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俯卧位通气后观察指标有哪些?如何及早发现并发症?
1.观察指标有
(1)颅内压(ICP):有研究显示[1],颅脑损伤患者合并ARDS需行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时,需在严密监测颅内压。
(2)生命体征、有创动脉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研究显示[2]:俯卧位通气对部分患者可造成BP下降、心律失常和血氧饱和度下降,同时俯卧位支持物如放置不当可导致腹内压增加,下腔静脉受压而引起低血压。
(3)遵医嘱定期抽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动态监测患者氧合情况。
(2)痰液性质、颜色、量。
(3)伤口情况。
(4)患者意识状况:瞳孔(对光反射)、肌张力(GCS评分)、躁动情况。
2.及早发现并发症的措施:
文献显示[3],国内关于俯卧位通气并发症的报道较少,主要并发症有软组织压伤、气管导管脱出、血液动力学不稳定。
(1)软组织压伤:密切关注病人受压皮肤的变化,常用手背去触摸局部皮肤的皮温,如果皮肤颜色发生改变或者皮肤温度过高要尽快减压等处理。
(2)气管导管脱出:增加巡视病人次数,严格交接班,对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工作,责任护士需加强对俯卧位通气的相关培训,增强责任心及沟通能力,认真学习预防管道脱出风险评估表的每个项目及可能导致管道脱出的相关因素,对置管患者做到早评估,早预见,早预防。
(3)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密切关注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尿量,心排量、肢端温度、时刻监测CVP等相关指标,遵医嘱定期抽血。
2、俯卧位通气后如何进行吸痰操作?
(1)体位(右侧俯卧位进行吸痰):有学者张丽花[1]发现,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复合伤、头部手术等不宜行俯卧位通气,侧俯卧位机械通气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文献[1]中还写明侧俯卧位的实施:由3-5名护士协作实施。先将患者平移至床旁,向对侧翻转侧卧,臀部稍向后,下方手臂及肩部向外稍挪出,与身体平行,防止受压,上方手臂自然弯曲并固定于床栏上,双下肢屈曲向前。在患者肩、髋、膝、踝等关节处垫以海绵垫,头部垫以头圈并偏向一侧,床头抬高15-20°。
(2)安全措施:保持足够长的管道长度并妥善固定好相关导管如引流管、输液管、心电监护仪等,患者躁动时可以予以丙泊酚+芬太尼镇静。
(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气道湿化。
(4)吸痰前后为患者吸入100%的纯氧3min,给予充分扣背,护理操作动作轻柔,环境安静舒适,减少不必要刺激。
(5)文献表明[4],严格无菌操作,1根吸痰管只用1次,吸痰时坚持由内向外原则,先吸气管内的分泌物,然后在吸鼻、口腔内的分泌物;吸痰管在无负压情况下不宜插入过深,深度在10cm~15cm之间,以免因刺激过强引起颅内压升高。1名患者使用1套吸痰设备,定时更换,如有污染,立即更换。
参考文献:
[1] 张丽花.侧俯卧位机械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04)
[2] 黄丽艳.11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俯卧位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30)
[4] 王红爱, 邓双艳.重型脑创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