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3120|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糖尿病教育与临床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1 22:5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韦利菊
原创
评估题:什么叫血糖控制得好?

糖尿病最明显的特征/症状?

糖尿病病人饭吃得越少越好吗?

糖尿病病人到最后一定会出现并发症吗?

甜的食物不能吃吗?

瓜子花生等可以多吃吗?

南瓜可以多吃吗?

糖尿病可以预防吗?

饮食怎么计算?

允许手术的血糖范围?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mmol/L X 2次

餐后血糖大于或等于11.1mmol/L X 2次

满足以上条件之一,不管有无症状,即可诊断糖尿病

如果有症状,只要1次即可诊断
2、糖尿病护士的种类

普通糖尿病护士

临床护理专家

医疗执业护士
3、管理者教育前/中评估

病人的准备状态:心理、生理

病人的知识水平,对糖尿病的了解

病人的文化背景

病人对教育的态度

除教育外病人希望得到的东西
4、二型糖尿病的演变

高胰岛素血症期

胰岛素分泌延迟期

低胰岛素血症期
2型糖尿病的病因

基因与遗传: 2型10%~25%,1型5%

饮食: 高蛋白、高脂饮食,饮酒;
肥胖

生活方式:运动减少;
精神紧张、压力大

药物:各类激素, a-受体兴奋剂, B-受体抑制剂等
5、黎明现象与Somogy 现象

黎明现象:清晨空腹时由于升糖激素水平的升高而导致的血糖升高。

Somogy 现象:低血糖后 的反跳。
6、OGTT与馒头餐试验

OGTT:口服75克葡萄糖,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筛查。

馒头餐:吃两只馒头。用于测定胰岛素 的水平及释放情况。
7、升糖激素与降糖激素
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
降糖激素:胰岛素
8、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正常值:空腹:60-100 mg/dL(3.6-6.1 mmol/L)



餐后2小时:70-120 mg/dL(餐后2小时:从第一口饭开始算起)

有的病人可表现只有一种血糖升高;
两种血糖的控制同样重要
9、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血糖:空腹£ 7mmol/L


餐后£8.3mmol/L,70岁以上£10mmol/L

血压: £130/80mmHg

血脂: 在正常范围

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控制好以上指标,并发症可以预防,病人寿命及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10、糖尿病饮食控制的目的

恢复并保持血糖的理想控制

---
空腹7mmol/L(126)以下

---
餐后8.3mmol/L(150)以下

控制血脂在理想范围

提供合理的能量,维持理想体重(成人)及生长发育(儿童及青少年)

促进健康
11、糖尿病血脂的理想控制(mg/dL)
12、糖尿病的饮食要点

没有绝对不能吃的饮食

除了水、茶、不加糖的咖啡、大部分蔬菜外,没有其 他食物可无限制地吃

糖尿病饮食是健康饮食,而不是饥饿饮 食,同样适合正常人

老南瓜不能降血糖,而能升血糖

无糖饮食并非无糖,降糖饮食并不降糖

不能以食物甜不甜来判定可不可吃

忌烟酒。尽量避免油炸食物
13、糖尿病饮食的计算及分配

根据身高计算理想体重:身高-105

计算一天的总能量:理想体重 x 25~35

计算三大营养物质的量:
糖:55%-65% x 总能量 / 4;蛋白质:占总能量 15% / 4;
脂肪: 20%-30% x 总能量 / 9
三餐/五餐分配每克酒精产能7千卡
14、酒精

酒精对血糖的影响受食物影响

酒精在胃及小肠吸收,它在肝脏的代谢先于其他营养物质

酒精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帮助

酒精不转化成葡萄糖,过多的酒精可转化成脂肪

不进食的情况下饮酒,可引起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
15、糖尿病的监测

ADA推荐每位病人应自我监测血糖

注意事项:部位、消毒

空腹与餐后血糖

3-6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每年查一次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
16、有关胰岛素

储存、携带;
注射工具、针头;
100U,40U

人胰岛素(诺和灵)优点:纯度高,非异体蛋白

胰岛素不会成瘾
优泌灵:R,
70/30,
50/50,
30/70

诺和灵:R,
30R,
50R,
70R
17、胰岛素的注射部位

腹部、三角肌外侧及下缘、两大腿外侧、后腰部、臀部皮下脂肪

一般来说,腹部是最佳部位

一般不宜将胰岛素作肌肉注射

不宜将胰岛素注入要运动的部位

胰岛素在血管内的半衰期:3-5分钟
18、糖尿病与输液

一般情况下不用葡萄糖

饮食不足的情况下可用葡萄糖

低血糖时可/应用葡萄糖

请问:术后用什么血糖突然持续升高应考虑的原因

胰岛素变性

注射部位肿块,引起吸收不良

严重的感染、创伤

心理应激

药物;如激素等
19、伤口感染与不愈合的原因

血糖过高

术前一定时期内血糖控制不良

营养不良,进食过少

慢性并发症: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

手术与换药的原因
20、糖尿病病人出院评估

药物(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医嘱是否完备

有关用物

有否学会胰岛素注射、及相关事项

低血糖的防治及事后处理

生病期间的管理

随访、自我监测

相关知识的评价血糖的波动
21、血糖的波动

每个人的血糖均在波动

糖尿病病人一天的血糖波动可很大

住院,仅由于环境的改变可使血糖升高30 mg/dl

失眠、手术、感染可使血糖大幅度升高

心情不好可使血糖升高
22、运动篇
运动对代谢的影响(一)

运动可加强肌肉细胞对能量的利用。运动开始阶段,细胞的能量来自肌糖原和循环中的葡萄糖。15分钟之后,人体开始利用肝糖原、以及氨基酸糖异生所产生的糖;

运动30分钟后脂肪酸成为主要的能源;
详细情况

运动开始,消耗休息时储存的高能磷酸键→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糖无氧酵解产生高能磷酸键→继续运动,供氧增加,葡萄糖氧化

5-10分钟,肌糖原分解下降,肝糖原分解作为血糖的主要来源。20-30分钟后,肌糖原耗竭,血糖的来源:肝糖原分解、糖异生

继续运动,脂肪供能的比例增加,40分钟时,占35%,4小时,占70%

人体需要4-6小时来重新合成肌肉细胞和 肝脏中的储备糖原。剧烈运动之后,这一过程可能需要12小时、甚至24小时。 因此,糖尿病病人一定不能忽视运动之后病人有迟发低血糖的危险
23、运动时体内激素的变化及作用
激素

运动时反应
对代谢的响
胰岛素

下降
有利于肝糖原的分解及糖异生
胰高血糖素
升高
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
升高
促进脂肪分解及糖异生
去甲
升高
促进肝、肌糖原及脂肪分解
生长激素及
升高
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胰岛素引
糖皮质激素

起的葡萄糖的利用,增加糖异生的原料
24、规律运动的益处(一)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代谢;

增加动脉的弹性,缓解轻中度高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有助于2型糖尿病病人减轻体重;降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的用量;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

减少血小板凝集因子,降低血栓形成的机会

增强纤溶作用,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

增加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使身材匀称,自我感觉健康有活力,减轻压力
25、运动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一)

低血糖:运动中低血糖及运动后迟发性低血糖

胰岛素严重缺乏者,可致高血糖和酮症
促发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血压过高
-心绞痛、心梗
-猝死

加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恶化

---
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剥离

---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加重

---
外周神经病变:软组织及关节损伤,足溃疡、骨折

---
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对活动的反应下降,体位性低血压

26
运动类型----有氧运动

大肌肉群运动,消耗葡萄糖、
ATP,动员脂肪、刺激心肺。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行走、慢跑、游泳、 爬楼梯、骑自行车、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
运动类型----无氧运动

特定肌肉的力量训练, 如举重或一百米赛跑:O2不足,乳酸生成
、气急、肌肉酸痛

此种运动不主张采用
27、运动的形式

运动形式、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的选 择,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疾病及身体状 况、目前血糖控制状况和生活方式。

运动方式的选择必须个体化。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可使运动变得容易进行、有乐趣,并可激励病人规律运动。
28、运动的步骤

运动前热身运动

运动

运动后整理运动
29、运动强度(一)

规律的运动指每周至少有三次,每次最好15 -- 30分钟。

强度:低:<40%最大消耗量

中:50%~80%最大消耗量

高:>80%最大消耗量

中强度简易计算法:运动时脉率=170- 年龄,运动量=运动强度&acute;持续时间

最大心率=220-病人的年龄

最大运动强度=220 — 病人年龄

中等运动强度=[(最大心律—休息时心率)X
0.5~0.8+ 休息时的心率]

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病程、并发症的情况及病人的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及方式
30、运动时葡萄糖的消耗

中等强度的运动,增加葡萄糖的消耗: 2-3mg/kg/min

高强度的运动,增加葡萄糖的消耗:
5-6mg/kg/min
31、根据运动调整口服降糖药

服用二甲双胍没有低血糖的危险。但是,服用磺脲类药物的病人如果进行剧烈 而长时间的运动,就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运动中每隔30~60分钟额外进食一些碳 水化合物可以预防低血糖

根据运动调整胰岛素治疗(一)每个人对运动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运 动后血糖下降的程度、及相应的胰岛素 的调整亦各不相同;

如果病人在下午进行了长时间的运动, 就有可能在午夜或凌晨2时发生低血糖。这是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和糖原重新合成的结果;
32、根据运动调整胰岛素治疗(二)

如果没有额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血糖即仍有上升,意味着应适当增加胰岛素的用量。短时间内进行非常高强度的运动有可能导致高血糖。
注意事项(一)

如果进行剧烈和长时间的运动,应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监测血糖;

如运动前血糖较低<100-120mg/dl,应先加餐;餐后30分-1小时后开始运动最佳;血糖高于14mmol/L,不要运动,运动时穿戴宽大衣鞋

运动后检查:皮肤、足、关节
注意事项(二)——
不能劳累过度

避免高强度运动

高血压——不举重屏气

周围血管病变——走——休息——走

视网膜病变——不举重、不潜水、头不低于腰,血压<24Kpa

周围神经病变——避免过度伸展、不负重
33、运动的实用指导

每天运动,每天做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

与医护人员讨论所选运动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应该调整饮食和/或药物

最好把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注意:什么时候可以运动,什么时候不能运动

运动的类型

运动的持续时间,休息

药物、饮食的调整

低血糖的预防与处理

让病人实地做运动
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的一种临床现象,病因多种,发病机制复杂。成年人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时,可认为是血糖过低,但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个体差异较大
病因:本病常见的原因有:
    1、应用胰岛素及磺脲类降糖药物过量。
    2、因神经调节失常,迷走神经兴奋过度,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所致的功能性低血糖症。

3、胃肠手术后,因食物迅速进入空肠,糖吸收太快、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过量而引起。
    4、胰岛B细胞瘤,严重肝病、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可致器质性低血糖症。
    5、持续剧烈运动(如长跑),部分人也会出现低血糖症。
症状 :1、饥饿感、软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心慌、脉快、出冷汗、肢体颤抖等。
    2、精神激动、恐惧、幻觉、狂躁、惊厥、抽搐、嗜睡甚至昏迷死亡。
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心血管检查。
    4、X线检查。
    5、B型超声检查。  
    6、CT检查。
    7、核磁共振(MRI)检查。
治疗
1、纠正低血糖:在发作期病情较轻者,可给予糖类饮食(如糖水、糖果或糖粥等或吃苏打饼干);病情重者,可采取静脉注射或滴注葡萄糖溶液,昏迷病人可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2、病因治疗:
(1)对功能性低血糖症,要避免各种诱发因素,防止精神刺激,且要合理调节饮食,必要时辅以少量安慰剂、镇静剂。(2)对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低血糖症,可用高蛋白、低糖和少量多次较干的饮食。
(3)对器质性低血糖症应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如胰岛素所致应予手术切除,对不能切除的胰岛B细胞瘤,可试用链脲酶素;因严重肝病引起的,应积极治疗肝病;因内分泌功能减退而引起的,可给予激素补充治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9 21:17:38 | 只看该作者
挺全面的,谢谢成功之路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9 22:34:32 | 只看该作者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11 16:54:5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成功老师,我正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5 09:12: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成功老师,是很不错的内容,简单,易于掌握,但是也是最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2-26 10:57:2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