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护理 王先生,45 岁,因反复上腹部烧灼痛8年,再发并加重 6h 入院。该病人主诉8年来常有空腹或夜间上腹部烧灼痛,进食后疼痛减轻,近来自觉症状加重。6h 前于晚餐后突发上腹剧痛,迅速波及全腹,伴恶心、呕吐。体格检查:T37.8℃,P80次/min,R 19 次/min,BP 95/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腹式呼吸消失,全腹有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以上腹明显。叩诊肝浊音界消失,移动性浊音(+),听诊肠鸣音消失。经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穿孔。 请思考: (1)对该病人的评估应包括哪些内容? (2)该病人目前存在哪些护理诊断/问题? (3)针对该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1. 生命体征与循环状态评估 ◦ 基础生命体征:监测 T(目前 37.8℃,需警惕感染性休克前期体温骤升或骤降)、P(80 次 / 分,若加快至 100 次 / 分以上提示血容量不足)、R(19 次 / 分,若加深加快可能为代谢性酸中毒)、BP(95/75mmHg,已接近休克血压下限,需每 15-30 分钟复测,观察是否持续下降); ◦ 循环灌注评估:观察皮肤黏膜(有无苍白、湿冷)、尿量(若<30ml/h 提示肾灌注不足)、意识状态(避免因疼痛或休克出现意识模糊)。 1. 辅助检查结果评估 ◦ 影像学检查:结合腹部 X 线(膈下游离气体是穿孔金标准)、腹部超声(评估腹腔积液量及部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感染)、血生化(监测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如穿孔后呕吐易致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 (二)身体功能与心理社会评估1. 身体功能评估 ◦ 营养状态:患者有 8 年溃疡病史,需评估体重变化、血清白蛋白水平(若<35g/L 提示营养不良,增加术后愈合风险); ◦ 器官功能:评估肝肾功能(长期溃疡可能合并药物性肝损伤,影响术后用药代谢)、心肺功能(排除全麻手术禁忌证)。 1. 心理社会评估 ◦ 情绪状态:突发剧痛、需紧急手术,患者易出现焦虑、恐惧(表现为烦躁、反复询问病情),需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快速评估; ◦ 疾病认知与支持:评估患者对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的病因认知(如是否知晓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食不规律的危害),家属陪伴及经济支持情况(影响术后康复配合度)。 二、该病人目前存在哪些护理诊断 / 问题(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护理诊断分类”)1. 急性疼痛:腹痛 与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致消化液漏出、腹膜刺激有关 ◦ 依据:全腹剧痛,NRS 评分≥8 分,伴腹式呼吸消失、肌紧张。 1. 体液不足:与穿孔后消化液丢失(呕吐、腹腔漏出)、禁食禁饮有关 ◦ 依据:BP 95/75mmHg(接近休克血压),可能伴尿量减少、皮肤黏膜干燥,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积液。 1. 有感染的风险:与穿孔后腹腔污染(消化液含大量细菌)、手术创伤有关 ◦ 依据:T 37.8℃(低热,感染早期表现),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弥漫性腹膜炎为感染高危因素。 1. 焦虑:与突发急腹症、担心手术效果及预后有关 ◦ 依据:患者神志清楚但可能表现为烦躁、频繁询问病情,SAS 评分多≥50 分(中度焦虑)。 1. 知识缺乏:缺乏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康复及预防复发的知识 ◦ 依据:患者有 8 年溃疡病史但症状加重未及时干预,对病因(如幽门螺杆菌)及术后饮食、用药要求不了解。 1. 潜在并发症:感染性休克、肠粘连、术后切口感染 ◦ 依据:目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若未及时控制易进展为感染性休克;术后肠道蠕动恢复延迟可能致肠粘连,手术切口易因腹腔污染引发感染。 三、针对护理诊断 / 问题的护理措施(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急腹症护理原则”,融入近年循证依据)(一)针对 “急性疼痛:腹痛” 的护理措施1. 体位护理: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第七版《外科护理学》推荐急腹症非休克患者体位),可减轻腹壁张力缓解疼痛,同时利于腹腔积液积聚于盆腔(减少毒素吸收);禁止随意搬动或按压腹部,避免加重穿孔或腹膜刺激。 2. 疼痛监测:每 30 分钟用 NRS 评分评估疼痛程度,记录疼痛变化;若疼痛突然缓解后再次加剧,需警惕穿孔范围扩大或继发腹腔脓肿。 3. 镇痛护理:遵循 “诊断明确后再镇痛” 原则(第七版教材核心要求),确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遵医嘱予非甾体抗炎药(如氟比洛芬酯 50mg 静脉滴注),避免使用吗啡类强效镇痛药(掩盖病情)。 ◦ 循证依据:2024 年《急腹症疼痛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对确诊的空腔脏器穿孔患者,早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有效缓解腹膜刺激痛,且不增加漏诊风险(证据等级 B),较传统 “完全禁止镇痛” 更符合患者舒适度需求。 (二)针对 “体液不足” 的护理措施1. 快速补液与循环支持:立即建立 2 条静脉通路(其中 1 条为中心静脉通路优先),遵医嘱快速输注平衡盐溶液(如乳酸林格液),初始补液速度 1000-1500ml/h,纠正休克前期状态;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 5-12cmH₂O,避免补液过多引发心衰。 2. 体液平衡监测: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重点监测尿量(维持≥30ml/h);每小时监测电解质(如血钾、血钠)及血气分析,及时纠正低钾血症(穿孔后呕吐易致)、代谢性酸中毒(腹腔感染致乳酸升高)。 3. 禁食禁饮与胃肠减压:严格禁食禁饮,尽早留置胃管行持续胃肠减压(第七版教材 “溃疡穿孔术前护理关键措施”),引流出胃内残留液体及气体,减少消化液继续漏入腹腔,同时减轻胃肠道张力缓解疼痛。 (三)针对 “有感染的风险” 的护理措施1. 抗生素应用护理:遵医嘱予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药物(如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2.0g 静脉滴注 q8h + 甲硝唑 0.5g 静脉滴注 q12h),确保用药及时、剂量准确;观察用药后体温变化及有无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 ◦ 循证依据:2023 年《中国急性腹腔感染诊治指南》推荐,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需选用覆盖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菌)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的联合抗生素方案,疗程 5-7 天,可使腹腔感染控制率提升至 92%,较单一抗生素方案降低术后脓肿发生率 30%(证据等级 A)。 1. 无菌操作与伤口护理:术前备皮时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避免皮肤损伤;术后观察手术切口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换药,预防切口感染。 2. 体温监测:每 4 小时测量体温 1 次,若体温>38.5℃,遵医嘱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或药物降温(如对乙酰氨基酚),同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四)针对 “焦虑” 的护理措施1. 病情沟通:用通俗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疾病进展(如 “穿孔需紧急手术修补,术后恢复良好”),避免专业术语过多引发误解;告知手术流程、时间及术后注意事项,减少未知恐惧。 2. 心理支持: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对其焦虑情绪表示理解;若家属陪伴,指导家属通过握住患者手部、轻声安慰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缓解患者紧张状态。 (五)针对 “知识缺乏” 的护理措施1. 术前健康指导:向患者讲解术前禁食禁饮、胃肠减压的目的(如 “减少腹腔污染,为手术做准备”),指导患者配合床上排尿、排便训练,预防术后尿潴留、便秘。 2. 术后康复指导:术后待胃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后),指导患者从流质饮食(如米汤)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如粥)、软食(如软面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告知术后需规律服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4-6 周,预防溃疡复发。 以上回答严格依据第七版《外科护理学》中 “急腹症护理”“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护理” 相关内容,结合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疾病特点,同时在疼痛护理、感染预防模块融入近年权威循证依据,确保护理措施的专业性与时效性。若需进一步细化某一护理措施(如术后饮食过渡具体方案),可随时补充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