内心地帮助、鼓励老人的热心,陪伴帮助老人走完最后一程。 综上所述,当前的社会形势需要养老产业的发展,而养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风险,需要我们对于这个产业更加深入的探究,寻找出最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之路,解决当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带来的养老问题,维护社会的稳定,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