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gsa102 于 2019-1-1 22:58 编辑
医养领域,护理职业生涯的新风向 2018医养师A班学员毕业心得 Ygsa102 唐立华
我从护士学校毕业至今已有22年,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3年,社区护理工作9年。毕业后分配在市内一家三甲医院心脏中心工作,因为诸多原因调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刚到接触到社区护理工作的时候,觉得这里的工作节奏比原来慢了,还是蛮轻松的,工作压力也相对减少了。 在社区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老年人,平时在输液室护理服务对象也以老年人为主。曾经有100多岁的老奶奶到输液室进行委托输液治疗,老奶奶生病了家里陪同治疗的有好几代人,感觉老奶奶真幸福,有那么多关心她的家人守护着她。也有很多空巢老人,有的时候是老两口一起来,老爷子行动不便,坐着轮椅,老太太推着老伴来输液室,要输液的是老太太,担心老伴一个人在家,就带着一起来。护士了解到老两口子女都在国外,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和他们团聚。类似这样的空巢老人、失独老人、残疾老人等非常多见,每次接触到这样的老年患者,我总是叮嘱护士们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细致的服务。 面对迅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我们社区的医护工作者肩负着巨大的使命和责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就是承担着辖区内居民医疗、保健、预防、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机构,和辖区内的居民保持着紧密地联系。从家庭医生签约,到开展家庭病床,远程会诊、上门巡诊等试点服务,本中心做了很多医养结合模式相关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受到了辖区内老人的肯定与好评,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 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养老问题,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最核心内容,也是最基础的服务模式,医疗是养老的基础,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养结合将是养老服务业发展最大的机遇。医养结合是近几年逐渐兴起于各地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由于其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实现了“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创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牵手,建立医养联盟,打通了养老机构与医院之间资源的割裂状态,形成双赢甚至多赢的局面。养老机构也可整合医院的医疗资源,提高为老人服务的能力;医院也可树立社会公益形象,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及医疗服务的覆盖面;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也减轻了老人亲属及子女的精神压力和紧急负担。 自2017年参加中国护理之声平台举办的护理管理师的学习,通过以李冰老师为代表的专家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各省市学员老师的经验分享,我学到了很多护理管理知识,自身专业素养也有明显的提升。在看到医养师培训项目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医养领域将成为以后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被国家、政府重视。我们也在不断地向其他国家学习养老产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各国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使我看到了养老行业的发展前景,坚定了我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通过半年的医养师学习,我了解到医养结合管理人才应有的品格、特质、能力;学习了我国医养管理现状;医养服务的核心与发展趋势;医养的概念与国际发展趋势;医养结合政策与实践等诸多医养相关理论,明确了基层医疗机构的重点任务:推进医生签约、提升门诊服务能力、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加强住院能力、检验检查药品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能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改善就医体验、提升信息化水平。掌握了医养机构长者意外风险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医养结合机构开业前后的管理程序,居家养老服务标准管理与应用等,学习了养老机构常用文本表格的制定与设计等相关养老服务课程。每一次的实训课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李冰老师的指导总能以独到的视角分析问题,使我感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拓宽了我的视野,提高发散式思维,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五次实训课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李克强总理在召开国务院会议时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会议指出,适应庞大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增加供给、改善质量,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化也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服务业水平。一要鼓励地方多渠道解决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问题。简化和放宽准入,支持各类所有制养老机构规模、连锁化发展,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重点为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老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托养服务。二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对老旧小区和纳入特困供养等范围的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三要加强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推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对从事养老服务并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供地政策。四要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制定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和民办养老机构消防安全达标工程。会议听取了医养结合工作汇报,要求强化支持政策落实,促进现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促进农村和社区医养结合,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的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截至到2017年我国颁布了多项涉及医养结合的重点政策,“十三五”规划的养老重点是: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规划中提到大力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签约服务,协议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居家老人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我们中心自去年开始试行医养结合工作模式,成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实行门诊就诊流程再造,一医一护的工作方式,对门诊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建立个人、家庭健康档案、完善相关信息,建立慢病管理专档,定期进行随访、健康宣教、年度评估的服务,65岁以上老人预约免费体检及中医体质辨识。与居委会合作,上门对有需求的老人进行健康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护理服务。对有建床需求、满足建床标准的老人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定期上门巡诊。对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提供预约转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服务。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一员,我们配合全科医生做好日常巡诊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服务项目有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静脉采血、更换胃管/尿管、膀胱冲洗、伤口换药等,及相关疾病、管路的健康指导。目前中心新址已投入使用,开设了病房。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康复医院的转型,届时将覆盖周边八个社区,接收医联体医疗单位转诊康复期、慢性病恢复期的患者,极大地减轻了三级医院的住院压力,有效地整合医疗资源,切实做到分级诊疗。这些都是我们迈入医养的第一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病床、居家养老等延伸服务的发展。 以前我未设想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和其他老护士一样选择安静的退休吧,也没想过包括自己在内的家人、朋友的养老问题。参加医养师的学习以后,觉得自己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作为首批参加培训的医养管理人才,我感到很幸运,有李冰老师适时给大家传递最新的医养政策与讯息,搭建与澳洲养老专家交流的平台,带领我们走入医养领域,指明了我们的职业发展方向,坚定了我们做好养老事业的信心。 医养领域就是我们护理人追求的诗和远方,是护理职业生涯的新风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