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应当拒绝工作“舒适圈” 中国护理之声助理编辑 xrzhgs0218 邹清霞
导语: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医学和护理也都紧随其后。如果我们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那个“舒适圈”里,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眼界越来越窄。自己不努力,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什么叫舒适圈?以自己为圆心,自己的手为半径,开始画个圆圈,你所有需要的东西,都在这个圆圈里。在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手机点点点,什么都能快递送来,能让你足不出户自给自足。这个圈,就叫做舒适圈,是生活“舒适圈”。
生活有“舒适圈”,工作当然也有“舒适圈”。以护理工作为例,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做着自己班次该做的事情,管理着所分配的病人,风风火火地加药换水,确保病人在自己的班上平平安安,然后到点下班,日复一日重复这样的工作状态,我认为,这就是护理工作的“舒适圈”。不希望学习新的东西,心理上也拒绝新的事物、规则出现,认为自己学习了几年专业课知识加上多年的临床经验,也够用到退休了。
可是医学的发展是在逐步向前的,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意愿而停止不前。学习新事物、新知识、新技能,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必备技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你还拒绝学习,那退的可不是一点点了,差距会越拉越大。
还记得在几年前,护士为化疗病人进行静脉注射的时候,多么的心惊胆战。不知你们还记不记得,多少次不停地巡视病房、巡视病人,就怕出现化疗药物的外渗,如果出现药物外渗,对病人来说无疑又增添了一种伤害,护理上又多了一个不良事件。后来,随着PICC技术的出现,拯救了化疗等病人的静脉,PICC从新生到成熟,到现在改良技术的变革,都是护理前辈们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如果她们满足于守住所谓的“舒适圈”,就不会有现在的PICC的成熟技术,不会有被拯救的静脉。
还是在几年前,医院里都是手写的病历,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是用笔一字一句地书写着病程记录、护理记录单、治疗单、出院小结等等,医生和护士“抢”病历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想而知,面对这样的情况,留给医生护士进行治疗护理工作的时间势必会被挤压,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书写记录,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来给病人进行宣教、进行健康指导?
现在,随着HIS系统的普及,电子病历已成为主流。病情观察、治疗操作等全部进行电子录入,发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书写,结构式护理记录单勾勾选选即可完成,节省了大量的记录时间,实现了把护士还给病人,让护士们进入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还能做到出院回访完成率100%!如果医护人员固步自封,不愿意学习新的技能,新的方法,怎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曾经我们对病人的病情观察点来源于生命体征、神志、异常情况的出现等,现在呢?Morse风险评估表、Braden评分量表、ADL自理能力评估量表、管道滑脱风险评估量表等等评估工具的出现,极大地帮助了护士们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如果患者评分处于风险系数高的范畴,那么责任护士就要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宣教工作执行到位,防止发生意外事故。现在的理念是提倡意外事故进行上报,然后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意外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目的已经由惩罚护士变成帮助护士避免下次发生类似的事件,确保护理安全有序进行。
疼痛已经是第五生命体征了,现在疼痛病房的开展、疼痛知识的宣教、快速康复理念的学习并且实施等等,在以前都是闻所未闻的事情,也不曾在课本上学习过。但是现在这些知识我们却都已经掌握并运用到工作中来了,教会病人进行自评疼痛分数,对患者进行客观的疼痛评估得出疼痛静息痛和活动痛,指导患者用药和复评疼痛工作的开展,都是每位医生护士通过学习得到的,如果还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舒适圈内,这些先进的理念及知识将永远不会被掌握和应用。
小时候我们很喜欢看电视动画片,对里面的故事情节都记忆犹新,可是看见书本知识却仿佛永远记不住知识点。那时我就想,如果能把书本知识拍成动画片肯定能记住不少。现在,这个理想已转变为现实,现在的视频教学、各种学习软件的开发,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通过多变的学习形式来最终掌握知识。还记得电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么?还记得里面的报纸都是动态的新闻、会自己读出声音的信件么?现在呢?打开微信朋友圈,里面的动态小视频不就是和当年的哈利波特的报纸是一样一样的么?这些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的进步。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医学和护理也都紧随其后。如果我们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那个“舒适圈”里,只会让自己固步自封,眼界越来越窄,地位越来越低,真的低到尘埃里。自己不努力,又怎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让我们每个护士都打破狭隘的理念,冲出“舒适圈”,在有限的时间内多读书、多学习、多思、多想,让今后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活得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