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一年去老年医学中心的病患朋友们都会有惊喜的发现,习以为常的病房环境在悄悄发生着改变。
拆掉了传统围栏式的护士站,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咖啡小圆桌和舒适的沙发椅;
走廊每个转角处,都贴心地放上了一张休息椅;
浴室门的圆形把手,被换成了更容易扭开的杠杆把手;
就连厕所的马桶圈也没逃脱被修整的命运,“被迫”长高了不少……
这还仅仅是看得见的改变,还有更多看不见的改变,正在悄悄改善着老年病患朋友们的就医体验。
为了让住院的老年人加快恢复、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功能丢失,老年医学中心一改往日病房STYLE,在国内首次引入“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照护体系(Acute Care for the Elderly,ACE单元),又称ACE单元,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改造病房、多学科团队共同照护、帮助维护自我照顾能力的护理措施等方面实践,为老年患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服务模式。
提出问题:
80岁以上的老人住院后有 一半会出现功能下降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年人尤其是75岁以上的,一旦发生骨折、感染、心衰、手术等急性疾病,即使经过治疗疾病好转,却总感觉老人“大伤了元气”,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如从前。
还有的老人甚至在生病之前健步如飞,但在经过入院、出院、回家后,却连自我照顾、正常走路都成了问题。
出现这样的情况被称作为功能下降,或者失能,而这种现象确实也得到了科学研究的证实——
研究显示,30%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而80 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更是高达50%。
这不仅对老年患者的疾病恢复、个人身心健康造成了影响,也加大了住院的时长、开销,增加了患者家庭经济与精神的双重负担。成了医患之间共同的“心病”。
找到原因:
与医院照护模式有关
究其原因,除患者、家属自身因素之外,多个重要的研究也证实,老年患者出现功能下降甚至失能的情况,是与住院期间的照护模式有关——尤其是单纯以治疗急性疾病为核心的常规照护模式,就疾病治疾病,往往会忽略住院和疾病本身给老年患者带来的其他影响。
虽然目前国内多家医院都建立了老年病房,但多数仍是普通内科病房,除了患者的年龄增加之外,照护模式和普通内科病房没有多大区别,很少具有老年人急性期照护的特色理念和技术团队为他们服务。
作为全国老年病学领域享有较高专科声誉的华西老年医学中心,在5年前就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如果能将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功能下降、失能的情况解决,那么这对患者自己、家属甚至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行动:
引入ACE单元
在多次外出学习、调研,团队内部研究后,在2016年老年医学中心大胆改革,引入在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采用的ACE单元(即老年人急性快速恢复病房)照护体系,并邀请美国知名老年医学专家圣路易斯大学医院ACE单元主任Dr.Flaherty教授来中心长期工作指导。
“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核心的理念是在积极诊治急性疾病的同时,关注并处理影响老年人功能的所有问题,帮助在急性疾病打击下的老人,尽快恢复到急性疾病前的躯体和社会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快速康复和重返家庭的目的。
这一理念和模式正好可以解决困扰老年医学中心长久以来的“心病”,但是,想要建立“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并不是那么简单,科室还需要满足五大必备要素:
1、例行的医疗回顾;
2、早期介入康复治疗;
3、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4、尽早的出院计划;
5、促进功能保存的病房环境设置。
老年医学中心从事老年医学已有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此之前,多学科团队处置患者的雏形就已初显——
不仅有康复科、临床营养科会诊医生常驻,还有对口临床药师的技术支持,以及海外深造的老年医学护理学专家;而从环境来说,老年医学中心的病房比普通病房氛围更加温馨,也更适合老年患者……
对照五大必备要素,经过一一分析和评估,老年医学中心的确具备建立”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的条件。
六大举措让ACE单元运行顺畅
有了基础的硬件和软件,这项工作的筹备就更加顺利。2016年7月,老年医学中心正式筹建了 ACE 单元团队,并展开密集培训,2个月之后,国内第一个“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正式在华西医院成立。
在借鉴国外ACE单元的核心理念、必要元素、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国内患者、病房、医疗条件等情况,老年医学中心的“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一边实践一边根据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改造升级”,并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内容:
1、入院评估
患者入院时,由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老年综合评估,包括影响老年患者健康的多种临床问题,如疾病状况、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精神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等。一旦发现问题,在住院期间会得到关注,并给予相应的照护与干预。
2、多学科团队照护
为了将国外模式能落地到实处,老年医学中心的ACE 单元团队由本科室医生、护士、康复医生(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临床营养师、临床药师、社工和护工组成。
大家相互协作,分时分次访视患者,并在每天下午以会议的形式分享访视信息及各专业的治疗计划和进展,达成一致的治疗目标。
3、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照护模式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老年人及家属都认为生病了就应该卧床,并且包办他们日常生活的一切,包括洗脸、刷牙、穿衣等等。殊不知这样替代一切的关爱,反而损害衰弱了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对疾病的恢复起了反作用。
在ACE单元照护模式中,要建立以患者功能为中心的举措,必须要改变大家的这些想法,医务人员的思维经过培训、学习是转变过来了,但要改变老年人以及家属多年形成的固有观念,实在很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最棘手的问题,ACE团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教,比如增加宣传画、做专题讲座、播放视频资料,一对一指导……
(宣传资料)
当然,光是形式多还不够,要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意识,医务人员还必须随时保持啰嗦的状态——
“婆婆,不要老是躺到,起来走一走!“
“大爷,感冒了可以喝鸡汤,发烧也可以吃鸡蛋,牛奶也可以喝……”
“听话哈婆婆,尿管不能一直安,还是要自己去上厕所!”
“大爷,咋个又躺起了,快出来走两步看会儿电视!……”
认真做只能及格,而用心做才会有好的效果。由于团队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努力,越来越多的入院患者和家属开始认同这些先进、科学的理念,并不断地的进行尝试。
(患者可以接受坐着输液)
4、早期出院计划
在患者入院 24小时之内,多学科团队就会估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尽早制定出院的计划。
这样不仅节约了住院的费用,更重要的是让老年患者们尽早回到家庭生活中去,减少功能下降和失能的发生概率。
5、适宜的环境设置
在病房的环境改造方面,团队的医务人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每一个改动都有着它的用意。
比如,拆掉了高耸的护士台,改造为由沙发椅、圆桌、电视组成的以患者为中心的起居区域,类似于家里的“客厅”——
是为了让患者和医务人员更亲近,减少彼此的距离感,促进沟通;
在“客厅”里,老年患者在可以休息、聊天、吃饭——
是为了让他们在住院期间,能“模拟”回到接近家庭的生活环境;
而病房的过道里,每隔几米就放了一把休息椅——
是为了让老年患者多多走动,多多与人交流;
把马桶圈长高——
是为了让老年人上厕所时更加方便和安全,尽量保证自己去上厕所。
此外,病区还有小型的康复站放置哑铃、木质楼梯等设施,病房内有助行器、步行腰带、移动输液架……
这些都是为了提高患者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还是那句话——少躺多走动,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6. 定期家属会谈
这一点是在国外原有的模式上根据中国国情新增的内容。医疗团队与患者家属进行每周至少一次的会谈,与家属沟通患者病情,共同商讨治疗计划及出院计划。
除此之外,老年医学中心ACE单元还将与门诊、急诊室通力合作,优先收治需要ACE照护的衰弱老人,维护和促进衰弱老人及时返回家中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多学科讨论)
初见成效:
医患共同的“心病” 转化为老年患者的幸福感和医务人员的成就感
“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在华西的实践,是在学习了国外的经验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思考、融入了自身的情况之后,改造、升级、整合的新医疗服务模式。
作为全国首个“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运行至今ACE单元团队也从最初的20人扩展到现在的40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与去年同期相比:
🔘 患者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
🔘 平均住院费用也明显降低;
🔘 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调查平均分在99%以上;
🔘 多药共用和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 患者的功能状况也会预期得到改善。
老年患者的幸福感,患者家属的获得感,医务人员的成就感都获得了极大提升。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医疗行业新挑战下,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这不仅是华西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中,把“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大健康观不仅要让人民群众有病能医、医病便捷,还要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托、以确保老年幸福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将对疾病管理、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思考融入到每一项医疗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人性化、个体化的优质医疗护理服务,才能让老年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才能真正的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习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在追求全民健康的道路上,华西的探索永无止境,华西人的脚步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