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药物外渗的处理 中国护理之声助理编辑 xrzhgs0210 董永梅
药物外渗的处理: 一、一般药物外渗: 处理:50%硫酸镁温热敷、土豆片贴敷或75%一95%酒精热湿敷,喜疗妥外涂!(此两种方法为外渗万能药)
二、血管收缩药外渗:禁止冰敷!! 如多巴胺、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处理:立即用酚妥拉明5~10mg加生理盐水10~15ml作局部环形封闭或采用酚妥拉明稀释液(生理盐水50ml+酚妥拉明40mg)局部温热敷(40℃左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
三、甘露醇外渗:禁止冰敷!!(防结晶) 处理:1、抬高患肢。 2、50%硫酸镁温热敷、土豆片贴敷。 3、水胶体敷料。
四、造影剂外渗:禁热敷!!(防扩散) 处理:1、抬高患肢。 2、50%硫酸镁湿冷敷(可+地塞米松)、土豆片贴敷。(早期) 3、地塞米松20mg + 0.9%NS 30ml湿敷
五、脂肪乳外渗: 脂肪乳外渗,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 处理:1、50%硫酸镁温热敷、土豆片贴敷。 2、水胶体敷料。
六、碳酸氢钠外渗: 处理:1、50%硫酸镁持续湿敷6小时以上。 2、酚妥拉明局部封闭治疗。 3、如皮肤无破损,可用喜辽妥乳膏局部外涂,美皮康外贴。
七、化疗药物外渗: 处理:1、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用5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尽可能回抽渗出的药液。 2、注射部位环形局部封闭:取适当的解毒剂,如无解毒剂,可用生理盐水10ml+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作环形封闭。(局部封闭可阻止药物与组织细胞结合,减轻局部组织反应,减少疼痛 ) 3、发泡性药物(长春瑞宾、表阿霉素)外渗建议局部封闭8小时1次,持续2~3天,一般化疗药物局部封闭1次。
环形局部封闭方法:消毒局部皮肤,在距离外渗范围缘2.5~3cm处用6~7号针头行环形封闭,再调整角度分别向外渗中心封闭。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深浅最好在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每次注射前抽回血,最好覆盖无菌纱布。
冷敷:适用于蒽环类药物如柔红霉素、表阿霉素、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等药物外渗。 局部冷敷可使血管收缩,组织细胞代谢率下降,可减少药物外渗的量及正常细胞对药物摄取。 48~72小时内局部冰袋冰敷,4~6次/天,20~30分钟/次。
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药碱、长春瑞宾、草酸铂/奥沙利铂等药物外渗,24小时间断热敷,水温40℃左右。 局部温热敷或引起血管扩张,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分散和摄取,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来源:护理质量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