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色阳光 于 2016-6-25 21:07 编辑
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分类、症状和治疗 中国护理之声 绿色阳光整理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问时,也作为一种毒性物质损伤机体正常的组织细胞,其毒副反应表现多样,尤以消化道反应最为常见,75%以上的化疗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严重呕吐会致水、电解质失衡、营养缺乏,严重削弱机体自身抵抗力,对治疗效果不利。 一、化疗相关性呕吐的分类
按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迟发性和预期性恶心、呕吐三大类。 (一)急性恶心、化疗相关性呕吐: 主要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其机制主要与肠嗜铬细胞释放5-HT有关。如控制不当,则会增加迟发性恶心、呕吐发生的风险,井降低止吐药物的疗效。 (二)迟发性恶心、化疗相关性呕吐: 其具体发生机制不明。可能与P物质介导、血-脑脊液屏障破坏、胃肠动力破坏及肾上腺激素分泌等多因素有关。 (三)预期性恶心、化疗相关性呕吐: 不同于上述两型,其发生与化疗药物无关,而是由精神心理因素主导,是指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在再次接受化疗前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由于精神紧张所致的条件反射往往是此类呕吐的主要原因,因此止吐药物也往往未能起效。通过行为调节和系统脱敏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是较好的治疗手段。 二、化疗相关性呕吐的症状 (一)急性恶心、呕吐是指使用化疗药物后24小时内发生的,通常在用药后5~6小时达高峰,可持续18小时,然后停止或转为慢性呕吐。该类型恶心、呕吐的程度常常最为严重。 (二)迟发性恶心、呕吐是指使用化疗药物24小时后出现的,其中40%~50%发生于化疗后24~48小时。由于此类型持续时间较长,对化疗相关性呕吐患者的治疗、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三)预期性恶心、呕吐是指既往接受过化疗的患者在再次接受化疗前出现的恶心、呕吐症状。止吐药物往往未能起效。 三、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治疗
(一)多巴胺受体拮抗剂: 该拈抗剂是较早应用于临床的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止吐药物,其代表药物是甲氧氯普胺,此药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对5-HT3受体亦有轻度抑制作用。 (二)5-HT3受体拮抗剂: 随着对5-HT及其受体在化疗相关性呕吐机制作用的深入研究,一系列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不断问世,并逐渐成为目前临床上化疗止吐的主要用药。目前已上市的5-HT3受体拈抗剂较具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昂丹司琼: 为首个上市的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其拮抗外周和中枢神经元的5-HT3受体,阻断胃肠道嗜铬细胞释放的5-HT与5-HT3受体结合,从而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的产生与传导,起到止吐作用。 2、格拉司琼: 这是一类具有高选择性、高效性、作用时间持久的5-HT3受体拮抗剂。 3、托烷司琼: 通过双重阻断效应发挥止吐作用,口服托烷司琼优于皮下注射,提示其可直接在肠道起作用,也可由肠道吸收后通过血循环产生作用。 (三)中药治疗: 曾经见过一个报道“姜半夏和生姜研成碎末,再用蜂蜜制成药膏外敷贴在肚脐周围,可以治疗化疗相关性呕吐”,受这一报道的启发,我们科室应用生姜片在肚脐周围上下左右四个穴位贴敷预防,有一定的效果,因为此方法简单,制作方便,又是提前预防应用,患者易于接受,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护士能做好宣教,对患者有一种心理暗示作用,相信预防呕吐的效果,尤其对预期性恶心、化疗相关性呕吐效果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