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发老师,这是我们儿1科的排班表和岗位职责,请发发老师指导!谢谢发发老师!
儿1科岗位工作职责 A1、A2、A3班(8:00—16:00) 1、早上参加全科护理床头交接班,做好自我介绍及宣教相关知识,执行好各自分管区域患者的所有各种治疗及护理(如雾化、磁疗、激光等,有插胃管、灌肠、吸痰、上心电监护等特殊护理均执行。给予吸氧者每天更换灭菌用水,病人停止使用氧气后应及时浸泡消毒湿化瓶,备好氧气装置。做治疗、检查前向家属讲解目的及注意事项,用药时要向家属讲解药名及用途。 2、观察住院病人病情,液体滴数情况,测量:11:00、15:00 T P R 并做好记录。写出15:00 19:00应监测生命征病人的床号(7岁以上的患儿在床号前标上一个“7”字)。 3,做好住院病人及危重病人的各种特殊护理记录,如有记24小时出入量的要做好统计记录。做好班内治疗,观察住院病人病情,危重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及生命征并随时记录。 4、向母乳喂养的母亲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 5、帮助指导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的方法与技巧,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 P班(16:00—22:00) 1、15:50与办公班交班者床边交班。 2、清点各种物品及急救药品等,冰箱温度记录、检查冰箱已开启的药液超过24小时的取出弃去。(16:00----18:00)监测发热患儿的体温及新入院病人、危重病人生命征并做好记录,执行时间针及各种特殊治疗。 3、与P1班双人核对医嘱及治疗单。及各种治疗单(激光、磁疗、雾化) 4、做好治疗室、输液室及办公室台面的清洁工作,做好室内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登记,。 5、出院后第三天患儿给予电话回访并做好回访情况记录。 P1班(18:00—01:00) 1、接待新入院病人,注意巡视病房,如患儿有特殊情况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观察液体滴注情况。 2、测19:00的T、P、R、BP并记录,写出次日07:00应测生命征病人床号,患儿不在病房做好外出记录。 3、做好危重病人及新入院病人的护理记录,记录好动态交班本,与N夜床头交接班。 4、班内新入院病人备好第二天长期输液的液体,如有记24小时出入量的要做好统计记录。 5、与P班双人核对医嘱,检查医嘱皮试栏内是否已填写好。 6、向母乳喂养的母亲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 7、帮助指导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的方法与技巧,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 N班(01:00—08:00) 1、00:50与P1班交班者床边交班,清点各种物品及急救药品等,冰箱温度记录、检查冰箱已开启的药液超过24小时的取出弃去。测03:00 与07 :00的T、P、R、BP并记录,危重病人生命征及护理记录。如有记24小时出入量的要做好统计记录。 2、接待新入院病人,执行时间针及各种特殊治疗,注意巡视病房,观察住院病人的病情及液体。查对好第二天长期输液的液体。 3、统计当天的工作量,采血标本并加当天第一组液体。做好动态交班工作。 4、向母乳喂养的母亲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 5、帮助指导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的方法与技巧,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 办公班(上午08:00—11:30)(下午14:30—18:00) 1、早上参加全科护理床头交接班,催款。 2、早上检查无菌物品有无过期,与供应室清点物品,清点各种贵重物品及急救药品、冰箱温度记录、检查冰箱已开启的药液超过24小时的取出弃去。下午清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领取。 3、登记好出入院病人及农合本押住病人的登记,新病人填好各种入院卡:如床头卡及一览表卡,并做好入院宣教、记录签名;查对出院病人各项收费,并核实及给予办理出院,出院病人要取消所有各种治疗单、床头卡及一览表卡,并做好出院宣教做好外出返院病人及已住满一周需要另测的体重(7岁以上的另测BP)并记录。记录好动态交班本。 4、发放口服药单、大小便标本杯给病人,有 B超,钡餐等要注意交代病人次日早上空腹,若有急查单要交代各班执行。 5、接待新入院病人,并测生命征(7岁以上的测P、R、BP)及体重并记录,安排床位。介绍病区环境、各种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做好各种宣教,6个月以内患儿应注意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6、把当天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到电话回访记录本。 责班(08:00—11:30)(14:30—17:30) 1、早上参加全科护理床头交接班,核对好床头牌。 2、护送特殊疾病病人做好各种辅助检查,(如护工休息)给予收拾好出院病人床单位,监督护工送检标本。 3、哪个区域病人较多的要协助做好各种治疗,与两头班查对医嘱后备置第二天长期输液病人的液体。 4、下午汇总后到药房点好药品领回后摆放好,清点各种治疗所需物品的领取,严格执行各种疾病的护理常规,认真做好基础护理,下班前检查皮试是否填写好。 5、写出各种治疗单(激光、磁疗、雾化) 6、注意巡视病房,观察住院病人的病情及液体。 7、向母乳喂养的母亲及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知识。 8、帮助指导母乳喂养的母亲喂养的方法与技巧,评估母乳喂养的情况。
|