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楼主: kjliwenwei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8-11-9 14:4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sb019 于 2018-11-10 00:05 编辑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b019  付婷婷  偃师市人民医院  完成时间:11月9日

一、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俯卧位通气患者应重点观察以下指标: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意识等变化。如出现患者气道痰量过多难以清除、躁动不安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及时转变为仰卧位。(1)

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1.病情评估:包括原发病、意识形态、血流动力学是否能耐受俯卧位、血管活性药物的计量与敏感性、氧合状态、局部伤口和皮肤情况、病人的镇静水平,排除俯卧位通气治疗的禁忌症。
2.管道安全:加强固定,安置好体位后,检查各种管道和导线有无滑脱、扭曲、移位等,保持引流通畅并妥善固定。
3.病情监测:俯卧位通气期间护士不得离开患者床旁,监护仪的报警限设置合理。
4.气道管理:采用密闭式吸痰,俯卧位通气前充分吸除气管内分泌物。
5.胃肠道管理:俯卧位前0.5小时暂停胃肠营养。
6.皮肤护理:面部可采用圆形减压垫支撑额部,减轻对局部皮肤的受压。

二、俯卧位通气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俯卧位通气前采用密闭式吸痰,充分吸除气管内分泌物。俯卧位通气时应保持气管插管不移位,妥善固定,保证通畅。使患者头偏向一侧,吸痰前给予纯氧吸入2-3分钟,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吸痰时密切关注患者血氧饱和度。

(1)宋洁,黄桃,高西 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研究 重庆医学,2017,46(14):1904-1906.


image.jpg (205.83 KB, 下载次数: 249)

image.jpg

image.jpg (185.8 KB, 下载次数: 233)

image.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8-11-9 14:48:47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2018护管师B班第二组   hgsb105  刘霞   完成时间:2018.11.9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1.观察指标有
(1)颅内压(ICP):有研究显示[1],颅脑损伤患者合并ARDS需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时,需在严密监测颅内压。
(2)生命体征、有创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研究显示[2]:俯卧位通气对部分患者可造成BP下降、心律失常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同时俯卧位支持物如放置不当可导致腹内压增加,下腔静脉受压而引起低血压。
(3)遵医嘱定期抽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动态监测患者氧合情况。
(2)痰液性质、颜色、量。
(3)伤口情况。
(4)患者意识状况:瞳孔(对光反射)、肌张力(GCS评分)、躁动情况。

2.及早发现并发症的措施:
  文献显示[3],国内关于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报道较少,主要并发症有软组织压伤、气管导管脱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1)软组织压伤:密切关注病人受压皮肤的变化,常用手背去触摸局部皮肤的皮温,如果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或者皮肤温度过高要尽快减压等处理。
(2)气管导管脱出:增加巡视病人次数,严格交接班,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责任护士需加强对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培训,增强责任心及沟通能力,认真学习预防管道脱出风险评估表的每个项目及可能导致管道脱出的相关因素,对置管患者做到早评估,早预见,早预防。
(3)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密切关注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心排量、肢端温度、时刻监测CVP等相关指标,遵医嘱定期抽血。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1)体位(右侧俯卧位进行吸痰):有学者张丽花[1]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复合伤、头部手术等不宜行俯卧位通气,侧俯卧位机械通气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文献[1]中还写明侧俯卧位的实施:由3-5名护士协作实施。先将患者平移至床旁,向对侧翻转侧卧,臀部稍向后,下方手臂及肩部向外稍挪出,与身体平行,防止受压,上方手臂自然弯曲并固定于床栏上,双下肢屈曲向前。在患者肩、髋、膝、踝等关节处垫以海绵垫,头部垫以头圈并偏向一侧,床头抬高15-20°。
(2)安全措施:保持足够长的管道长度并妥善固定好相关导管如引流管、输液管、心电监护仪等,患者躁动时可以予以丙泊酚+芬太尼镇静。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气道湿化。
(4)吸痰前后为患者吸入100%的纯氧3min,给予充分扣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必要刺激。
(5)文献表明[4],严格无菌操作,1根吸痰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原则,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然后在吸鼻、口腔内的分泌物;吸痰管在无负压情况下不宜插入过深,深度在10cm~15cm之间,以免因刺激过强引起颅内压升高。1名患者使用1套吸痰设备,定时更换,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参考文献:
[1] 张丽花.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04)
[2] 黄丽艳.1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30)
[3] 马荣华潘青朱桐梅艾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J]. 求医问药. 2012(08)
[4] 王红爱邓双艳.重型脑创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27)
[5] 张磊蒋文芳吕光宇.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10)



1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pdf

88.22 KB, 下载次数: 2

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pdf

182.01 KB, 下载次数: 0

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pdf

538.34 KB, 下载次数: 0

俯卧位通气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度神经源性肺水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pdf

240.41 KB, 下载次数: 0

重型脑创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pdf

69.48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8-11-9 20:5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gsa208 于 2018-11-9 21:05 编辑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a208 覃婷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人民医院   完成时间:11月10日


一、俯卧位通气后观察的指标,如何及时发现并发症?
     答: 要密切观察病人HR、BP、SPO2,有无呼吸衰竭、心脏骤停、 面部水肿、着力点压迫性坏死、眼失明或感染、气管插管的脱出、血管通路的阻塞等。
      如何及时发现并发症?
     1. 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各项生命指标, 如果出现异常, 要及时报告医生;
     2. 观察各类导管有无妥善固定,避免出现松脱、扭曲和牵拉等情况;
     3. 观察精神、呼吸、尿量,做好登记;
     4.  观察患者双侧颧骨、双侧髋部、双侧膝部有无压疮;
     5.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及时清理口鼻咽腔的分泌物;
     6.  定时抬高床头可有效减轻面部水肿, 但患者停止俯卧位通气后, 水肿将逐渐好转。

  二、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俯卧位机械通气患者是至关重要的, 定时给予拍背,发现呼吸道有大量痰液,要及时吸痰,使患者头偏向一侧, 床头抬高<15°,  吸痰前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项监测指标,先给予100%纯氧吸入2分钟,吸痰时动作轻柔,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严格无菌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8-11-9 22:39:08 | 只看该作者
一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护管师B班学员   学号:hgsb108 姓名:沈欣欣 医院: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结合患者重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的病例特征,俯卧位通气后重点观察的指标有:1)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其中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要重点观察,因为其反应患者呼吸情况最直观的指标。2)血气分析结果,其中反应呼吸情况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反应内环境酸碱平衡的PH、BE等要重点观察,因为这些是评价患者呼吸情况的金标准。3)患者口唇及肢端颜色、瞳孔大小,呼吸动度,特别是口唇及肢端颜色要重点观察,因为他们是评价患者呼吸及氧合的最简便快捷的方式,也是我们临床护理工作是最容易忽视的几点。4)若患者为呼吸机辅助或控制通气,呼吸机管路及气管导管情况要重点观察,此外也不能忽视气道压,在SIMV模式下特别要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频率及潮气量。
    并发症:
    1. 呼吸机管路脱落、扭曲、堵塞:为了防止患者在俯卧位时由于脱管和堵管导致意外状况的发生,在变换体位前后都要检查管路连接及固定情况,检查各引流管、留置导管的固定情况及通畅与否。
      2. 循环系统紊乱:该患者一般情况较差,体位的变化特别是俯卧位会对循环系统产生较大影响,所以要加强血压及心率的监测,特别是ART,他能及时反映患者血压及心率情况。
     3. 面部水肿、着力点压迫性坏死 俯卧时可2H更换一次体位,可将头部垫高15-30度,避免面部水肿。双手向上放置在软枕上,在髋部、膝、踝关节处垫上软枕,每隔1-2小时更换次软枕位置。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协助病人活动关节,保持功能位。
   2、如何吸痰?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前予纯氧吸入2min,吸痰时动作轻柔,每次不得超过15s,吸痰要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及循环情况,严格无菌操作,随时观察痰量、性状、颜色,吸痰后要对比吸痰前后患者呼吸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8-11-10 07:35:15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2018第七期护管师A班四组hgsa206魏林洁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观察指标:在实施俯卧位通气前、后需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SPO2 、气道压力的变化,并做好前后对照。一旦患者出现异常躁动、呼吸费力、口唇及面部发绀、SPO2 下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将患者立即恢复为仰卧位。
      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脱管、堵管及皮肤压力性损伤及其他。加强巡视,妥善固定管道,防止意外脱管;及时吸痰湿化气道,防止堵管;俯卧位后压力性损伤好发部位粘贴无边泡沫敷料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在患者双肩、髂、膝、踝部等处垫软枕,双臂置于身体两侧或头两侧,保证胸腹有一定活动度,以达到最佳通气效果。同时还可避免下腔静脉受压后回流不畅引起低血压。因俯卧位后患者面部处于较低的位置,晶体液输注过多时,可导致面部水肿和气道水肿,面部容易发生压疮,需要格外注意。翻转后使患者头偏向一侧,下方垫软枕,使颜面部悬空,避免压迫人工气道,每 1~2 h 将头部偏向另一侧。保持床单平整将床单四角打结以增加平整度,避免患者挪动时床单皱褶。同时采用乳胶软枕根据身体受压部位的形状挖空后填塞少量乳胶丁,垫于身体受压部位,减压效果满意。预防误吸也是并发症之一,患者因病情危重,胃肠道动力相对不足,胃处于轻瘫状态。加之长时间使用镇静剂也可抑制消化功能,导致患者胃残余量增加,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在体位翻转前 1 h 暂时停止肠内营养,翻转前回抽胃液以检测胃残余量。当残余量>200 mL 时将胃液抽出弃去,以避免在翻动过程中因返流、呕吐等导致误吸、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翻转体位后抬高床头或将头肩部垫高 15°~30°再实施肠内营养。预防神经损伤 俯卧位可能发生眶上神经神经、腭神经、臂丛神经等损伤,发生率非常低,可能与转换体位时牵拉、挤压所致的缺血有关。在翻转时医护人员均注意动作协调一致,俯卧位时定时变换患者手臂位置,交替将手臂与身体平行放置,或将手臂与头部平行放置,保持肩关节的功能位,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同时注意 1~2h 转动患者头部,避免长期压迫眶上神经。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
      俯卧位期间气道管理难度大,一方面是因为体位的原因导致吸痰不方便,另一方面是由于俯卧位后借助重力引流的作用,呼吸道分泌物也会增加。因此,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采用密闭式吸痰,护理人员在变换体位前充分吸净患者气管及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调节气管插管气囊压力至 25~35 cmH2 O。翻转体位后,因头部处于较低的位置,痰液及分泌物易于流出,需增加清理气道分泌物次数,避免导管堵塞。患者口腔分泌物过多,最初采取间断负压吸引,10 min 左右吸引一次,不仅工作量大,患者的口角及面颊皮肤仍被分泌物浸渍导致发红。后来采取低负压持续吸引口腔分泌物,效果满意。具体方法:将一次性吸痰管连接负压 吸 引 装 置,调节吸引负压值为 80 ~ 100mmHg。将吸痰管从患者一侧嘴角插入,深度为 3~4cm,吸痰管开口端避免紧贴口腔黏膜,以 免 吸 引 不畅。用胶布固定吸痰管,打开负压进行吸引。吸引过程中注意保持吸引通畅,观察吸出物的量和性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分泌物的多少调节负压的大小。使用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后,不仅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同时避免了患者面颊皮肤因分泌物浸渍出现破损,以及气管插管胶布因分泌物浸湿失去黏性后出现导管滑脱。但口腔持续低负压吸引后应及时改为按需吸引,以免造成口腔黏膜损伤。

参考文献:护士进修杂志2018年1月第33卷第二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通气的护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8-11-10 09:1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8-11-10 14:31:19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b013  韦丽芳 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2018年11月10日

       根据患者病情,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氧分压(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合指数、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机参数。俯卧位通气能明显提高重症肺炎患者的PO2、氧合指数,显著降低PCO2,可能的机制包括:①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善:仰卧位时受重力影响肺血流灌注在背侧占优势而通气不足,胸侧肺泡通气过度血流灌注不足,即肺内分流与死腔通气増加,出现通气/血流比值严重失调。俯卧位通气时肺内分流及死腔通气可以分別减少21%~50%及20%~47%,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值。②俯卧位可以减少心脏、膈肌对肺组织的压迫。③俯卧位时受重力影响,滞留于气道内的炎性分泌物、误吸物等易于引流排出。定时记录患者SaO2及血气情况,对俯卧位通气效果进行评价。
   
    (2)及早发现并发症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患者俯卧位通气后必须由专人对其整个过程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以及各种管路的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生命安全以及各种管路通畅。      
      ②体位的护理:保证患者的腹部有移动空间在患者头胸部、骨盆及膝处垫软枕,将腹部空出,确保患者的腹部没有触及床褥及软枕,可以上下移动,以达到最佳的通气效果。

      ③皮肤护理:由于患者处于俯卧位,面部,胸部,生殖器等部位容易受压,上述各部位处垫软枕,应该定时观察皮肤及其他受压部位情况。同时注意眼球、角膜损,眼眶周围或结膜水肿等。
     ④更换体位前再次评估 GCS评分 ,排除俯卧位通气禁忌证,如患者能否耐受此体位;有无颅内压增高及瞳孔变化;目前的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翻身时评估患者耐受力、呼吸频率、力度、心率、血压, SpO2, 如翻身10分钟后呼吸频率、力度、心率、血压不能恢复正常, 则提示患者不能耐受该体位。
     ⑤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路并随时查看管路情况,防止导管移位、扭曲、脱出、受压迫。
     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腔或者气管导管是否有分泌物流出,定时进行肺部听诊有痰鸣及时予吸痰,防止管道堵塞。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①因患者左颧弓骨折、左额部、左眶周软组织挫裂伤,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受伤部位受压。
      ②吸痰前准确记录插管深度及囊压,根据患者的痰量,可给予雾化吸入、电震动排痰或拍背治疗,以促进痰液的充分排除,注意观察排出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
     ③吸痰前后给纯氧1-2分钟,注意SaO2变化。
     ④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的外径不超过气管内导管内径的二分之一,时间小于15秒,注意吸痰时负压不可过大,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⑤先吸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口鼻腔及气囊上分泌物,吸痰过程中要固定好气管导管,严防管道外脱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缺氧症状。
     ⑥吸痰结束后用听诊器听患者肺部的痰鸣音情况。
     
     参考文献:
    1. 杜玉明;李岩;孙荣青;袁博;高敏;王丽蕊  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氧合影响的Meta分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4).327-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8-11-10 15:25:58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b114 第六组 岳建博 泌阳县人民医院  2018年11月10号
      【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
      (一)SpO2或PaO2
      (二)通气/血流比值
      (三)BP
      (四)R
      (五)心律
      二、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一)皮肤压伤、水肿坏死:每天定时检查患者皮肤及水肿情况
      (二)外周神经损伤: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的皮肤发冷、无汗、光滑、萎缩。可进行一下检查:
      1.运动功能的检查:根据肌肉瘫痪情况判断神经损伤及其程度(用六级法区分肌力);
      2.感觉功能的检查:检查痛觉、触觉等及其改变范围,判断神经损伤程度,神经修复后,粗感觉恢复较早较好;神经损伤后,支配区的皮肤常发冷、无汗、光滑、萎缩,坐骨神经伤常发生足底压疮,足部冻伤,无汗或少汗区一般符合感觉消失范围;
      3.反射:可出现腱反射消失或减退;神经近侧断端可有假性神经瘤,常有剧烈疼痛和触痛,触痛放散至该神经支配区;
      4.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当神经损伤后或损伤神经修复后,在损伤平面或神经生长所达到的部位,轻叩神经,即发生该神经分布区放射性麻痛,称Tinel征阳性。
      (三)肌肉损伤:可进行肌肉抗阻力试验,是检查肌肉拉伤的一种简便方法。其做法是患者作受伤肌肉的主动收缩活动,检查者对该活动施加一定阻力,在对抗过程中出现疼痛的部位,即为拉伤肌肉的损伤处。
      (四)角膜溃疡:定期检查眼睑及角膜情况。
      (五)低血压:每班定时测量血压。
      (六)插管和其他引流管的压迫和移位:每班定时检查管道情况。
      (七)心律失常:给予患者心电监护检测仪。
    三、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吸痰注意事项:
      (一)密切观察病情,观察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等,如发现病人排痰不畅或喉头有痰鸣音,应及时吸痰。
      (二)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进行吸痰;如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需经气管插管或套管内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如经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入吸引。
      (三)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不可过粗,特别是为小儿吸痰。
      (四)吸痰时负压调节应适宜,插管过程中,不可打开负压,且动作应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五)吸痰前后,应增加氧气的吸入,且每次吸痰时间应小于15秒,以免因吸痰造成病人缺氧。
      (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所用物品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应每次更换,并作好口腔护理。
      (七)如病人痰液黏稠,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配合叩击、雾化吸入等方法,通过振动、稀释痰液,使之易于吸出。      
      (八)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九)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的2/3,以免痰液吸入损坏机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8-11-10 17:11:01 | 只看该作者
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会诊

hgsa114    程丽    灯塔市中心医院    完成时间:11月11日


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观察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氧分压、氧合指数
      做好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
      1)注意保护病人安全:在改变体位前先观察病人各项生理指标,给予最适当的翻身方法,改变体位前给予吸纯氧2~5分钟。
      2)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给予病人叩背护理,从而有利于痰液排出。
      3)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密切观察病人意识及瞳孔对光反射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观察各种管道情况。
      5)保持管路通畅,防止返流。
      6)要与病人和家属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7)观察病人持续通气的时间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1)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
  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无菌操作: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
  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
  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6)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7)吸痰时要注意患者头偏向一侧,注意患者体位,如需改变请注意保证患者管路固定良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8-11-13 07:03:13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的会诊案例很受用,学习到了很多病人信息和临床知识,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