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布《关于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及试点方案,确定今年2月至12月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何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文件指出,这主要是医疗机构利用在本机构注册的护士,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线上申请、线下服务”的模式为主,为出院患者或罹患疾病且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的护理服务。
记者了解到,“互联网+护理”在上海部分医疗机构已经开始试点。早在2016年底,长宁区天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开展“社区照护O2O服务体系”探索,名为“天山美小护”的“互联网+护理”项目收获社区居民口碑。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解“互联网+护理”落地后的探索实践与发展瓶颈。
此次上海作为“互联网+护理”试点服务区域,已积累一定实践经验。“天山美小护”的探索,可谓是“第一批吃螃蟹”。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计秋萍坦言,这一率先尝试,正是来自于居民需求的强烈呼声。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群,但实际上能主动前来的大多集中于65岁至70岁活动能力较好的“年轻”老人,这就导致一大批真正需要照料的高龄、失能、半失能、独居、康复期老人没有足够渠道表达需求。计秋萍说,除了服务项目、服务区域及服务人员受限,医患双方的信息不透明,也使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居民无法从可信渠道找到合适的人员及服务。2016年底,“天山美小护”应运而生。点击5个家庭医生工作室的微信公众号便可预约咨询。记者实地查阅,以家庭医生谢智晋团队的“谢谢家医工作室”为例,点击“健康管家—全局服务”,找到“美小护O2O派单式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这一“互联网+护理”探索服务项目涉及居家基本服务(如留置/拔除导尿管护理、压疮护理、远程心电图等十余项)、居家康复训练(如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大关节关节松动术等)与居家中医康复(针灸、拔罐、中药敷贴等)三大类。试点以来,该项目服务总数超过1146单,其中家庭病床类服务587单、自费类服务529单、家友增值服务20单。
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侯雯进一步解释:家床类服务属于常规操作,按规定,医护人员每一至两周需上门服务一次;自费类服务是“临时出诊”,居民可通过微信平台预约后,由中心医护人员电话回访约定上门医疗护理评估时间,单次费用由出诊费及治疗费组成,可医保报销一定比例。至于家友增值服务,则依托区内第三方家友诊所平台提供特需服务,是更广义的“网约护士”,由于属于医护人员的绩效外收入,依照市场定价打包收费,服务时间更灵活(可选下班后、双休日等)。侯雯特别提到,每次护理服务之前,都需要由医护人员上门先进行病情需求评估,如患者属急危重症,会建议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进一步诊治。
除却长宁区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普陀“互联网+护理服务”也有相关探索。2016年,普陀区卫计委选择真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点,推出“医@家”项目,实现下单居家养老。据统计,这一项目年服务量超过千余人次。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始于2016年的探索,有其相关背景。彼时,市民政部门发布《上海市长护险三区试点相关政策文件》。医保相关部门则在全市范围内推出“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工作。基于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试验田,依托便捷的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以此为居民带来医疗护理服务新选择。
“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共享模式,与此前个别地区出现的共享模式‘滴滴护士’、‘网约护士’不尽相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理部主任蒋红分析:此次国家卫健委发文中,明确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提供主体,即具备资质的实体医疗机构,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派出机构注册护士提供服务。注册护士应该具备五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与护师以上技术职称,并能在全国护士电子注册系统中查询。
在专家看来,互联网+护理无疑是一片“新蓝海”。蒋红认为,而今互联网+医疗已培养人们全新的就诊习惯,对手机的依赖性、对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高效与便捷。尽管老年人群对互联网应用程度有所不同,但作为不少医疗护理行为的购买方,他们的子女已高度依赖互联网,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与探索,国家卫健委出台相关政策。
“虽然我们已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这片新蓝海中试水,但服务对象仍以熟悉的签约居民为主,一定程度上,居民是冲着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信任而来。”计秋萍向记者透露,以天山社区为例,常住7.5万人口中65岁以上人数达1.7万,其中80岁以上老人有6100余人,辖区内两家养老院及中心住院护理床位却不足200张,巨大的缺口必须依赖于更多社会第三方机构加入,“新蓝海”正尝试弥补这一缺口。
“‘互联网+护理’运用共享理念引导医养结合,这一模式集聚了居民、护理和医疗平台三方利益,呼应了当今医疗资源的社会需求。”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沙小苹说。不过专家明确,这一拥有巨大潜力的市场,想要稳步发展,还需解决两大关键难题。
安全风险管控,可谓第一道门槛。“天山美小护”实践过程中,收获不少瓶颈也凸显,其中最关键的便是风险管控。天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欣直言:首先是首次评估风险高,包括服务对象疾病复杂性评估风险、信息准确与完整性收集风险;其次是服务过程中的医疗执业风险、意外发生的应急处置风险、医护人员人身安全风险等。“此次国家卫健委提出,试点医疗机构派出护士可配备护理记录仪,同时对派出注册护士的资质也做了规定,这对具体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但怎样记录、如何管控风险,需要更多细则加以解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方琼还补充道,线上线下护理有所不同,后者还应对流程的设计和梳理加以重视,“除了最基础的护士执业许可外,诸如药物安全核对、护士人生安全等,配套制度也须跟上。”
价格定位则是第二道门槛。此次出台的文件中有要求“建立‘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机制,并提出试点地区结合实际供给需求,发挥市场议价机制等,探索建立价格和相关支付保障机制。”记者了解到,此前由于定价体系缺失,市面上甚至出现“打针单次139元、输液单次169元、普通换药单次139元”的定价,与公立医院定价相差数倍。
专家由此建议,尽快为“互联网+护理”制定价格和支付机制,可以为日后完善保险支付、推进医养结合奠定基础。“随着服务体系架构的推出,个人、医疗机构、保险公司等才能更好地支持、呵护新生事物,继而帮助其健康、长久发展。“
也有不少市民担忧,目前我国护理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初步估计缺口达300万),本职工作已十分忙碌的护士,还有余力线上释放能量吗?
在护理专家看来,互联网概念的推出并非“加压”,而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选择。蒋红解释,近些年来护理学科发展突飞猛进,专科护士专业水准的提升,将改善更多居民术后生活质量、居家康复质量,这种优势未来将日渐凸显。
“目前我国仍局限在居家护理、单向护理,其实一些后期延续护理大有可为,未来这也可以是‘互联网+护理’的一大发展方向。”蒋红举例,一位颅脑手术术后患者,很长时间颅压不稳定,一遇到气候变化就会出现不适,生活质量十分堪忧,如果后期延续护理到位,了解他的这种症状,并及时进行颅骨修补,情况将有很大改善。此外,包括脑梗等常见病的识别,仍需要延续护理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记者了解到,国外已有由中介平台主导的护理培训及执业模式,即将有意向多点执业的护士聚集起来,进行严格审查、考核与培训后,中介平台再与需方对接进行人员调配,如此完成同质化护理服务。专家表示,下一步针对伤口造口师、母乳喂养师等专科护理的发展,这样的培训平台可大大推动学科发展,以此吸引更多人才加入护理队伍,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