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gsa104 于 2018-12-8 21:32 编辑
护理之声 引领我们进入医养领域 2018年11月28日 ygsa104叶华顺 传统养老文化是孝老文化,但孝老文化有一个缺陷: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而非社会的财富。老龄化的标准按60岁计算,在全人口比例中超过10%,老年人的生活基本上不再有工作,医疗和养生将是老人生活的主题,让老年人在生活中能相对健康幸福、减少疾病痛苦,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发展医养结合将是卫生工作中最需要努力的一个方面。2018年11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部署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会议听取了医养结合工作汇报,要求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进而将逐步创建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形成一个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随着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群众对医疗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但该产业目前占我国产业比重不足5%,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在养老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部分“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社会经济负担沉重。第二,在计划体制下,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隶属不同的行政管理系统,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第三,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一方面,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而另一方面,一些中小民营医院病人资源不足,医疗资源严重浪费,而实行医养结合的政策,则能让这引起医疗机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帮助这些医疗机构转型升级,走出困境。一些公办民办养老院没有医疗,也影响了养老院资源的利用,不少养老院空床率相当高。第四,提出医养结合的社会导向,是要充分发挥与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让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起来,共同服务好老人。这是借鉴了医疗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形成一个“以老人为中心”的社会经济服务模式。而这种模式,将与老年有关的疾病医疗、中医康复、养老护理、日常保健、健康促进、及其他生活便利服务融合到一处,将是对社会资源的一次大整合和大融合。必须节省社会的经济资源与费用。 从2018年6月起至今,经过同事推荐很荣幸加入了中国护理之声医养结合管理师的学习,通过护理之声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与带领,让我从对医养结合师的懵懂无知变为喜欢,同时了解了国内外养老事业发展、学习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医养结合政策将催生社区医疗进入家庭,利用互联网医养平台,可以是没有医院的医院,不设养老院的养老院,利用居家医疗和养老,将是对医疗和养老资源的巨大节约。这也符合中国文化传统的养老观念和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赡养。社区医疗普及的现实环境中,居家养老+家庭医生+家庭护理,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子女照管老人的困难。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居家医养是最为经济、最为舒适的一种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